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经典是古代众多家庭教育启蒙首选

文化   2024-11-05 18:49   山东  

终身写作·已过169天
第138篇原创

最近翻看一些人物资料,在启蒙教育方面,我发现他们各自读经的次第大相径庭,这让我大跌眼镜。也让我感觉古人读经的次第好像没那么严格规范。
比如在《黄道周年谱》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记录:“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己丑,黄道周五岁,入小学而慧,授《论语》。”竟然一上学就读《论语》。
翁同龢: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 7岁,是年在朱氏学馆读《孟子》《周易》《毛诗》等书。回家后,每晚随大姐“必读至夜分”。
毛泽东在韶山南岸私塾读书,读经的顺序大致是这样的:“先读《三字经》,接着读《幼学琼林》、《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刘师培8岁初习《周易》。“余八岁即学变卦之法,日变一卦”。(刘师培《甲辰年自述诗》,《警钟日报》,第195号)1895年(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2岁读完《四书》、《五经》。“君幼慧,年十二,即读毕四子书及五经。”
张治中先生回忆自己读经:“我从洪先生读书的程序,与一般不同,是先从难的书读起,先从《诗经》、《书经》、《易经》读起,回过来再读“四书”。背书的方式,也与一般不同,五经、四书整本整部地背。”
总体来看选择四书起始教读的不在少数,不少先于四书而读的则是《孝经》。
试举数例以做参考。
【1】《梁书》《卷八·列传第二·昭明太子等》:
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
【2】《宋史·朱熹传》: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3】汪克宽:元至大二年巳酉,先生六岁。春正月,先生外王父石溪康先生来视诸外孙,呼先生名,谕之曰:尔肯从吾学乎?先生即应曰:诺!于是,石溪先生教之《孝经》、《语》、《孟》,随口成诵,日记数百言。
【4】杨士奇:明朝洪武二年己酉,公年五岁。陈夫人口授《孝经》、《大学》、《论语》、《孟子》。
【5】商铬:明成祖皇帝永乐十七年己亥,公年六岁 ,七月太夫人授公《孝经》、《论语》诸书,教子仿字习礼让。
【6】黄佐:明孝宗弘治六年癸丑四岁,受《孝经》
【7】秦紘:正统二年,予年十二,十二月二十四日,强遣入学,初读《孝经》、《小学》
【8】归有光:正德七年壬申,先生七岁入小学。塾师为周处士寅之先生,授以《孝经大义》,周太孺人中夜觉寝即促先生暗诵熟读,无一字龃龉。
【9】海瑞:正德十一年丙子,公四岁,太夫人教之诲之,口授《孝经》、《学庸》诸书,辄能成诵。
【10】魏大中:万历六年戊寅四岁,是岁先都谏授蒙于陶之凌巷徙家相就,置予于膝授诸弟子诵。予闻所授《孝经》、《大学》诸书诵,亦日渐成诵。
【11】唐文治:1870年(同治六年庚午)6岁启蒙,受业于外叔祖胡汝诚门下。先识字,后读《孝经》。每夜归,母胡氏再行教授,极为严格。
【12】钱孙卿:公元1891年 光绪十七年辛卯,5岁,始由母授识方字五百,旋读《孝经》完毕。
目前所见文献有限,然以此观之,便足见《孝经》在古代孩童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正如《孝经》中所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正是由于孝道在道德教育中的根本地位,所以受到了古代君王及教育者的重视。
汉代“以孝治天下”,《孝经》在西汉时取得与“六经”并列的准经典地位。
早在西汉文帝时期,就曾经在国家官方学校中设立《孝经》博士。
在官方学校设立《孝经》博士,意味着国家有意识地培养精通《孝经》的年轻人才。到了西汉平帝时期,开始在基层地方学校设置《孝经》讲师,进一步将《孝经》教育推广到地方。到了东汉,连宫廷禁军都被要求诵读学习《孝经》,而且,初入学不久的幼童,也都开始阅读《孝经》篇章。《孝经》的学习,蔚然成风。
宋太宗曾御书《孝经》赐给李至,说“于文无足取,若有资于教化,莫《孝经》若也。”
《孝经》先后有魏文侯、晋元帝、梁武帝、唐玄宗、清世祖等君王及五百余位学者为此书作注释义。《孝经》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世的至德要道。
今天,无论是学校、家庭、社区、单位如果想要培养人们道德情操,淳化世风,提升工作态度,《孝经》都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和致用的经典。真希望国家能在全民中大力推广,形成人人读《孝经》,人人以孝为荣的风气。

相关推荐

《孝经》的宏纲大用
吕维祺《孝经大全》的学术思想特色
百家讲坛 |《中华孝道》全集 共7集
懂得这两个字,才能真正做到孝
《孝经》在儒家经典中的特殊地位
《孝经》名义
马一浮:六艺皆以明性道、陈德行,而《孝经》实为之总会
章太炎:孝悌为仁之本,《孝经》一书,实不可轻!
唐文治:吾辈欲以学说救世,当先讲《孝经》
《孝经》中的这句话,竟然让我坚持了一整年的锻炼!

當下書房
为振兴强盛国家而读书,为救度利益一切众生而读书;我读,你也读。努力读本科书、努力读课外书,无论任何年龄也不停读书,这是容易取得成功及无负此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自己而读书是小乘,为国家而读书是中乘,为众生而读书是大乘。#常观世音微语录#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