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沐朵
这次从威海回到北京,虽只离开短暂的三天,但感觉北京更好了。那不是简单的两地生活的对比,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的确很想搬到威海去住,就这样离开北京,像李银河一样。去海边找一个小房子,写小说,当一个默默无名的作家,虽然明知道文学拯救不了世界,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剂可有可无的安慰。
本质上还是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求平静,求安宁,但是,这两年好多了。
每每想要逃离的时候,我们常会给远方添加一层滤镜,然后无意识放大身边场景的困难,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失衡。但其实,我们可能没意识到,远方那层滤镜设想的基础,是建立在当下你所有生活习惯、条件的基础上,而没有考虑到远方的困难。那就像我们总是想,等有一天我有钱了,财富自由了,或者退休了,就好了,我要做什么什么。都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我们不论怎样充分地准备,现实总会有脱轨的可能,只能说是尽力去探索去研判。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并不如自己想的那么神机妙算。
那些真正好的关系,真正属于你的东西,都不是你费尽心机得来的,更多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契合,凡是用力过猛求来的东西,往往最终还是会失去。合适的人,大都是内心说不出缘由的一拍即合,而不是先基于各种筛选后在一起,再慢慢刻意寻找优点。凡事,但凡有了权衡利弊的念头,裂痕就已经存在,再多的胶水,也只是暂时的粘合。喜欢的东西,就放开手让它离开,回来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不用想,不用求的意思,并不是让你平躺睡大觉,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让你每一天,都踏实过好自己的生活,认认真真去做自己喜欢的一切,等那个机缘到来即可。你所求的,只是一种状态,自我的成长、进化、破茧成蝶的过程,而无关任何世俗的评价和定义。当你有了这样的行事模式,就产生了专属自己的万有引力,心会静,运会聚,而结果,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期。缘分尽了的人或事,不要去强求续命,你们的因果都会受损。旧人之所以是旧人,是因为各自的步调和命运都已不同,各自因果也不同,强行在一起把酒言欢,纠缠过去的记忆,就会失去更多我们眼下看不到的体验。不论是过年里看到的故人、熟人甚至包括亲友,礼数和礼貌都是必须的,感恩和感激也要做到位,但,你已经是新的自己,需要去走自己的路。与父母也是如此,不可残留一丝想要改变他们性格闭环的想法,感谢他们为我们做过的一切,也会尽力去尽孝,更包容他们的习惯和想法。但是,不必过多交流和交心,你自己的命运之路,不能听命于任何人,需要由你自己去做主,这不是道德的负担,而恰恰是更高维度的慈悲。新的一年,你需要构建起自己的内循环,在这个循环里,只有你自己的风水。
想好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然后不要与任何人讲或讨论,一个人,悄无声息、见缝插针的完成所有改变。
实在内心的能量不足以调整当下的状态,感觉已超过极限,那就果断离开和更换场景,但是,一定要等那个机缘足够成熟。尽量保持这种平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就像让一粒种子有合适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慢慢等待它发芽生花。
完成这个心态的转换后,不需要特别久,其实两三年,你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
就像deepseek,梁说,伟大的企业不会想着怎么赚钱,想清楚自己做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怎么看,用第一性的原则选人用人,去做事,不要想着求什么样的功利,两年,足以改变整个世界和历史的进程。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决定这个世界重大进程的,绝大多数,最终还是大家不怎么看得起和去讨论的理想主义。
把心养好,把自己熨平,生命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延展。
而溯源最起始的那个奇点,一定是平静的。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力求实事求是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