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特朗普此次关税威胁释放了什么信号?

财富   财经   2024-11-28 08:11   北京  

杨帆  玛西高娃  张黎阳

当地时间11月25日,特朗普在其 Truth Social平台发帖,表示将在上任后首日,对中国加征10%的额外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我们判断,特朗普对中国加征10%额外关税可能会援引IEEPA法案来实施,落地时间可能在明年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初。分行业来看,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电信设备、照明设备可能会较先开始被加征关税。若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我们认为特朗普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25%关税可能后续不会落地。但如果加征关税真正落地的话,对中国汽车、家电、计算机电子设备等行业出口可能会造成较大影响。明年外贸或将成为主要的增长拖累,但国内也有充足的应对措施,建议关注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宏观政策的定调以及后续稳增长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


事项:


当地时间11月25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其 Truth Social 平台发帖表示,将在上任后首日,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特朗普对中国加征10%额外关税可能会援引IEEPA法案来实施,落地时间可能在明年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初。


分行业来看,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电信设备、照明设备可能会较先开始被加征关税。结合2018-2019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经验规律,我们判断明年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大概率将采取“边加关税边谈判”的方式,关税税率或会呈现阶梯式的上升。此次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对中国发出的10%关税威胁,可以看作是中美本轮贸易摩擦和谈判的开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称“上任第一天将签署行政令”,因此我们判断特朗普使用IEEPA机制加征此次所宣布的10%关税的概率较大。但考虑到关税的落地流程和实际征收环节较为复杂,我们认为10%对华额外关税或将于明年二季度初实际落地生效。根据PIIE数据,美国对华当前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在20%左右。这意味着明年二季度初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税率将上升至30%左右,明年二季度开始我国出口增速或将受到关税的较大拖累。结合2018年以来贸易摩擦发生后美国细分行业对华进口依赖度的变化以及美国通胀指标中不同商品的权重等因素,我们判断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家具、箱包、鞋类、皮革)、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电信设备、照明设备可能会较先开始被加征关税。



若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特朗普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25%关税可能后续不会落地。但如果加征关税真正落地的话,对中国汽车、家电、计算机电子设备等行业出口和出海可能会造成较大影响。


历史上,2019年5月30日,特朗普宣布打算利用IEEPA条款对所有从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征收5%关税,并可能逐步提高至25%税率,直到“墨西哥采取有效行动缓解非法移民危机”,该关税计划于2019年6月10日实施。但随后,墨西哥迅速与美国谈判并就控制非法移民问题达成协议。因此该关税计划于2019年6月8日被宣布中止。我们判断此次特朗普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25%关税可能同样使用IEEPA机制来进行,并且后续加拿大和墨西哥若能通过谈判与美国达成协议,相关关税可能会中止征收。但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与美国并未达成协议、相关关税真正落地的话,考虑转口贸易的影响,中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出海以及出口较多的行业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例如汽车、家电、计算机电子设备等行业。



明年外贸或将成为主要的增长拖累,但国内也将有充足的政策应对。


展望2025年,宏观经济主要风险来自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市场潜在的加征关税等限制性政策对我国出口的拖累。在中性情景估计下,我们判断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可能自明年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初开始落地,随后美国对华关税税率逐季上升,到明年四季度关税税率可能会达到60%,同时明年全年出口增速将下降至-5.0%左右,较今年全年下降大约9个百分点,对明年GDP增速构成较大拖累。如果后续关税落地幅度和节奏好于我们预期的话,加征关税对明年出口和经济的拖累也会减小。但我们也要看到今年9月底以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明确了政策转折点,其力度强劲、思路开放、态度坚决,通过化解风险、财政扩张等手段积极发力,从而打破债务-价格的负循环,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巩固经济回稳向上的基础。同时,如果明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措施真正落地后,我们认为国内也有充足的应对措施,建议关注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宏观政策的定调以及后续稳增长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



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变化,美国贸易政策超预期变化,中美博弈超预期加剧。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1月27日发布的《经济热点评论—特朗普此次关税威胁释放了什么信号? 》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