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扬名——沂南的举人范登年(八)

文摘   文化   2024-11-16 00:00   山东  


抚顺原是明朝设置的一个千户所,取“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这里也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出道和埋葬地,满清一直拿其作“龙兴之地”。抚顺真正崛起为一座繁华城市,却是因为煤。这儿的煤炭储量有10亿立方米,煤层浅,煤质高,极具开发价值。但清政府担心挖煤破了龙脉,一直禁止开采。直到1901年,才允许王承尧和翁寿以杨泊河为界,开发露天煤矿,很快就发展到2000多矿工的规模。采矿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抚顺城就业机会多,钱好挣,这才把范登年家爷们吸引了过来。

煤矿的矿工多数是闯关东的山东人,还有部分直隶人及少数河南人,这些关里人身体强壮,吃苦耐劳。挖煤这样的重体力活,本地的满人不愿意干。

抚顺的煤矿集中在千金寨矿区,关内矿工们舍家撇业,和家人信息交流只能靠写信。这些打工出大力的主,找不出几个识字的人来。而当时的抚顺城,是在一个只有几十户农家的小村落发展起来的,能拿笔的人不好找。大家听说李记豆腐坊有个姓范的老乡,不但识字,文章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字还写得漂亮,都求着他代为书写家信文书。

堂堂的举人,写封信,还不是小菜一碟,自然是辞达意雅,矿工们没有不满意的。最后一商量,干脆把老范请矿上来,给他安排了一个轻巧的活儿,顺带给咱写信算了。打那范登年离开了李记豆腐坊,来到千金寨华兴利煤矿,以笔墨谋生。

过了没多久,被老板王承尧发现了,说范登年是大知识分子,天天写信大材小用了,不行一块给我记个账吧。记账也屈才,有一节子,王承尧和翁寿因争矿权打起了官司,状纸诉词之乎者也的他也写不了,还得找范登年,一来二去的,范登年成了矿上的大拿,上上下下离不了他,从那算在抚顺踩开了。

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工严重缺乏,关外地广人稀,只能上关内招人。范登年朝老家撒了信,说这边挣钱海海的,来了我都能给安排活。从那开始,莒县、沂水一带的亲戚朋友,人托人奔着他到了抚顺,前前后后得有几百口子。范登年和老板熟悉,又是矿工的朋友,门子广,路子多,来了都能落光下。这里面,包括他自己的几个儿女,大哥庆年家四个儿,三弟文年全家,里了落个的二三十口子,几乎把沟头范家他这一支股全端来了。

关外这疙瘩肥是肥,可也不是清静之地,日本人和老毛子都盯上了。1905年,这两伙熊孩子在咱们的地面上打起来了,最后日本鬼子独霸了一方。鬼子研究东北不是一天两天了,想一口吃个大的,打算把抚顺的煤矿资源一总个的运到日本本土去。不久,华兴利公司变成了鬼子的抚顺采炭所,隶属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在关东,相当于在日本本土之外建了个小国家,有自己军警系统。

他们从国内一伙调来了6000多日本人,帮着咱“开发”满洲,实现“共存共荣”。你别说,鬼子带来的,还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采掘能力非常强大,年产量达到73万吨。

日本人打算在这长期安家,除了挖煤,他们还下大力气搞了城市规划和建设,新建了991.710平方米的街面,军政学医各单位配套齐全,自来水、电、马路、煤气这些东西,在1908年抚顺就有了,现代化的步子迈得太快,抚顺就和吹气似的膨胀起来,千金寨一带人烟稠密、灯红酒绿。

王承尧跑了,范登年还在,这个拿笔的人,行止和矿工们大为不同,在千金寨格外显眼,被鬼子注意上了。





行走家乡,踏歌沂蒙

讲述家乡人自己的故事

露天煤矿

日本人制作的矿区沙盘



卢蒙故事
展现原生态沂蒙文化,讲述沂蒙人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