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荐读|《场景文化力:新芝加哥学派解读城市发展》

文摘   2024-11-24 11:33   山西  

XUE  SHU  JIANG

 NO.195

2024/11/24

好书新书,隔日一会!

获取更多新书推荐请关注“書將”。

关注

点赞

分享





场景文化力:
新芝加哥学派解读城市发展






【作者】吴军 / 王桐 / [加]丹尼尔·亚伦·西尔(Daniel Aaron Silver) / [美]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Terry Nichols Clark)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ISBN】9787522832104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作者:吴军

吴军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主任、教授。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理论、城市文化与消费、城市发展与治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社会学评论》《中国青年研究》《城市发展研究》《国际城市规划》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或观点转载,出版《场景营城》《创意阶层与城市发展》等著作5部。专著《文化舒适物》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王桐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本科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研究领域:城市与文化社会学。曾于美国中西部政治学协会(MPSA)2022年学术年会、欧洲社会学协会(ESA)2022年学术年会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并做学术报告,在《国际城市规划》、Sustainability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加]丹尼尔·亚伦·西尔(Daniel Aaron Silver)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研究领域:社会理论、城市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在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Urban Studies、Journal of Urban Affairs、Social Forces、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Scenescapes、The Politics of Urban Cultural Policy等。曾获得美国社会学协会颁发的理论奖(2013年)、青年理论家奖(2015年)、杰出学术出版奖(2017年)等多项荣誉。

[美]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Terry Nichols Clark)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索邦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曾供职于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城市研究所、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以及美国市长研讨会。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与城市政策等,近期研究聚焦城市如何通过文化和艺术进行转型。出版The City as an Entertainment Machine、Scenescapes、Can Tocqueville Karaoke?等40余部著作。

内容梗概

Summary of Contents

作为《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的姊妹篇,本书全景呈现了新芝加哥学派场景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国际研究新进展。场景提供一个框架,阐明在不断扩大的生活方式多样性中,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并为城市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场景文化力:新芝加哥学派解读城市发展》一书收录了350座中国城市的场景研究。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正在塑造怎样的场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本书将带你从城市文化研究的视角了解一个全新的城市。

不用担心看不懂,这里没有枯燥的理论,而是一本串联历史文化、散发着文学气质的友好城市研究读物。书中提出的“场景营城”概念,是对新时代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一种观察与思考。以场景营造城市,一个个场景叠加与串联,不断增强城市的宜居、舒适和愉悦性品质,并把这种品质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1 渊源:城市与社区研究的传承
2 争鸣:城市学派之间的学术辩论
3 发展:场景理论的形成与演进
4 要义:场景理论的科学方法准则
5 比较:场景研究的国际进展
6 场景营城:中国特色城市理论探索

