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和出行|顺周期博弈内需,出海空运乘风破浪:2025年投资策略

财富   财经   2024-11-29 08:06   北京  

扈世民  张昕玥

展望2025年,中美角力加码的背景下,国内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正在加大力度,化债或为本轮政策加码的起点,刺激内需、修复盈利的同时料将优化运营方的资产负债表。政策抓手转向促消费、惠民生,更多增量政策落地有望刺激需求并传导至运营方的利润端,建议沿着高弹性的航空、高端快递&快运、内贸集装箱的复苏线选股,同时出海方向仍建议关注个股机会,挖掘掌握稀缺资源和关键物流节点的资源型龙头。


航空:积极因素持续累积,顺周期优选。


与历史上行周期相比,本轮航空周期最大的不同在于飞机引进规模经历连续5年低增速,传统“后周期”表现的航空周期有望前置。根据民航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23年国内航司客机机队规模CAGR为2.6%,监管安全审查、航材供应限制、劳动力短缺等因素持续扰动,飞机制造商产能恢复或仍需时日,同时根据中国南方航空采购招标网,南航考虑出售10架自有的波音787-8型飞机,运营端压力限制航司运力扩张冲动,我们预计2025年行业供给增速将小于2%。展望2025年,国内线收益管理回归常态&国际枢纽建设&航油成本下降等积极因素持续累积。近期淡季裸票价同比追平信号积极,继2023年“票价优先”和2024年“客座率优先”极端状态后,行业定价政策或迎拐点。油价大幅下降推动行业2014年底开始超额收益周期,关注航司2025年航油成本压力缓解传导至利润端。顺周期首选的航空有望迎来爆发。免签国家持续扩容等积极政策信号不断,2025年春运有望成为航空周期试金石。



快递快运:


家电品类最为受益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我们预计若补贴延续,有望拉动2025年快运需求57~104亿元,期待刺激内需系列政策渐次落地传导至快递、快运端。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望推动竞争优势更强的全网型快运市占率提升,料2024-27年全网型快运市场规模CAGR 8%~10%。另外,高端快运市场格局优化,价格韧性有望传导至利润端。叠加头部企业聚焦精益化管理助力降本,期待需求拐点背景下2025年快运网络利润持续释放。



物流:关注错杀机会,内贸集装箱或迎拐点。


市场担忧美国大选落地对跨境电商物流需求的影响,近期空运长协签订或超预期(我们预计价格实现同比20%左右涨幅),展望2025年,供给紧约束背景下,预计跨境电商需求高增,拥有核心资源的物流企业有望享受运价红利,料业绩成长确定性强。负面因素集中释放后,关注情绪性的错杀机会。从新船交付和转外贸船只潜在回流两维度看,2025年内贸集装箱供给增量可控,紧平衡背景下需求积极信号更易传导至价格端。2024Q4至今PDCI同增19.5%,期待2025年政策刺激推动内贸大宗商品及消费品需求改善,供给端存相对约束背景下内贸集装箱运价弹性有望释放,建议关注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领先的高分红标的。



液货航运:2025年或为油运周期的关键,危化水运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我们预计补库需求为2025年油运重要边际变量,预计明年OPEC+有望正式启动增产,同时考虑特朗普团队主张发展传统能源,供给增长或导致油价中枢逐步下行,叠加库存水平低位,潜在补库需求有望释放。期待政策起效推动下游需求改善,供给强约束下,我们预计油运供需缺口将持续存在。中间产品出口&中资矿山替代带来的需求增量有望为干散货需求提供支撑,若下游大宗商品需求恢复,将进一步推动干散货需求增长。我们预测外贸危化水运供给增速差将进一步扩大,国内石化产品渐具出海潜力,国内危化水运头部船东在重载率、大客户收入占比等指标方面媲美海外龙头,叠加船舶大型化、新船优势和中方炼厂量质双升助力,未来借助化学品出海介入海外市场或成为企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的优选,继续推荐具备海外拓展潜力的国内危化水运船企。



风险因素:


消费信心提升不及预期;油汇扰动超预期;人工成本超预期上升;欧美关税政策扰动;原油补库进度慢于预期;危化物流需求复苏慢于预期。



投资建议:


中美角力加码,政策抓手转向促消费、惠民生,更多增量政策落地有望刺激需求,并传导至运营方的利润端。内需修复背景下,建议关注物流与出行服务子板块的高弹性。如积极因素持续累积、顺周期优选的航空、需求拐点背景下利润有望释放的高端快递&快运、受益政策刺激下游需求改善的内贸集装箱等。此外,期待潜在补库需求及政策起效推动需求改善,2025年油运干散有望共振。同时国内化学品渐具出海潜力,未来出海或为企业第二增长曲线优选。同时出海方向仍建议关注个股机会。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1月28日发布的《物流和出行服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顺周期博弈内需,出海空运乘风破浪》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