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日]宇井伯寿著,慧观等译《佛教逻辑学》

文化   2024-11-12 13:35   山东  


书名:佛教逻辑学

作者:[日]宇井伯寿

译者:慧观等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版次:2024年3月第1版

ISBN:978-7-5188-1485-5


【译者说明】

宇井伯寿(1882-1963),日本爱知县人,本科就读于东京大学,师从著名梵巴语文专家高楠顺次郎教授学习印度哲学,1913年赴德英留学,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任教,期间完成了《印度哲学研究》(六卷)《印度哲学史》《摄大乘论研究》《禅宗史研究》(三卷)《陈那著作的研究》《瑜伽论研究》《宝性论研究》《安慧护法唯识三十颂释论》《四译对照唯识二十论研究》等著作,是日本近代在印度哲学研究领域建树颇多的一位学术巨匠。

本译著所依据的《佛教逻辑学》(佛教论理学)是宇井先生唯一一部以因明为研究题材的学术专著,先是作为《佛教思想大系》第五卷出版于1933年,后被收录于宇井伯寿著作选集一,是近代日本学界在因明研究方面的标志性著作之一。《佛教逻辑学》由序论、古因明、新因明、结论、附录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序论主要讲述了佛教逻辑学的名称含义以及与印度逻辑学的关系、因明论式、论证方法和古今因明的划分依据等。古因明部分包括六章,内容涉及印度逻辑学的间接起源、直接起源、成立标志、正理学派的逻辑学、弥勒及无著的逻辑学、因三相与世亲的逻辑学等,与一般特指以弥勒为代表的瑜伽行派所传即狭义上的古因明相比,这里的涵盖范围更广。不仅如此,宇井先生还指出,在古代印度的各类思想体系之外,似乎还存在着一种专门从事逻辑研究的哲人,是他们发明并将这些逻辑思想传递给了后来的数论、胜论正理等学派乃至佛教,这与一向认为因明源于正理学派或佛教的传统观点有较大不同,值得进一步探讨。新因明部分包括二章,内容涉及陈那及其后学天主、法称等的逻辑学。以陈那为分界线将因明一分为二,尽管这与传统的划分方法并无二致,但把法称及其后学的研究也一并纳入到新因明中,则明显是引入了欧美学界的新进成果,由此扩大了传统因明的领地范围。此外,宇井先生根据在汉译大藏经龙树造、无著释论《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中所发现的“朋中之法,相对朋无,复自朋成’等与因三相有关的早期表现,将因三相进入佛教的时间推定为世亲或更早,而并非此前一般所认为的陈那。结论部分自然是对全篇内容的总结,而其中颇具亮点的是,宇井先生尽管在书中依旧按照因明、印度逻辑等一般术语设置章节,但作为全书的名称却使用了与传统不同的“佛教逻辑学”。当然,最早使用“佛教逻辑”这一名称的也并非宇井先生,而是大家所熟知的俄国东方学者舍尔巴茨基。不过与舍尔巴茨基以西方哲学概念分析佛教逻辑的路径有所不同,宇井先生认为,在自古以来的佛教思想体系内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的逻辑,一是以龙树为代表的强调内外俱空的“空性逻辑”,其来自于更早的佛教传承,二是以弥勒、无著、世亲等为代表的强调外空内有的“有相逻辑”,而这部分在整体思路上更接近于西方的形式逻辑,故而才引发了后续因明与西方逻辑的比较研究。附录部分是就《因明入正理论》梵语文本的发现过程的介绍、校勘以及与奘译本之间的对照等,堪称梵汉因明文献对勘研究的一个典型实例。

【目 录】

译者说明/1

绪 言/1

序 论/1

佛教逻辑学/1

印度逻辑学的性质/2

论式的种类与性质/3

论证方法的名称/6

古因明与新因明/9

第一编 古因明

第一章 印度逻辑学的间接起源

起源问题/3

散惹耶的绝对消极主义/4

大雄的相对消极主义/6

耆那教的知识论/8

正统婆罗门的情况/9

第二章 印度逻辑学的直接起源/11

逻辑学家/11

声常住论与声无常论的论争/12

观念的先天本有说和经验起源说/14

声显论与声生论/17

弥曼差派和胜论派的比量说/18

第三章 印度逻辑学的建立/24

五分作法与逻辑学家/24

《遮罗迦本集》的逻辑学/28

《方便心论》的逻辑学/33

第四章 正理派的逻辑学/49

正理派与逻辑学家之传承/49

量/50

所量/56

比量的动机及其资料/58

比量的内在和外在过程/59

分支或支/61

似因/66

误难/69

负处/74

第五章 弥勒及无著的逻辑学/78

弥勒与无著/78

五明说与因明的先驱/79

弥勒的因明/81

无著的因明/102

第六章 因三相说与世亲的逻辑学/110

因三相说和逻辑学家/110

世亲的因明/123

第二编 新因明

第一章 陈那的逻辑学/143

陈那的论著/143

陈那的因明/149

第二章 陈那以后的逻辑学/226

天主的逻辑学/226

天主以后/233

法称的逻辑学/237

法称之后的状态/246

外学状况一斑/248

中国和日本的因明学/251

结论/254

附录/259

梵文《因明入正理论》/259

因明入正理论/268


當下書房
为振兴强盛国家而读书,为救度利益一切众生而读书;我读,你也读。努力读本科书、努力读课外书,无论任何年龄也不停读书,这是容易取得成功及无负此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自己而读书是小乘,为国家而读书是中乘,为众生而读书是大乘。#常观世音微语录#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