前言

Prologue



社会科学的进步,不仅是通过新知识的不断积累,而且也是通过我们想象力范围的不断扩大。学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至少在某些时候,是清楚地认清事物的前提。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成就不仅是他对书中所涉及命题的有效性测量,而且还包括说服读者看到宗教理念和经济行为之间的关联。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教导几代人以新的地点和方式看到阶级的运作;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和路易斯·沃斯(Louis Wirth)不仅将社会学的想象力引向城市化的过程,而且还引向了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与感知模式。
韦伯、马克思、齐美尔和沃斯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做出了回应。马克思观察了工业革命、贵族的消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发展了理解新工作组织的方法。齐美尔观察到快速城市化和亲密社区的衰落,发展了一些概念,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主义和倦怠感,用于理解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扩展社会学想象力
在认识到这些基础理论家的重要性的同时,是时候再次拓展我们的社会学想象力了。当代社会生活不仅仅是工作和居住,还涉及我们消费什么、在哪里消费、如何消费以及与谁一起消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注意到,如今普通人能够享受到一个世纪前只有极少数富人才能负担得起的东西,并且越来越多地将意义和目的的表达性融入工作、消费和居住决策当中。为理解这些更广泛的问题,我们需要为社会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深入思考的观察者(包括市民)提供新的概念。
“场景”概念对于这一理解至关重要。《场景文化力:新芝加哥学派解读城市发展》(以下简称《场景文化力》)有助于对话,用于通过构建场景概念和方法来理解全球的相关变化。现在,“城市发展”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生产形式,涉及消费和文化,如商店、艺术和娱乐等。成功的城市能够将这些活动组织成场景、增添日常城市生活的意义、支持经济活动、提升社区归属感和市民参与等。
场景分析旨在将对后工业转型的一般性观察转化为精确的、可检验的命题和规划目标。它假定消费是社会性的,发生在物理场所,产生了新兴的文化意义,可以使场所或多或少地对各种活动具有吸引力。一个地方的中心活动和舒适物是表明其意义和价值基础。在一个生活围绕着社区中心、教堂和当地商店的小镇,社群主义的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在生活围绕大公司、时尚艺术场所、大学等的地方,城市主义价值观受到更多重视。这种城乡鸿沟是一个理解社会生活的很好起点,并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得到加强,但与此同时,这种元结构各自内部和之间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组合和意义。
这种意义的多元性可以通过收集社会思想史、文学、艺术、新闻等方面的观点来编纂。一个有很多时装店和夜总会的地方会带来迷人的感觉;一个拥有历史地标和古老剧院来纪念与欣赏过去的地方,弥漫着一种传统的感觉。虽然社会理论传统上强调连贯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社群性与城市性”的概念中,但场景理论则认为,它们可以独立变化。例如,一些地方既包括面向社区的传统活动,也包括对其他方面活动的新关注,如回收利用废物以保护环境、提供公共艺术以美化环境,并使工作场所更加友好和愉快等。
这些新关注不仅来自社会评论家和精英阶层,也包括对普通市民的回应。全新的活动方式和游戏规则正在挑战传统家庭和其他组织机构,如教堂和社交俱乐部,为我们如何花钱和享受休闲时间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这些根本性的变化,在主要社交媒体的讨论中清晰可见,也体现在由城市管理者明确提出并主动实施新的议题中,如清新的空气和不同性别的角色。更普遍的是,富含意义的概念,如传统性、迷人性等,在一个更加全球化的、媒体和手机使用普及的世界中,具有更深刻的含义,甚至在低收入和以本地为中心的小镇中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比较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在全球范围内看到这些变化及其幅度。从场景视角来看,这些基本问题是研究核心,还有其他的传统变量,如收入、教育、种族、就业等。

场景分析意味着什么
场景提供了一种方法,让人们围绕产生意义和价值的独特体验聚在一起。场景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方法来衡量这些意义,并测试它们对当地经济增长、居住变化、信任及其他社会结果的影响。这种场景分析意味着什么?
第一,整体论。与当代西方社会研究的标准方法不同,场景分析研究的是人、设施、活动和价值观的组合是如何连接成场景的。重点是组合,而不是孤立的单个设施或个体。
第二,以小见大。对“文化”的研究通常假定国家层面的高度一致性,如“美国文化”或“德国文化”。这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文化意义是高度地方化的,不仅在城市层面,而且往往在社区甚至更小的单位层面。大规模研究许多小单位,能够揭示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会被遗漏的模式。
第三,互动与交流。在国家、区域和城市之间往往有广泛的重叠、扩散和交流。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市有许多当代东亚餐厅和食品店,有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不同地区的风格特色;最近,韩国首尔的西式咖啡店数量大幅增长。
第四,多元主义。这些相似的例子表明,必须超越对传统艺术的狭隘关注,去了解各种文化习俗如何以独特的方式结合来创造场景。
场景分析不同于近期城市文化研究中的其他主题。一些研究,灵感来自《创意阶层的崛起》,研究了不同的“创意”,却没有考虑地点或者赋予地点以意义的非艺术活动。将城市“问题”与不平等、犯罪、社会多样性或自私的个人主义等广泛的国家关切联系起来,往往是由意识形态驱动的,而不是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相反,大量主题的深入案例研究强调了一些不同的微观问题,但这些研究缺乏比较具体地点或测试特定变量和因果动态差异的能力。
这些科学与文化、地方性与一般性、定量与定性的不同寻常的组合,在主流社会学研究中很难调和。本书通过将它们置于新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范式中来促使我们理解,并探索新芝加哥学派如何在一个广泛的框架下形成,并发展出包括场景视角在内的具体内容,进而形成一个原创的和动态的研究计划。这个新芝加哥学派框架为更多的场景概念的转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在追求认识地方情境(Local Context)的同时,又寻求超越其描述性的具体细节。

