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714|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书也就不出了

文摘   2024-12-17 07:22   北京  



很多读者每天都在问书什么时候出,但还是想说一声抱歉,暂时没打算出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要着急出书,这已经不是一个大家有心情有闲暇去翻纸质书的时代了,意义也就变得很小,仅仅是一种留存纪念。
但来找的出版社有好几家,北大出版社是名气最大的,一合计,也签了合同。
我想也不一定是因为人家觉得我写的真的有什么价值,而是也看到了“粉丝量”不少,有盈利的希望。
纸质书看的人少了,出版社也难过,这是自然。
昨天有一位出版畅销书的专家找来,也是说要帮忙出书,劝我不要和出版社合作,太死板。
我也加了微信,聊之前我说了一大段话,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不太喜欢商业味道太浓重。



他很诚恳,但也说得很露骨,说,我们就是看重你的流量,想做成畅销书卖钱。
所以,其实我说了半天,他也听不进去。他最关注的,只是卖多少本。
其实我本想跟他说,他说印的册数,应该不是问题,我有把握。
可想了想,还是不多说了。
最后,就礼貌说再见了,感谢别人花了很多时间来问。
如果一开始底层的想法就不同,其实最后还是会有很多分歧。
就像北大出版社,最开始的编辑很好,可她辞职后,后面的那个让改结构,把文章像圈养一样圈成不同部分,每一个写上原因,和书名的关系。
散文这么做,就很做作了。
但编辑认为,这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前后的关系。
也就一直僵持着,个人理解,都是些生活琐事,没必要去迎合谁,你迎合了这部分群体,其实也就失去了那部分群体。
只吸引自己能吸引的人就好。
其实就是,喜欢的人去看就好,也不要到学校社会到处搞什么签售,因为那一屋子学生,可能多卖几百本,但他们真的喜欢吗?还是一冲动就买一本看看,翻一翻就吃灰?
我还是想写像《南京人》或者别的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出名却很值得存放的一本书。
读者们看了会觉得,哦,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感觉,能和我心有戚戚焉,很珍惜,很幸福。
哪怕只有一两篇能探到他们心底,就是我的荣幸。
如果计算流量,计算利润,其实都不如我自己接一个广告来的容易。
所以,也没必要推销,也没必要着急,日子就这么写下去,堆叠到几千篇,一定也会遇到合适的人走近。
着什么急呢?
就这样,踏实走自己的,相信相信的力量,也会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PS:最近很多小朋友问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答案,但这个答案是我比较认同的,送给你们。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