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 草木萌动

文摘   健康   2024-02-19 07:00   江西  



雨水是第2个节气,冬至一阳生后阳气逐渐从收藏之底往上升起,雨水是地下之水随阳气升腾至地面,与秋日时白露降为霜、水始涸固之沉降相对,万物随气升降,一阴一阳既显。
水的各种形态变化始终贯穿在72物候里,以水看天气、地气之变。

雨水时的水多以毛毛细雨或雾露呈现,降雨量其实不多,但干涸的溪流水量却明显增加,此为地气之水出故。

润物细无声的原因是大地母亲的储水量饱满。
这与冬日之肾、膀胱主水液储藏息息相关。

自然无言,却时刻都在为生命启示,四季阴阳环环相扣,顺时而为,才能使下一刻应时而现。
生命自当循序渐进,踏实于当下。

与其沉湎于已然发生的过去,忧虑不确定的未来,不如试问此刻该当如何。春天是计划、行动的开始,不做思想者,只做行动家。

雨水五运六气特点:
中运土运太过(湿气偏盛):可致脾胃系统功能下降,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司天之气太阳寒水:可致虚寒体弱者腰背寒凉疼痛、心力不足。

初运客运太宫(土运太过):可加重脾湿,进一步削弱脾胃系统的消化能力。

初运主运太角(木运太过):可令肝气生发太过,易引起肝疏泄不利或下焦气虚。
初之气客气少阳相火(当令之气):可令阳气偏盛,促进木气生发,向上过度抽拔,易致肝胆、心包火旺或下焦亏虚。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可令肝气生发太过,上扰清窍。

今年脾湿严重,加之年节之际恐过食滋腻之物,易致各种上火之象,此时当清淡饮食,严格忌口,老火粥最宜,不宜因上火之象杀伐太过,贪凉更重锤中焦之机。截断火之源,即可灭火。

接下来几天,气候下降迅猛,自当谨记应时而动,防寒保暖。





一候||獭祭鱼
二候||鸿雁来
三候||草木萌动 

一候獭祭鱼丨立春鱼陟负冰,随地气之动而鱼慢慢浮近水面,水獭开始了捕鱼行动。以水獭的行为侧面反映出地气之动。


二候鸿雁来丨雁,知时之鸟,故称为“候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孟春阳气既达,所以候鸟开始北归。以雁动表天气之变。

三候草木萌动丨种子积蓄一冬之力借春气的生发之力萌动而出。

今年雨水遇到寒潮,要预防阳气升不上来,一则要通,二则要助。

既往有高血压、失眠、头痛、眩晕等患者需当小心养护。初之气、太角皆为风木之气,土运太过,肝木必激增以乘土,情绪上必然有所波动,易怒者注意疏导情志,警惕因风气升腾而有所加重。


·衣 


春捂

雨水遇上寒潮,切记慢脱衣。药王孙思邈大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我们,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中医所云「寒从脚生,湿从下入」,古来只有“老寒腿”之说,未见“老寒手”之名,故下身的保暖才是重中之重。因为春季阳气生发,人体皮肤腠理较之冬季已经相对开泄疏松,但气候尚未稳定,冷空气时至,故过早过快脱衣易伤阳气。

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比上半身差,本就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加之男阳女阴,女子多阴寒怕冷,故过早过快脱衣容易引起腰背寒凉、腹胀冷痛,甚致关节疾病以及妇科疾病。
穿衣遵循“足暖,防风”的要领,以手脚暖、后背无汗为大原则。
春回大地,人体理变得疏松,阳气易向外发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根据时令特点,雨水时节应继续“春捂”,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受寒。
与饮食原则一样,健康常与潮流相悖。咱们的文化自信当是中医理念生活化,衣为大药的养生原则也可引领潮流。


·食

芽类:疏肝通阳



春天宜吃芽类的食物,其对应的是春生之力,特别是豆芽。它和韭黄、蒜苗、香椿这类辛温的芽类不同的是,豆芽是甘凉的,在疏发肝气的同时,还能清热。
初之气仍是容易出现寒包热的病症,豆芽更是适合。

而且,黄豆芽还是“素高汤”的主角,配上香菇、芹菜等食材熬煮,有疏通气机之功。
 
《闲情偶寄》中“素高汤”的制作过程——

 


