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丨凉风有信,一叶知秋

文摘   2024-08-07 07:00   江西  




“秋”看似简单,

却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若追本溯源,查甲骨字源,

便是下火上虫、以火灭蝗之象。



秋季易发蝗灾。蝗虫每年夏秋产卵,幼虫期30天,成虫危害极大,若逢干旱,更成农耕大灾,秋季最紧要即是防蝗,而点火诱虫是极有效的灭蝗古法。秋字呈现的,正是火攻灭蝗的意象。




立秋为七月节,消息卦为否卦。乾为天,坤为地,乾上坤下。乾中无一阴,坤中无一阳。天地阴阳之气不能互相交合,时世闭塞不通。



阴气的逐渐积累,已驱除地下之阳,以地之纯阴与天之纯阳各成一体,达致阴阳力量的均衡。此为天地间阴阳消长的重要节点,过了否卦,则阴升于天,阴胜于阳。



无论乾坤阴阳,君子之道皆在其中。

天行乾,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丨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渐消,“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此刻。“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二候白露降丨“露从今夜白”,白是秋之标志,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丨秋凉以后,寒蝉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而变声凄厉。万事有迹可寻,而动物往往更敏于感受自然的更替。




民谚道:“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就节气时序而言,立秋自然是秋的开始。而实际天气仍是炎热,还将经历末伏,俗称“秋老虎”。



贴秋膘


清代在立秋这一天,会悬称“称人”,和立夏所称之数对比,如果体重轻了,今年夏天则为“苦夏”,人在盛暑往往食欲不佳,凉风一起,是时候补回些斤两。


而秋风一来,胃口又开,就要“贴秋膘”。立秋“贴秋膘”的说法来源清代《京都风俗志》: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



晒秋


秋天的花朵,在热血沸腾荡涤,在岁月里璀璨,一半在时光里盛放,一半在季节里凋零。


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山区村民,也悄悄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啃秋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 精神调养 ·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绪。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伤感之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 起居调养 ·



立秋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 饮食调养 ·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食果:莲子、红枣、桂圆、南瓜、梨子、核桃



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 音乐调养 ·



情绪过激会导致身体功能失衡,从而引发各种情志因素疾病。两千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五音疗疾”理论,是指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分类,施乐以达到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改善心灵和身体的不平和状态。


《黄帝内经》:...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




依阴阳五行论,秋音为商,属金入肺。节奏铿锵有力,音域高亢,音色悲壮,功能主清肺,可增强免疫力,激励情志,对悲观者易适用。但金气太盛则易折,故要兼及调和之音。





“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惜架上药生尘?”


我们在这


医院详情

医院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大道1号

门诊时间:8:30-12:00  14:00-17:00(周二至周五)

8:30-12:00  14:00-17:30(周六周日)

周一门诊休息

每周六常态化义诊,义诊当天诊金、治疗费免费。

预约电话:0794-7668887

曹山中医医院客服微信:17870270107

长按识别了解

曹山中医医院


曹山中医医院
曹山中医医院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健康科普等功能,主要提供禅养、医养、康养等特色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