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羵羊美酒,祭奠血染沂蒙的英灵
驻柳树沟子的人员,向南面孙家峪子、瓦谷峪、红花峪方向撤退,目的地是大青山。这部分人员中,有一位高鼻深目的外国人,他叫汉斯·希伯,波兰人(一段时间隶属德国),是太平洋学会的记者,德国共产党员,和白求恩一样,为了抗击法西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八路军,都被毛主席接见过。只不过白求恩的武器是手术刀,希伯的武器是笔。
汉斯·希伯是1941年9月来到山东根据地沂蒙山的,到了青驼寺后,随中共山东分局机关行动。他没受过军事训练,身体较胖,罗荣恒为了方便希伯行军采访,要把自己骑乘的一匹枣红马给他,他坚辞不受,脱掉皮鞋,换上沂蒙红嫂手纳的八层底的布铲鞋,穿上灰军装,和战士们一起钻山越岭,一点没有架子,大家都叫他“洋八路”!
作为踏入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位西方记者,希伯以其卓越的政治敏锐感和生动的文笔,写出了通讯《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八路军在山东》、《为恢复山东而斗争》、《无声的战斗》等文稿。当时,到过中国进行战地采访的记者也不少,如史沫特莱、马海德、路易·艾黎等,但像汉斯·希伯这样深入战争第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正义感进行事实报道的人却不多。他的一系列文章在外国报刊上发表后,引起了世界人民对山东敌后抗日军民的极大关注,起到了一般人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红花峪村西,有条大沟叫獾沟,四季流水,流水来自磊石山、凤凰山,两道山夹出一个环形的山坳,有五道半大沟扇形摆开,分别从磊石山和凤凰山上淌下来汇聚到獾沟里,这个地方也被当地百姓叫做“五道沟”。希伯他们被鬼子追到沟底,却不知四面山头上早埋伏下从多罗崮那边过来的鬼子。咱们机关人员编制复杂,指挥不顺畅,个别人甚至手无寸铁,还击能力有限,一时慌乱起来,局面非常混乱,五条沟通子里,到处是各自为战的人员,无数的干部被成片地射杀,场面非常惨烈。
省战工会秘书长陈明同志负责第三梯队指挥掩护,在靠近偏南侧一道沟内的一个石崖边壮烈牺牲,这时第二梯队里的希伯在前边200米处,继续沿着山沟朝上走,山沟里到处是被山洪冲刷下来的圆溜溜的巨石。
此时,负责照顾他的两个警卫员和翻译方练伯都已经牺牲,政治部秘书李新阶想带着他跑,可他不懂中国话,没有跟上来。不一会,他腿部也受了伤,他挣扎着爬到了一个巨石边的深坑里,暂时躲避着枪弹,不一会,看看鬼子们就要追到眼前,希伯心想:绝不能被敌人活捉了去,利用我做负面宣传的工具,死也要和中国战友死在一起。
其实,自从来到沂蒙山一线抗战战场,他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在当时的德国,服毒自杀是一个人为理想殉道的常规选择,汉斯·希伯从容地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个小瓶,用口咬开瓶盖,一扬头把剧毒药品吞了下去,顷刻间,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倒在了与法西斯决战的战场上,倒在了五道沟,倒在了沂南这块光荣的土地上,时年44岁。
当我们的主力部队打过来,附近村里的乡亲们帮着部队清理战场时,发现希伯身上弹痕累累,人们悲痛地把这位“洋八路”掩埋在五道沟他牺牲的地方。到了1944年,山东抗战形势好转之后,根据地人民政府在双堠东梭庄村建成大青山烈士陵园,将大青山突围中牺牲的300多位烈士迁葬到这里。为了纪念汉斯·希伯,为他建立了一座白色圆锥形纪念碑,罗荣恒题写“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的碑文。1963年,山东省政府又将希伯迁葬于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的希伯墓高9.4米,六面体墓塔正面题写着“国际主义战士太平洋学会记者希伯同志之墓”。墓前的汉白玉希伯雕像,一手执笔,一手持采访本,目光深邃,似乎仍然在回想着沂南大地上那一场场激烈的战斗。
希伯牺牲处(图中人物为孙家峪子村支书魏京礼)
大青山突围态势图
五道沟地形图
五道沟附近地形
汉斯·希伯
汉斯·希伯与毛主席在一起
汉斯·希伯和新四军领导合影
在沂南的八路军
孙家峪村(含瓦谷峪、红花峪等自然村)
五道沟
寻找希伯牺牲处
当年希伯突围的山沟
梭庄大青山烈士陵园内的希伯墓
汉斯·希伯墓(1944)
汉斯·希伯墓(沂南)
汉斯·希伯墓(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