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与河的交响曲

文摘   2024-11-28 17:17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 习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故黄河,这条曾流经徐州境内的黄河故道总长234公里,漫长的河岸线,一座座桥梁横跨,既方便两岸通行,又不失为沿途的风景,其中市区的12座桥梁最具特色。还有那与桥与河相连相关的历史文化长廊,相辅相成地串联在一起。

庆云桥是徐州路段的第一座中心主桥,也是早些时的徐州北大门。说起大门,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出当年的车水马龙,“叮叮叮” 的车铃,“嗒嗒嗒”的马蹄声。

庆云桥有两个邻居,一个是清嘉庆年间始建的牌坊,它在庆云桥的东南方,距庆云桥不足两百米的距离。牌坊的南面朝路,行人只需稍加留意,就可看见“五省通衢”四字,镶嵌在长方形的牌匾上。牌匾是时任徐州道台的赵树春在光绪九年重修牌坊时所题。而邻水的北面,是牌坊的最初建造者,时任河道总督的黎世序所书的“大河前横” 四字。看了此匾,不知为什么,莫名生出一种豪情来,想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的名句。当然,这只是我刹那间冒出的错觉,和牌匾本身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无需多究。

另一个邻居和牌坊紧连着,有种“兄弟加朋友”的味道。那就是大文豪苏轼所兴建的黄楼。如今的黄楼是1988年重建的,基本保留着原来的风貌格局。楼高不足二十米,这高度在今天莫要说和高楼大厦没法相比,就是沿岸的绿化树木,也遮住了它的大半个身影,要不是走近,很难目睹到它的真容,上翘的双层檐角,金灿灿的琉璃瓦,搭上赤红的立柱横梁,大气又端庄。那种富有的黄色最是醒目。据说当年苏轼建好黄楼后,是用黄土粉涂的外墙,取 “土挡水”之意,是在抗洪抢险七十多个日日夜夜之后,为纪念这段历史而建。看到黄楼,就会想起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的情景,加之苏辙 《黄楼赋》 所书内容,不难看出当时抗洪抢险是怎样的一种艰辛场面。黄楼的底蕴是血与汗浸染的。难怪乾隆六下江南,四登黄楼,并留下珍贵的诗词墨宝,让后人唏嘘慨叹。今日,市民更乐意到黄楼公园,看那端卧的镇河铁牛,赏文豪亲题的 “黄楼”,寻苏轼的人生轨迹。

“汴泗交汇” 是黄河的轨迹,这轨迹就矗立在坝子街桥的西北角,这里是汴河与泗水河的交汇处,不过今天很难再寻觅到这两条河的踪影,只能从这个石牌上的图文去查找了。

沿黄河西路继续往前走,迎春桥、弘济桥、青年路桥,依次排开,这些桥梁各具特色,一桥一貌,其中迎春桥 (亦叫大马路桥) 西岸的铜牛,最是让人难忘,那高昂的头颅,那充满傲气、敢于藐视一切的眼神,那随时准备冲锋的身姿,给人无尽的遐想。在当年它是抗洪的神,在今天却是拼搏奋进的榜样。

和平桥,有人说蕴藏着江南水乡般的婉约曼妙。这说法不无道理,远远看去,尤其是晚间,的确有种水漫桥的感觉,灯光桥影,倒映水中,闪闪烁烁,轻风微波,车行匆匆。站在桥上往南看,显红岛更似海市蜃楼,又如天庭仙境,灯光迷雾,水绕岛弧,仙气十足。顺桥东望,和平大桥气势恢宏,两边的高架索护栏灯光璀璨,插入夜空。紧临和平桥的百步洪广场,长廊上方爬满观赏的花木青藤,遮挡着夏季过于热情的阳光,游客在这里小憩休息,享受着故黄河送来的阵阵轻风,像是在母亲的臂弯里一般温馨舒松,不知不觉打起了瞌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晚上刚好相反,随着叮叮咚咚的音乐旋律,广场里排满了健身娱乐的人们,最让人震撼的是那块刻着“百步洪” 字样的观赏石,此刻波涛滚滚,气势恢宏。
汉桥是1999年重建竣工,全长四百米。是采用汉代箱式结构设计建造的。那四个桥头堡分立四角,古朴典雅,加上卧立在一旁的石狮子 (有人说是石豹),让这座桥充满了雄伟浑厚的色彩。主桥栏护柱及辅栏护柱上,数百头小石狮依次排开,或蹲或卧,或正面迎客或侧脸交谈,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那镶嵌在护柱间的汉画像石,更是满满的汉文化,逐图细赏,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曾多次特意到这里,站立桥上顺河远眺,任心情随河水漂流。闭目遐思,在心里给汉桥画像,一笔一画,清晰可见,轻轻地把汉桥从心里捧出来,置放在眼前,这时千万不要睁眼,只管尽情享受这份浪漫,忘掉自己,放纵思绪,人桥融为一体,美的不仅仅是汉桥,还有心情。

故黄河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留下了太多的文化财富,今天的我们给后人能留下什么?故黄河里多了穿梭的小船,来了一群身穿橙色制服的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那就不妨叫他们 “橙制服” 吧。橙制服在烈日笼罩的故黄河里,尤其醒目,身上有股汗水和黄河水的味道。他们弯腰展背不间断地打扮着黄河,使其每天都能以最美的容貌,迎接八方来客。在游客心里,这些橙制服和游走的小船,同样是靓丽的风景,而且是上镜最多的那种。

今日的故黄河,成了一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景观河,加之年轻有为,徐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更是灵气十足,魅力无限。


作者:石德会

END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fengxianwenyi

 投稿邮箱 

jsfxwlgzh@163.com



丰县文艺
文学艺术交流平台,推送前沿知识、经典品味、精品美文、摄影作品、书法美术、文艺信息、征稿启事等系列,内容丰富,质量上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