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739|什么能带给你最多的平静,就该获得你最多的时间
文摘
2025-01-14 07:22
北京
![]()
pho:时光
同一座城市,花园桥还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可惜,那一天繁忙,我并未眼见这转瞬即逝的落日。有时,我们自以为的熟悉,换了一个场景,一段时间,一种视角,它就是另外一种陌生。内心于是翻滚出很多回忆,平铺在北京冬日的寒风中,很平静地晾晒。
再不是二十多岁小伙子的年纪,会张口去说,哇,好美,更多只是会心一笑,我遇到自己喜欢的雪和海,也会分享给他们。
人越长大,就好像淘金的过程,慢慢筛选去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喜欢的东西,只留下沉淀的真金。
真正喜欢的东西,会以更加平静和稳定的状态出现,而非年轻时更多以激素的形式表达。不要祝福一个中年人快乐,快乐的背后是失落,快乐持续的时间极短,代价却往往巨大。
年轻人确实需要激情,但中年人最难得的状态,只是平静。
有的人看书会平静,有的人运动会平静,有的人听歌会平静。有的人旅行会平静,有的人说话会平静。我做饭和做家务的时候会很平静,手触摸到新鲜的食材,洗净切好,最后做成热腾腾的饭菜,换成孩子们的打分,这便是触摸生活和时间的感觉。把家里收拾干净,北方多尘土,保持一尘不染是很难的事情,需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打理,忙起来时常感焦躁,仔细想想,有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没有打扫、看到了一些杂乱而已。
写作也会很平静,只需要打开电脑,放一首歌,然后文字就这样流淌出来,身体只是工具。人到了很多极限状态、太忙太累太焦虑时,大脑就会条件反射转向平缓,身体会传递信号,会想到很多那些让你平静的场景,远方、大海、离去的亲人,然后就会变得超脱出来,像另一个人飘在空中看自己。
平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它需要你个人对世界的脉络较为清晰,才能转向主动获得。
特别是内向的人,我遇到过很多自称内向的人,他们可能以为自己喜欢独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更追求内心的平静,因为有太多的事情和人会打乱这种平静。但,在那些可以给他们带来平静的人面前,其实非常外向。很多人会问,如果想要有种悟道的感觉,具体该怎么做呢?其实有个标准挺好用,什么能带给你最多的平静,就该获得你最多的时间。
如果做一门手工活会让你非常专注,那么,你就可以再投入多一些。
如果某项工作能让你产生心流,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谋生和兴趣的结合,就不那么会感觉到卷和累。
如果独处的感觉非常好,那就没有必要再为了融入圈层而要找那么多人说那么多没有必要的话。
与之相反,如果什么总是扰乱你的平静,或许就该认真甄别和反思一下。
有的人会总在你身边抱怨这个八卦那个,言辞中都是别人,交易的总是谁的秘密,吊起的更多是欲,让你内心总是因为莫须有的比较而翻腾。
欲望没有止境,赚够100万还想500万,一个亿不是财富自由,而是财富鄙视链的最底端,有钱人其实最瞧不起的不是没钱人,而是只挣一个亿的人。所以,人的修炼不分环境,不分场景,平静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你知道平静的感觉,平静的时候,你的眼睛才是亮的,才能关注到落日与朝霞,生活处处的美好。
平静的时候,你的嗅觉才是灵敏的,从白塔寺经过时闻到空气中一股微微焦甜的感觉,突然就想到了家乡秋天的干草堆。太阳晒被子后的味道,据说只是螨虫烧死的气味,却带来小时候初次闻起那种穿越的感觉。
感受不到这种美好,更多是因为现实中的杂项思绪太多,但那些东西,当时间过去,当风吹过,能够留下的,并不多。想了太多没用的东西,在意太多无所谓的感受,追逐太多不存在的目标,一直等到错失才恍然大悟。
老人总是坐在墙角一呆一天,但我想,那大部分不是平静。平静从脸上都能看出来,当然,平静的人更容易看出来别人的平静,焦躁的人则更敏感别人的焦躁。
好好摆放梳理一下生命中能让你感受到平静的东西,然后在上面做更多时间的投资,可能就会收获更多的果实。
![]()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力求实事求是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