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的信念、理解、耐心和胆识

文摘   2025-01-12 12:26   北京  

郑先小朋友


这是个周日的清晨,每个人都有多睡一会儿的自由和理由,因为周中工作的劳累。

写了删,删了写,写它就是找麻烦吃力不讨好的事,这篇文章如果能发出去,审核结束大概也到下午了。

我有时常会想,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参与这个时代。

如果视而不见,在过去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期,对一般个体样本来说,懂与不懂并不会带来特别大的差别,但现在,虽然它大概率代表不了飞升,但带着你坠入深渊却是很容易的事。

如果太投人,会导致应接不暇和错乱,它是一种撕裂的状态,在每一个面的呈现都是合理的,都能讲出道理和可取之处,你可以理解为怎么说都对,但综合到一起又常常相互矛盾。

而且,个人在时代大潮中非常式微和卑微,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大势,能做的仅仅是固守本心、躲避灾难或借此渔利。

投射到个体身上,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宏观层面,比如对国家利益的考量,比如对整体形势判断,比如对历史阶段的定性,虚的比较多,但因为这个领域其实只涉及极少一部分进行上层建筑构建思考的人,而他们的保障相对较好,也不需要太多的通感,所以这部分思考方式和角度并不太容易为绝大多数民众理解。

明白的人不会说,明白的人也不是都有信仰。

另一个方面则非常现实和细致,比如收入、薪金、负债、买房、职业、阶层等,事关生活的幸福感和切身利益。

在宏观层面,因为社会化大分工追求效率的影响,步履不协同、合成谬误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一部分虽然看起来务虚和不切实际,实际上却极为重要,因为关联到整体局势的走向,我们能看得多远,能怎样把战略落地,让指令能够高效传导和流转,是通过这些形而上的思考,才能察觉这个国家治理的脉络,进而从中寻找堵点或机遇。

但宏观层面更像是中年油腻男人坐那喝酒侃大山,很多人觉得没有意义浪费时间,反正也改变不了,还不如搞钱有用。但其实,越是到历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去思考和总结,大的方面看不准,在类似出国、留学、就业、置业、定居等重要决策上,可能只需小小的犯错就极大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

大部分人都非常喜欢谈很现实很具体的问题,升职加薪买包旅行,头发好不好看天气怎么样,豪车豪宅移民,你去搞钱,去追逐名利,困扰在琐碎繁杂中,这一辈子,基本上就像撞运,没有尽头。

过于沉浸于末端,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越是专注于细枝末节越容易市民和功利,越难形成整体感和历史感。

而西方,是最善于营造这一套的。

过于迷恋宏大叙事,则较容易产生“何不食肉糜”的简单判断,很容易牺牲别人为代价,PUA和画饼,脱离实际,不接地气。

觉得缅北的事为什么不派六代机去全扫光,把善良淳朴的中国人从魔爪中解救出来,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我们赢麻了。

理论与实际,远与近,其实有很大差别。

事实上,两者结合才是合理的。

就像教员,他思考的东西,会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述出来,然后让你做到,做好这个小事,就代表实现了那个大事。

我们需要上开天眼,下踩泥土,才能真实感受到这一切,并根据自己的内心去做选择。



想解决面上的问题,技术难度上没有想象中困难。

就像昨天小号写的,特朗普真要收了加拿大、墨西哥,也不复杂,毕竟可以在西方内部进行利益重分,他们有这样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只是我们比较难接受。

但是,物理上的回收比起未来融合的难度,那就不是爽文那么简单。

它涉及民族、宗教、文化等等,改变人的思想,永远是最难的事情。

这个世界本质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战争也是,不要迷恋武器的先进,最终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依然是血肉之躯。

即便是都到了AI世界,机器人世界,也一样。

很多人说小岛为什么不直接拿回来,还不是因为打不过,这个理解很偏颇,我们考虑问题,还比较长远,拿肯定要拿,什么方式,什么时机,怎么处理,都需要有详尽的预案。

我们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与实力有联系,但不是必然的联系,而是中国整体战略的变化,我们要不要走向全世界,以何种方式走向全世界,又怎样避免美国甚至是罗马帝国犯过的错。

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不着考虑这些,因为眼前的柴米油盐就足够繁杂,与那些很远的东西似乎毫无关联。

但其实,关联何止是紧密。

我们社会的两分矛盾在于:宏观层面决定走向,是精神层面主导;但微观层面,不能说唯一,但最大的指挥棒却是钱。

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理想层面的想法,最后却需要通过经济的方式实现,于是,矛盾就出现了,特别国际经济进入到下降周期区间就会显露出来。

除了法律、文化维系普通民众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外,金钱,成为最重要的考量。

西方世界虽然混乱,但逻辑是自洽的,不论外部行为怎么变,对金钱、资本的信仰不会变。

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追求人的全面解放,自由不是西方的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

