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团队远赴深圳
亮相第111届全国糖酒交易会
根据当时县劳动局劳务部门的安排,杨金成到了地毯整理加工厂当了名保安。这家厂子是省畜产进出口公司旗下的企业,地址在在沧口区(现在属李沧区)小白干路(现为重庆路)303号。这里虽然不是青岛最繁华的地方,但到底比薄家店子地场大多了。出得厂来,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马路,马路上跑着两头尖的轿车,走着衣着光鲜的城里人;一到晚上,厂区和街面上电灯剔亮,就和白天似的。
下车间,搞计件,工时长不说,只要上了线,放屁的空都没有,活是很苦的。杨金成穿着保安服,天天提溜个警棍,在厂区里乱转悠,在一块去的老乡眼里,属于过得很洋晕的肥差,要好好珍惜的。却不想,1993年6月1号,杨金成跑回了老家,对父亲说,不想在那干了!
杨守仪吃了一惊,这才去了有半年,就干滑唧了?就这耐性,还有啥出息?!心里这么想,脸上不动声色的问他:“为什么不想干了?”“天天就这么在厂子里瞎转悠,就这么转悠到老吗?一辈子有什么出息?”一听这话,杨守仪放心了,看来儿子这是打长远谱呀,心里一喜,就给儿盘算起人生来。
杨守仪当过兵,跑过买卖,是个久混江湖的老司机,和自己的亲儿说的全是掏心窝子的知心话:“积我四十年革命经验,在当今这社会上,要讲一辈子长远和稳当,要么当官,要么有技术。当官咱没这本钱,看来这条路是不比了;吃技术饭,我感觉有三样活最保险,司机、厨师和医生,这里头厨师操心大点,但风刮不着,雨淋不着,一辈子受用。你想干什么呀?”杨金成一听,自己从小饭食上不愁,感觉还是靠厨师最现实,就和父亲说,我回去学厨师吧。
学厨师跟谁学呢?话说那个年代,咱沂南去青岛打工的年轻人那是上万计,里面有个姑娘叫刘克芹,家是界湖石浪头村的,当时在八大关给部队上一位首长当保姆,和杨金成怪对脾气,经常约着玩。刘克芹家有个二哥叫刘克军,在青岛一家小饭店当厨师,杨金成就奔刘克军去了。
干了半年上,杨金成又找父亲商量:“我跟的师傅不治,再学也就这样了,不能跟了。”那就再找高手学呗,于是和刘克军撒了个谎说想不干了,打算回老家,其实他跑到了市南区中山路146号“春和楼”学徒去了。春和楼是青岛“三大楼”之一,是光绪17年开业的一家百年老店,店里做的鸡被康有为称为天下第一鸡,店里名厨云集,杨金成跑这来学手艺,志气可谓不小。来到这里,他才知道以前学的那些基本上算是白瞎。刚上手是打下手,学配菜,跟师傅赵良田打合。
干过厨师的人都知道,掌勺师傅,出一道菜的过程要求行云流水,掌勺师傅必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火候才能拿捏到位。师傅手艺越是精尖,对配菜师的要求越高越严。杨金成小饭馆出来的,给赵师傅打下手,理念和动作都不到位,跟不上节奏,好几个菜都炒得不尽心意,赵师傅发了焦,有一天看锅里油行了,那边杨金成还在慢慢悠悠的,一上火,起身一脚踹他腚上,金成是个要脸的人,从小父母没动他一指头,挨了这个没味,感觉脸上下不来台,但当时一声没吱,眼里含着泪继续忙活。
转眼,要过八月十五了。让赵良田没想到的是,杨金成来他家里送十五了,还备了千多元的礼物,赵师傅一下子感动了:这个来自沂蒙山里的孩子不记恨人,太朴实,太会来事了。他拉着杨金成的手:“金成呀,你这个徒弟我收定了,我把手艺教给你,保你三个月出徒!”
为了教习方便,赵良田没让杨金成再去春和楼做学徒工,而是上了他自己的一家饭店,抽点空,赵良田就去那儿手把手教。真教和假教,那还真是天壤之别,其实很多手艺就是层窗户纸,点破了就点破了,有的饭店要三年出徒,纯是延长使用免费小工的时间。等两个多月过去,赵良田说:“行了,我的手艺就这些,你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可以出徒了。”
赵师傅是一帮帮到底,正好自己一个朋友要在水清沟那块开个饭店,愁着找个合适的厨师,双方都需要,一拍即合,杨金成正式掌起勺,成了一名正经八百的厨师,一个月拿到1200,那个年月,在青岛算是高薪了。杨金成自己也没想到,父亲给他规划的厨师梦,这才一年多就实现了。
曾经的满头青发
初闯青岛时的杨金成
革命军人、杨金成的“导师”杨守仪
春和楼旧貌
名流云集的春和楼
九十年代的春和楼
现在的春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