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辩论之所以被称作“厨房辩论”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辩论发生在厨房,更是因为尼克松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诸如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上,而不是武器之类,从而避免了在辩论中被迫承认美国在军事方面相对于苏联的明显劣势。
尽管赫鲁晓夫一再声称苏联人民只在意物品是否实用,对奢侈豪华的东西不感兴趣,他显然还是被厨房里五花八门的展品吓了一跳,甚至询问有没有一种机器“能够把吃的塞进嘴巴并让人咽下去”。尼克松回答说至少科技竞争比军事竞争重要得多。最后,两人都同意美国和苏联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开放。不过当最后尼克松承诺将赫氏的辩论内容原原本本地翻译成英文并在美国播放时,赫鲁晓夫还是对此表示了怀疑。
没有人知道到底是哪一个策略最终在苏联命运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策略都汇聚到了人心上,最终的结果并非自下而上的变革,而是自上而下的崩溃。
美元必崩,但非现在,我们要熬,这个年,几十年来最难过的,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