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CR简介
qPCR的应用
qPCR具有多个应用场景:
基因表达定量分析:检测不同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基因功能。 病毒载量检测: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病毒含量,例如COVID-19病毒RNA检测。 病原体检测:检测样品中的细菌、病毒或真菌DNA/RNA。 基因拷贝数检测:分析特定基因或质粒在细胞中的拷贝数。
qPCR工作原理
qPCR实验步骤
1. 实验试剂
模板DNA/cDNA:要检测的目标DNA或cDNA。 引物(Primers):前向和反向引物,用于特异性扩增目标基因。 dNTPs:用于DNA合成的基础原料。 荧光染料:如SYBR Green,结合到双链DNA上产生荧光信号。 Taq聚合酶:扩增DNA的酶。
2. PCR反应设置
将试剂混合,加入到PCR管或96孔板中。 反应管放入qPCR仪器,开始扩增反应。
3. PCR循环
变性(95°C):加热分离DNA双链。 退火(引物结合,50-65°C):引物与模板DNA特定区域结合。 延伸(72°C):Taq聚合酶延伸DNA链,产生更多的双链DNA。
4. 荧光检测
每次延伸结束后,qPCR仪器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荧光信号逐渐增强,反映了DNA的扩增量。
Ct值(循环阈值)
融解曲线分析
qPCR数据分析
ΔΔCt法(相对定量分析)
ΔCt值:目标基因Ct值减去参考基因Ct值。 ΔΔCt值:实验组ΔCt减去对照组ΔCt。 相对表达量:
举例:
对照组:目标基因Ct = 20.5,参考基因Ct = 18.0 实验组:目标基因Ct = 19.0,参考基因Ct = 18.2
ΔCt对照组 = 20.5 - 18.0 = 2.5 ΔCt实验组 = 19.0 - 18.2 = 0.8 ΔΔCt = 0.8 - 2.5 = -1.7 相对表达量 =3.24
# 加载必要的库
library(dplyr)
# 样本数据
data <- data.frame(
Sample = c("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Group = c("对照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组"),
Ct_Target = c(20.5, 21.0, 19.0, 19.5), # 目标基因Ct值
Ct_Reference = c(18.0, 18.1, 18.2, 18.0) # 参考基因Ct值
)
# 步骤1:计算ΔCt
data <- data %>%
mutate(Delta_Ct = Ct_Target - Ct_Reference)
# 获取对照组的平均ΔCt值作为校准值
calibrator <- mean(data$Delta_Ct[data$Group == "对照组"])
# 步骤2:计算ΔΔCt
data <- data %>%
mutate(Delta_Delta_Ct = Delta_Ct - calibrator)
# 步骤3:计算相对表达量(Fold Change)
data <- data %>%
mutate(Fold_Change = 2^(-Delta_Delta_Ct))
# 打印结果
print(data)
# 导出数据到CSV文件
write.csv(data, "qpcr_results.csv", row.names = FALSE)
ΔCt值:计算目标基因和参考基因Ct值的差值(ΔCt)。该值用于反映目标基因相对于参考基因的表达量。 ΔΔCt值:实验组ΔCt与对照组平均ΔCt的差值(ΔΔCt)。ΔΔCt值越小,表示目标基因在实验组中的表达量越高。 Fold Change(相对表达量):Fold Change > 1表示上调表达,Fold Change < 1表示下调表达。
八、qPCR实验优化技巧
引物设计:设计高特异性的引物,避免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 扩增效率:理想的扩增效率应接近100%,即每个循环中模板数量应增加一倍。 RNA质量:高质量的RNA和反转录效率是获得可靠数据的关键。 操作规范:移液准确性、样品制备等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九、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非特异性扩增:优化引物退火温度,使用梯度PCR。 引物二聚体:使用融解曲线分析来检测,引物设计时避免二聚体形成。 荧光信号过弱:检查模板量、引物设计和扩增效率。
Derveaux, S., et al. (2010). How to do successful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using real-time PCR. Methods, 50(4), 227-230.
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PCR、RT-PCR、qPCR、q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