新芝加哥学派“新”在何处
《场景文化力》概述了新芝加哥学派或新芝加哥社会学的基本原则。在科学史上,有将“新”一词附加到旧范式的思想流派前的传统,比如“新古典经济学”或“新达尔文主义”。要理解定义新芝加哥学派的努力,回顾这些“新颖化”的努力是有帮助的。虽然在科学史上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文献不多,但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在创建一个“新”学派时涉及的三个关键过程。
第一,旧理论的复兴和拓展。“新”一词通常表示对已有理论的复兴,以适应新的证据或情境(Context)。将一种理论标记为“新”,代表明确承认其与旧范式共享的部分基础,同时添加新的元素。例如,新达尔文主义将种群遗传学与达尔文最初的自然选择理论相结合;新古典经济学整合了边际效用和理性行为等原则。
第二,与先前理论的错误或误解相区分。如果先前的理论被批评或发现有缺陷,使用“新”一词可以将其与过去的批评拉开距离。“新”强调了修正或改进,正如在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理论或生物学中确定清晰的遗传机制所看到的那样。
第三,对技术或社会变革的回应。新的发现或社会规范可以促进现有理论的更新。例如,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启发了遗传学与进化论的结合。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促使人们努力融合各种观点,例如,用经典的关于供给、需求和价格的概念来测试边际效用。
新芝加哥学派集中体现了这三个方面。考虑了对旧理论的复兴和拓展。新芝加哥学派中的“新”既包括新元素的添加,也包括与其他框架的综合。《场景文化力》确定了两个关键的拓展领域:文化和发展的具体细节。当然,不能说早期芝加哥学者们忽视了文化。一些旧的芝加哥城市研究集中在媒体、特定的机构如舞厅等方面,认识到日益增长的集体代表形式,如邻里身份,并在社区区域研究(Community Area Studies)中关注了民族文化。

⭕️学术匠正式开通运营“書將”公众号。“書將”公号作为学术匠“新书荐读”栏目的补充,每天推荐1个书单+3本新书/好书,纯公益、不商业,有需要的学人敬请关注!
⭕️学术匠“新书荐读”栏目均为学术匠精选图书,欢迎各出版机构推荐高质量的哲社新书,荐书合作请文末扫码,或添加小编VX:XueShuJiang001。
⭕️学术开设了“学术、图书和投稿”交流社群,有乐意分享和交流相关信息资源的学人可以在文末扫码入群,纯公益、不商业,因此也谢绝一切商业机构或相关个人营销与传播,谢谢配合。

⭕️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学术匠”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才会第一时间推送到您的订阅列表里。方法:先点击页面左上角蓝色“学术匠”进入主页,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1.新书荐读|《如何写出一篇论文》

2024-11-22

2.新书荐读|《性别打结》

2024-11-20

3.新书荐读|《〇〇年代的想象力》

2024-11-18

4.新书荐读|《带一本书去读研:研究生关键学术技能快速入门》

2024-11-16

5.新书荐读|《带一本书去读研:研究生批判性阅读与写作指南》

2024-11-14

6.新书荐读|《爱因斯坦的战争》

2024-11-12

7.新书荐读|《俄国思想史: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

2024-11-10

8.新书荐读|《哲学与社会学的联系》

2024-11-08

9.新书荐读|《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九版)

2024-11-06

10.新书荐读|《文化模式》

2024-11-04

学术匠
有锋芒的思想,无广告的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