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分,这档综艺为何长盛不衰?

文化   2024-12-13 09:00   北京  
12月的三亚,阳光依旧热烈,晒得人无处躲藏,双颊发烫,一名00后女大学生的心情却比这阳光还炽烈。

“我感觉自己的前半生都被余华老师支配了!” 她手持话筒半开玩笑地向着台上的余华说,她从小学时观看余华监制的动画《神厨小福贵》,到初高中时捧读《活着》,再到上大学后学习并背诵余华作品,再到如今,一路追更余华参与、由今日头条联合出品的综艺《我在岛屿读书》的三季节目。

这份情感感染了现场的其他“岛民”。他们带着对文学的热爱而来,顶着炎炎烈日在台下或席地而坐,或踮起脚尖努力往前张望,偶尔发出一阵笑声,又马上认真倾听,不愿错过台上嘉宾的每一次对话。   


12月7日,今日头条“岛屿书声日”——《我在岛屿读书》首次线下主题日活动在海南三亚举办。1500名观众、读者,以及《我在岛屿读书3》中的余华、程永新、叶子、七堇年、吴越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创造了专属于线下的“岛屿时刻”。

在这片岛屿上,在这场难得的沉浸式文学氛围中,作家与读者打破了屏幕与纸页的阻隔,因文字而相逢,如同水与鱼,彼此滋养,相互治愈。


岛上相逢

偌大的草地上,一本巨大的白色书仿佛从天而降,缓缓铺展开来,开辟出一方任嘉宾们畅谈的空间。   


书页之下,嘉宾们安然落座,享受着时不时拂面而来的山谷微风。他们在阳光与书影的交错间侃侃而谈,从生活、创作聊到阅读,从自身经验出发讲述文学的美妙,聊至兴起处,妙语频出,令听众沉浸其中。

书页的广阔与嘉宾的对谈相映成趣,让人不禁想起毛姆的那句话:“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而这铺展开来的“书”,不仅是避难所,更是一片孕育思想与灵感的乐土。

岛屿书声日当天,四场主题对话无一例外都围绕着书籍和创作展开。对谈的序幕,由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编辑家、作家程永新,以及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共同拉开,他们谈起与创作的渊源,感慨文学之美妙。

程永新还提起,一位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朋友,在医生的建议下洋洋洒洒写下十几万字所思所想后,不医而愈。   

“文学关键的一点在于表达人的内心,走过千山万水,最好的风景还是在心里。”程永新补充道。

●  左起:颜怡、梁永安、程永新、颜悦

文学固然是重要的,但在信息爆炸、媒介泛滥、忙于生计的当下,年轻人的房间里渐渐容纳不下一张书桌,生活越远,而功利之心越浓烈,商业经管和成功学类书籍大受欢迎。

假如身处这样的时代,大观学者刘擎还会成为刘擎吗?他的回答是,或许自己不会像现在这样热爱阅读,少时,阅读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

然而,时至今日,余华认为,阅读依旧是一种不会被放弃的选择,他想起多年前某位网友对畅销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评价,“你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无法粘贴。”

他提到,看似有用的指导类书籍未必能为我们的焦虑找到出口,但文学、艺术、哲学等看似无用的书籍,却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态度与选择,让我们在人生重要时刻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定。   

●  左起:张大碗子、余华、刘擎

时光在嘉宾们的一问一答中飞快流逝,日头也逐渐向西滑去。稍后的对谈中,法律学者陈碧、青年学者叶子、作家七堇年和《随机波动》主播傅适野,以女性创作者的视角,展开了一场关于个人体验与创作的深度对话。

而学者兼作家梁鸿、作家刘子超以及文学编辑吴越则聚焦旅行文学的变迁,分享他们在行走与书写中的独特感悟。
         

 


书是连接岛的海
         

 

在三亚的草坪上,阳光、作者、岛民外,还树立着这样一块白色塑料牌,上面写着:“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而书是让我们相连的海。”    


来到现场的岛民罗永杰深有感触。他今年大三,在海南念大学,是余华的忠实书迷,自初高中起读到《活着》后,每年至少都要重读一遍。在岛屿书声日见到余华,见到那么多因阅读而聚的同行人,他心里暖暖的。

在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焦虑、浮躁和不安的社会情绪如同蛛丝,密密麻麻将人们的生活编织成逼仄的大网,生活有时离我们很近又很远,近到目睹远方他人窜顶式的成功,远到看不见近处人们具体而微小的挣扎与痛苦。

身处时代巨变的夹缝中,年轻人迷茫而无所适从,在短视频、图文的碎片化信息里不断迷失自我。一名00后大学生向余华发问,在现在这个社会内卷、学历贬值、不断变化的时代,自己该如何应对世界和社会带来的精神焦虑?

余华回答,伙伴很重要,在人生道路上与谁一起工作,与谁成为伙伴非常重要。而阅读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出口,它不仅让远在纸页对面的作家跨越时空成为你的伙伴,与你对话,也聚集一批兴趣相似的同路人,通过书的海洋,每一座岛屿彼此相接,互相理解。   

这种理解是不易得的。罗永杰发现自己和身边的同龄人,很多时候并不愿意将痛苦倾诉给亲朋好友,或许是觉得不会被真正理解,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往往这时候他们更愿意去阅读书籍汲取安慰。

明明与身边的人朝夕相处,为何彼此的心灵却隔得如此之远?