让人摆脱资本主义下的异化,得到真正的自由与解放,它更多是精神层面的问题,而非由金钱决定。

我们如果想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发展形态,维系我们五千年文明,就必须要避免金钱作为最主要的指挥棒。

一切都以金钱计价定价,生产了大量没有用的东西,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破坏了环境,增添了负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功利拜金,精神的缺失导致幸福感越来越差,欲壑难填。

在回答读者提问时,我会发现很多人其实条件非常好,甚至说是超过了99%的人,但他们依然很焦虑痛苦,而那些痛苦和焦虑,仔细分析一下,绝大多数仅仅只是价值观的作用,而非真实存在的问题。

今天我听到一个专家叫陈志武、耶鲁大学的经济学专家,他说了很多观点,乍一听非常有道理,其实这些问题也都是我们一直在讲的。

不能说他说错了,他说的这些现象,这没错。但是,如果不放在宏观和历史层面去看,就显得很片面。不回避问题,这两点同样重要,但偏废一方就显得不客观,自然也解决不了问题。

不论怎样,我们就是在美元的体系之内,付出了很多代价才走到今天,才有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金融的条件,不能用上帝视角去看过去。

金融现在这么多管制,还这么多内奸,照样流出,不管制,会怎样?

他一直提倡土地私有,提倡资本自由流动,却不考虑美元的强势和收割,这就显得比较局限。

如果从资本主义的角度,他没错,但是如果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去看,这就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但我们还是要让人说,因为时间会证明很多事情,证明是喧嚣还是真理。

一个国家,自己不再进行商品的生产,却根据全世界的贸易发行洪水般的货币,通过设计一套收割全球的体系进行循环,他可以通过不断改变金融规则体系来维系霸权,也可以随便就抢自己想要的土地。

这样的国家,无人批判,反而是培养出一批金融理论的专家,去指导全世界要放开市场,去给别的国家资产进行最低的定价,强迫金融市场自由流动,要怎样怎样。

我们的确有很多值得提升的地方,因为人的认识是逐步提升的,人家的确是降维打击,但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主要原因,什么是次要原因,难道不要先分清楚么?

现在,美元已经又走到了一个走不下去的点,就像过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没那么容易崩溃,因为它把控了军事霸权、意识形态霸权,完全可以通过不断打破规则来制造新的循环体系。

我们不应太乐观,但也不应悲观,因为他们在做错误的事,我们在做对的事。

当下,他们就在做新一轮的谋划布局,只是我们还不明白他们要做什么罢了。

当年为了解决美元循环问题,美国的制造业为了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才开始被迫向外转移,进而形成了当下的局面,而不是他发善心要这样做。

现在,想要借助第四次科技革命,AI、机器人、元宇宙、星际移民、量子、可控核聚变,形成整体的新循环。

一旦做成了,将又是一百年的绝对统治。

而我们,一旦成功了,就能跻身中美双治。

一旦失败,万劫不复。

结局怎么样呢?我们不知道,只能说是尽人事听天命。

因此,所有现在的乱象,争斗,战争,谎言,都在这巨大的重构背景之中,在这里面,到底什么是主导走到最后的力量呢?

是科技吗?还是精神?

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认为,越是混乱的世界,越需要的不是科技,而是精神的力量,马斯克昨天说,AI+机器人推动劳动生产力提高会让所有的人有更高的收入,更清闲。

我很喜欢他,但都是人不是神,也都会犯错,我也清楚记得他胡说八道和判断错误的时刻。

如果真是如此,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就不会出现财富越来越向极少数人聚集,贫富分化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乱越来越差。

如果真是如此,他就不会去搞脑机接口,人人都知道那个就是以后穷人躺着“不危害社会”的工具。

所以,他所说的,是不会实现的,不然,他也不会有4000亿美元,不会到处去搞事颠覆别人的政权,本质依然是利益和资本导向,用破坏性的手段实现所谓的“理想主义

形势不到一定程度,政策是不会出的;人类不失去很多东西,也不会触发人性,引起反思。

而一个体系,如果不到烂成泥,新体系是无法取代它的,时机不到。

因此在那之前,我们要经历漫长的痛苦、试错和改良,但却始终要看到黑暗后的黎明,以足够的信念、理解、耐心和胆识,去渡过这段痛苦的时期。

这应该是我们近几十年来遇到过的最危险的时期。

国际形势千变万化,每天热点很多,但我认真想了一下,如今有一个指标可以非常清晰地量化这个复杂的进程。

今天黄金的价格是2689,它越往下走,就说明美国重构的过程越顺利,它越往上走,就说明越不顺利,则我们赢面就会增大。

不需要很久,五年后,我们看这个数字,是变成2000还是4000。

精神长存,买定离手,愿赌服输,拭目以待。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力求实事求是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