做作

文摘   2024-12-14 09:05   北京  


沐朵是个认真的孩子,但仅靠认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明白这个世界深层次的东西,或者说能有一个很好的成绩。
昨天晚上回来,聊起语文中的阅读理解,她始终有些障碍,就是觉得,这么拗口的东西,到底是在干嘛,什么意思?
从我给孩子们上写作课大家的表情上看,一些所谓“正能量”的课文、阅读,到了她们这个年纪的认知,真的更多剩下的是反感。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谁都说不出来清楚,但就是,人人都觉得表述方式很做作,“假正经”,读起来都不好意思。
其实可能是时代的原因,在我们那个时代,或许到初中高中才出现的“叛逆”或者所谓的“独立思考”,在大城市孩子这儿,四年级其实就在个别早熟孩子那儿出现了萌芽。
班上调皮的孩子,会把非常严肃的一些课文改编成低俗的顺口溜,我看到一篇阅读理解,讲一位叫苏红的战士,题目出得很难答,孩子们于是转化成了调侃。
我觉得很不好,我想老师也是这样觉得,但是,说了,孩子们不会听,或者假装听,内心并不认同。
我问沐朵,你举个例子,怎么就觉得很烦,她说有的课文看起来就烦。
我拿到她扔过来的书,一翻,这是我的偶像写的。

我其实内心有点生气,但没表现出来,就问,这怎么难理解了。
她低着头,说,不知道。
牧野在一旁探头看,说,这个我会背的,他直接就背出来了。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虽然他不知道金沙水、铁索寒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很具有感情地念出来。
我想,这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喜欢,而是他年纪小,像沐朵小时候一样,还是那个把入队、老师的话看作很神圣的年纪。
但到了五六年级,很多就不管用了。
现在的孩子,真的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她们接触的世界,看到的东西,抖音上每天能够感知的世界,和课本差得太远。
我觉得自己没法直接训斥沐朵的“幼稚”,因为想想我自己,原来不也是一样的吗?有什么资格说她们呢?
虽然觉得她们真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但是要想做工作,来硬的毫无意义。
我拿来一张纸,用最通俗的方式给她讲了讲大概的历史。
她和牧野都津津有味,问了很多问题。比如说:
为什么我们就剩下3万人,国民党50万怎么就打不垮?
为什么我们走雪山过草地,国民党就不去呢?
为什么红军不往北上,要过那么难过的湘江金沙江。
问问题很好,只要是问问题,那就是好的开始,说明她们进入了环境,在思考。
课文篇幅所限,是不可能去做那种细致分析,而且,对于失败往往一带而过,但是,失败往往才是最触动人心的事情。
我见到她们如此投入,二十分钟都在追问,一不做二不休,在抖音上查了四渡赤水等电影的剪辑片。
四渡赤水是我原来在课本上看到的,根本就是一带而过,四个字感觉像是游戏,可真的当我在最低谷的时候再回头看电影,泪流满面。
我问爱人,你作为党员,知道四渡赤水吗,她说知道。
我说,那你知道详情吗?
她摇头,说不就是打仗吗。
纸上得来终觉浅。
当沐朵和牧野沉迷在毛主席和博古、李德关于红军要不要北上的三番五次的激烈争吵时‘当她们看到红军战士,十几岁的娃娃兵,被飞机狂轰滥炸为新中国献出生命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时;当她们看到毛主席为了救这只红军拖着羸弱的身体不断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斗争却坚守党的纪律跟着跳火坑的时候;但她们看到教员在渡江后向红军各路战士道歉时。
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牧野一直在哭,他说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哭。
我没说太多,只说,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虽然我希望这辈子你们再也没机会去体验这句话什么意思,但是,有些事情,真的是不经历、不了解,就无法深入骨髓的。
早上起来看到经常看的一个中国雇佣军在俄乌战场发的视频,说他知道去的七个中国人已经死了四个,说了真实战场的情况超乎所有的想象,让大家不要头脑发热跑来。
就是感觉,国家把我们保护得太好了。
就是在思想意识上,在爱国主义教育上,我们曾经最擅长的表述和发自内心的鼓舞,现在却变成了表面上的红,私底下连孩子都难以严肃的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真的是要好好设计一下。
小时候我们看地道战、地雷战,很有趣,但是同时也知道了我们的不易,没有大道理,后来看高山下的花环,明白了人性并非是那样的完美无缺,但是经过内心挣扎后的艺术作品,才最能教育和打动人。
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去看看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去南京,去看经典的这些片子。
去真的体验一下很多感受,十公里开始。



父亲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保卫战,他和战友们曾经回去过一次,给那些牺牲的年轻战友撒三碗酒。
到现在,我也记得他跟我描述的细节。
我问他,为什么看美剧美国军人打仗后都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你有没有。
他笑着说,我们也怕,打仗前一天晚上发了一瓶酒,一碗肉,上了战场就不怕了,一想为了祖国保卫边疆,有的战友打高地时上衣都脱了光着冲锋,前面倒了后面直接上。
满地鲜血断肢,可大家除了愤怒,不会有任何害怕。
因为我们不是为了钱打仗。
所以不会有什么障碍。

所以,当网络上每天各种各样的恐慌,惧怕中美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我们这么热爱和平的国家,不是因为不会打仗,只是因为不想打仗。
但只要被迫要这样做,只会是一次又一次胜利,这便是中国人的智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给的底气。
时光一久远,一切好像蒙上了一层沙土,让很多人忘记了真实。

很多时候,本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忘记伤痛,让孩子们能够幸福的生活,可是当时代巨变之下,变成了反作用,成了普遍作用,那就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了。

那么真实和血肉的历史,那么动人心魄的时刻,那么振奋人心祛除社会虚无主义世界公民妄想的话语,那么多无名先辈留下的鲜血残肢,那么多盲目相信外部教条主义带来的沉重损失

变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做作,真的只是孩子们不懂事吗?

这几天的文章都比较激烈,但其实,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对于历史的认知和反思。

她们只有真实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冰冷的真相,才能在反差中发自内心地端起眼前的一碗白花花的米饭,一粒一粒吃完。

她们只有知晓我们的国家并非一如现在的繁荣富裕,而是一步步筚路蓝缕自己走过来的,没有祖师爷不靠别人,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主权国家,才能对外部势力每天的舆论战有一层免疫力。

只有走出国门,甚至在外面吃了亏,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教员说,“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

每一名党员,只有从内心尽量知道历史,知道真实情况,知道对与错,知道主流与支流,发自内在的认同,并且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由内及外真诚地讲出来,自己做到,才能让人信服。

否则,表面口号喊得再响,其实都是做作。

同样,对于沐朵,如果她不能真实发自内心理解历史,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再认真也只是术而不是道。


如果有机会,我想带她们再去走走金沙江,看看铁索,去一趟遵义。

这些东西,本可以更好的展现,而且,对一个人生命和灵魂的影响,要比在那儿玩什么蛋仔派对震撼得多。

有天送孩子上学,看一辆面包车停在胡同中间,司机可能有事出去送货了,打着双闪,后面贴了一张图片,当时我没拍,但标是跟下图一样。

我探头看了一下,车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可能真的退伍军人吧。

网络上总是说什么谁宣传打仗谁就自己去打之类的, 也有读者来问我,说你分析这个你自己敢去吗?
我想说的是,中国人爱好和平,不惹事,不怕事,如果必须要战争,国家需要,我第一个报名,虽然不是老兵,但哪怕是去前线写点战地报道,也可以。
这便是我的承诺,不会有一点做作,留在这里,大家都可以看到和见证,孩子们也都能看到。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