食材准备

黄豆芽500g、胡萝卜1根

干香菇50g、芹菜1棵


制作过程

将芹菜、胡萝卜切段,豆芽去根须

香菇浸泡3小时,切掉柄下的泥根

以上食材放入锅中,加水约5升

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炖4小时,即可


食用功效

可作日常汤品,具有疏肝助阳、调畅气机的作用,适合春季食之。


佛手膏:调畅情志

春天又到了吃佛手膏的季节。“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肝主情志,春日宜疏肝理气,心情愉悦,春三月宜赞美他人,忌诘问、反问、否定,我们可以先从说话之前嘴角上扬这个习惯的养成开始,坚持会发现身边场效应的能量得以显著提升,诸事顺利。每每端坐,将气吸到两肋处,胸廓饱满,再将浊气缓慢呼出,越慢越好,且加推搓两肋,舒畅气机。佛手膏,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粥汤:健脾通阳

《千金月令》曰:“正月宜食粥”。脾胃为后天之本,吃什么、怎么吃其实是在塑造我们的人生正月节多且长,杀鸡宰羊且为乐,厚味膏梁蕴结于中焦,此时粥汤最适合,特别是米油丰富之粥汤。粥类素来有健脾利湿、养胃和胃的功效,雨水节气前后服用养生粥对脾胃大有益处。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书中载:“仙人粥,何首乌赤者为雄,白者为雌,大者为佳。采大者不可犯铁,竹刀刮去皮切成块,收起每用五钱,罐煮烂,下白米三合煮粥”。
▏材料:
何首乌30克、粳米60克、红枣5颗、红糖适量。
▏做法:
何首乌片置非铁质锅煎取药汁,去渣。药汁再加适量水,将淘洗好的粳米、红枣放入,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至汤稠米烂时,放入红糖,再煮五分钟即成。

粳米配以养脾和胃、益气生津的大枣,起到补肝益脾、固肾益精、补血乌发功效。可延年益寿久服“成仙”,故而称为“仙人粥”。

·住


艾灸:助阳防疫

艾灸几乎贯通于全年,任何一个手法都大有裨益,前提是坚持。“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唐代大医孙思邈:“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

《扁鹊心书》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扁鹊认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泡脚:驱寒冻龄

所谓:寒从脚起,湿从下入,人老先老脚。脚位于身体的最底部,气血最为不畅,很容易受寒湿之气的侵袭,不得怠慢。除了穿上合适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需用温热水浸泡双脚。


睡前脚冷的可以入睡前泡脚,起床提不起精神的,可以晨起泡脚。

泡脚是升阳之法,晨起泡脚微微出汗,助阳升发,下半身穿暖暖的出门,这是升阳最简单的方法。

近年来女明星们带起了泡脚热,她们佐证了泡脚的年轻化作用。





·行


导引


1. 双腿盘坐,交叠双手,左手按住左侧小腿近膝盖端,慢慢转头向右后方,双目向后看,双臂伸直按压腿部,同时吸气,转腰及背,至极致。

2. 右式同左,各15次。

3. 再回复正坐,做叩齿、吐纳、漱咽的保健。


此导引法可调理因三焦经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咽喉肿痛,耳聋,易出汗及外眼角疼痛等病症,同时对胃肠感受寒凉等邪气引起的时时欲呕的症状,以及现代疾病范围内的急慢性咽炎等都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披发缓行

春三月,大地回春,闭藏一季之身体也该舒展活络起来,早睡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以手为梳,轻摩头皮,从发根梳到发尾,放松身心,直至头皮发热。梳发升阳,百脉畅通,中医强调身心一体,形体、形态、姿势的放松也会让我们的气血畅通,心情愉悦,思想自由。





“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惜架上药生尘?”


我们在这


医院详情

医院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大道1号

门诊时间(冬令时):8:30-11:30 

13:30-16:30(周二至周五)

13:30-17:00(周六、周日)

周一门诊休息

每周六常态化义诊,义诊当天诊金、治疗费免费。

预约电话:0794-7668887

曹山中医医院客服微:19318781575

   长按识别了解

   曹山中医医院




曹山中医医院
曹山中医医院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健康科普等功能,主要提供禅养、医养、康养等特色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