日本消费社会研究者三浦展在《孤独社会》一书指出,现代社会的孤独感日益加剧,这与低认可时代和社交媒体的过度连接密切相关。

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使得标准变得相对化,普遍的宽容往往不是因为理解,而是因为害怕批判,形成了伪善的宽容。这种现象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使得人们难以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孤独感愈发加重。

而阅读的力量一次次跨越这种孤独的隔阂,走进人们的内心,给予人们更深层次的精神慰藉。罗永杰说,自己每次读《活着》,都会感慨来福的不易,相比之下,发觉自己的痛苦不算什么,重新燃起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与书为友外,罗永杰还因《我在岛屿读书》遇见了许多热爱文学和阅读的同龄人,他们因岛屿而聚集在今日头条上,在节目评论区写下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独。   


诗人西川也在《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中分享了阅读和诗歌对他的意义。四十年前,他还很年轻,刚步入职场,还不知如何面对真正的生活,也曾陷入苦闷,每天等同事离开后,便在办公室的楼道里高声朗诵诗歌,这让他的心灵得以平静,灵魂得以暂离尘嚣。

一位读者给余华来信,吐露自己不知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但小说《第七天》安抚了他,教会他更坦然去面对。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在不确定和模糊的时刻中找到慰藉,它们让我们结识志趣相投的人,发现与我们观点相似的伙伴,从而减轻孤独感。书籍不仅能够给予我们陪伴,还能分享经验,为我们指引方向。”青年学者叶子表示。

这些正是今日头条推出《我在岛屿读书》的初衷。《我在岛屿读书》已成为许多热爱文学和生活的“岛民”的精神食粮,为平台吸引了多元的用户群体和观众,包括大量年轻人和女性用户。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表示:“他们通过这座桥梁与更多同龄读者相识、互相治愈。”

   

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首播于2022年,到今年已来到第三季。它聚集一群合拍的文坛老友,他们或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或慢悠悠打开一本书,享受阅读的安静时刻。

这种独特的氛围,使得节目在众多读书类节目中独树一帜,营造出既轻松幽默又充满深度思考的空间,作家们如同哆啦 A 梦,从自己的万能口袋中源源不断掏出各种经典文学片段,引得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之中。


在第三季的一开始,几位作家一起观看日出。他们谈波伏娃将红日比喻成往日幸福的徽章,想起徐志摩“朝旭未露”的诗句,还有巴金的《海上日出》和刘白羽的《长江日出》。在他们的肆意畅谈中,观众后知后觉地了解到,原来与中国文学截然不同,在西方文学里,太阳往往是爱情的象征。

又例如谈旅行文学,他们延展思考,如哈佛大学教授大卫·丹穆若什仿照凡尔纳的名著《八十天环游地球》推出的新书,将旅行的地点由世界变成了书斋,带领读者降落到了不同年代的不同地点。   

余华还谈到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他的《都柏林人》和《尤利西斯》写得让当地人都叹为观止,最终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生活有时会向文学修改。”

比起在信息洪流中不断被推送给自己的书单,罗永杰更乐意通过《我在岛屿读书》的推荐去阅读书籍,“这里推荐的书经过作家们的严格筛选,内容更优质。”

这种优质内容在当下是稀缺的。如今,每个人可以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多式多样,面对海量且良莠不齐的信息,筛选变得异常困难,常有阅读某本书后深感受骗的经历。然而,《我在岛屿读书》提供的是作家们精挑细选、历经时间考验的精华,这些内容值得一读再读。

有个细节是,编辑家、作家程永新提到,节目组的编导很厉害,设计的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聊,激发他们的思考,聊至兴起处,摄像机关了,他们依旧还在继续往下聊。

正是作家们本身大量的积累与沉淀,加上节目出品方的精妙设置,才令节目在播出后收获大量观众与荣誉。

目前,《我在岛屿读书》三季在今日头条上的累计播放量已超过4.5亿,前两季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均超过9分,还先后入围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和第28届星光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

正如今日头条的slogan“看见更大的世界”,《我在岛屿读书》三季以来也不断突破,从海南分界洲岛、珠海东澳岛再到希腊克里特岛,由国内走向海外,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为观众介绍更多更优质的书籍。

李黎特别提到,其实第二季结束时,他们便开始构思第三季节目将以何种面貌和广大喜爱节目的观众见面,“希望以节目为轴心,展现‘文明互鉴’的立意。观众跟着作家们去感受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让中外更多的好书、好作品影响到更多人。”    

恰如第三季节目中,一位乌克兰读者来信,分享自己读《活着》后的感受,哭得不能自已。来自海外读者的反馈,也令余华感触良多,“文学能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产生内心的共鸣,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在李黎看来,这正是他们打造优质原创IP最核心的动力,未来今日头条作为内容平台也将持续发力,面向用户,用更多优质内容的纵横延展拓宽观众视野、丰富信息价值。

《我在岛屿读书》的确会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带来非比寻常的生命体验。

那天,岛屿书声日对谈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四散开来,在海岛山谷的环抱中,在这片草坪上肆意享受文学的沉浸式氛围。有的在明信片上一字一句写下自己的心事,等待有缘人的拾取;有的在夜幕中放声吟诵诗歌,与其他读者共享这诗意的瞬间;还有的聚集在荧幕前观看影像,哭湿了一大包纸巾。

   
眼看着夜幕渐深,人群如潮水般退去,草坪上的物资设备也拆下收起,岛民罗永杰却迟迟不愿离去,他凝视着眼前的黑夜。恍若梦中,原来自己终于见到了余华,“做梦似的圆梦了,”曲终人散,但他心中这份与作家相遇的感动久久徘徊,难以忘记。

正如余华所言,“一个时代的文学是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我在岛屿读书》就是作品、作者、读者真诚相遇的一个地方。”


-END-

● 撰稿 | 旷晓伊
● 主编 | 宋函

书单SHUDAN
对世界的另一种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