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 秋风萧瑟 露冷气凉

文摘   2024-10-08 07:00   江西  



寒露,寒气袭人,秋天从凉爽变成寒冷,冬天正在来的路上。此时,地上白茫茫的露水重了,花草树木开始凋零,原本凉爽的风也有了寒气,吹在肌肤上,疏忽一紧,干燥又夹杂着丝丝的冷意。所以古人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宋人会在清晨看露。白雾罩得人朦胧,稀疏的梧桐枝叶上,挂着点点露水。诗人为它写下“晓来寒露滴疏桐”,这是对寒露最美的注解。寒露,便是秋天的一滴泪。一滴落下,冷若清秋。



《诗经》里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寒露前后是准备寒衣的时候,要备好寒衣迎接比较寒冷的季节的到来。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白露节气开始,鸿雁南飞,此时应为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到了深秋天寒的时候,鸟、雀都看不见了,海边蛤蜊开始多了起来。古人认为,鸟雀在天上飞阳气较盛,而蛤蜊是从海边上来的,阴气较重,秋天蛤蜊开始多起来,这正是提醒人天气从阳转向阴了。



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

+

寒露习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


重阳登高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期间,此时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寒露亦有了登高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登高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面对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人们难免悲愁,但寒露越往下坠,人越要往高处走,唯有登高怀远,感知天地广阔,方能消解心中悲愁,从容应对生死荣枯。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露,“霜叶红于二月花”,多地有赏枫叶的习俗,最为著名的当属北京香山红叶,于森玉笏峰小亭极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天边红霞,缭绕群山。鲜活饱满的色彩,给这个逐渐萧条的季节平添了许多生机。



[满城尽带黄金甲]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位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柿柿如意时时安]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发现满山满坡挂满了火红的柿子,圆润盈实如一只只小红灯笼,透着一种喜气,在已有些萧瑟的深秋,这一抹红火就如暗夜深处的明灯,为你燃起生活的希望,仿佛在说“祝你事事如意”。



+

+

寒露养生


[阴阳平衡]


到了九月,寒露是节,霜降是气,是山地剥卦。整个卦象,下面五个阴爻逼迫最后一个阳爻,阴气占据优势,阳气渐趋消亡。


寒露养生,重在调理阴阳平衡。艾灸具有“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作用,具备双向调节的功能,阳气不足时能温阳,阴气不足时能滋阴,有调和阴阳之功。因此,在寒露的时候,艾灸足三里穴、照海穴、三阴交穴,达到调理阴阳平衡效果。



[秋季养收]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所以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寒露节气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注意补充水分。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饮食调养]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温、滋润的食品,健脾益胃,养肺滑肠,滋阴润燥;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


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这里的麻,即为芝麻。寒露前后的整体饮食原则还是多润少辛,以免伤津。



[起居调整]


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素问》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另外,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成为最易流行的疾病同时还会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因此要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积极预防流行疾病。




“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惜架上药生尘?”


我们在这


医院详情

医院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大道1号

门诊时间(冬令时):8:30-11:30 

13:30-16:30(周二至周五)

13:30-17:00(周六、周日)

周一门诊休息

每周六常态化义诊,义诊当天诊金、治疗费免费。

预约电话:0794-7668887

曹山中医医院客服微信:17870270107

   长按识别了解

   曹山中医医院







曹山中医医院
曹山中医医院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健康科普等功能,主要提供禅养、医养、康养等特色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