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苏轼武侯庙记卷”——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观感之三

文化   2024-11-17 12:14   山东  

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展出了清顺治帝御笔:

清顺治帝书法手卷《世祖御书苏轼武侯庙记语》纸本,纵31.8厘米;横135.5厘米,《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乾清宫贮藏。

此卷外签题为“世祖御书苏轼武侯庙记语”,旁边贴有黄签“乾清宫”。本幅无名款。鉴藏印钤“宣统尊亲之宝”。
此卷的外包装可能是这样的:
(网络用图)
《世祖御书苏轼武侯庙记语》卷及其包首(网络用图)

包首部位织物纹样花底分明,梅花与喜鹊相间排列,组合构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此锦为鹊梅花纹锦。

卷中内容为:

苏东坡作武侯庙记曰:密如鬼神,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其内容可能来自于苏轼题《诸葛亮武侯画像赞》(作年不详)。
我最喜欢的诸葛亮的形象来自于明宣德帝画的这幅画:

关于这幅画的介绍,在我写的《明宣宗<武侯高卧图>》这篇文章有介绍,欢迎点击这段文字查阅。

明杜堇画的苏东坡形象也很传神: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二十日清帝福临颁示天下的《皇父摄政王以疾上宾哀诏》:

(网络用图)

从这份诏书上看,顺治帝的字比午门展览的御笔强多了。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语:ᡶᡠᠯᡳ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初名方喀拉,自号臆庵道人。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
顺治帝即位后,大臣们多次提出给其延师典学,摄政王多尔衮都置之不理,有意让其荒疏学业,后来顺治帝在其母亲的安排下,才开始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大量的汉文典籍给顺治帝带来了既深且广的影响,他尤其耽爱诗赋戏曲,每于绝妙辞章,赞赏不已。他曾自书北宋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张平叔《劝改过词》中的“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这两句诗,置诸座右,以警策自励。
顺治帝回忆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亲政。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
《北游集》中也有类似的记述:“师曰:如五百言一篇文字,皇上要几遍可背?上曰:六七遍亦强记得来。然半月十日即忘杀矣。朕书背诵到五十遍,如经四则已背温七次。计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
《北游集》六卷,全名《弘觉忞禅师北游集》。弘觉为顺治帝赐予明清间名僧木陈道忞之号。《北游集》者,木陈北游之日记也。事情缘于顺治十六年(1659)九月,木陈以江南遗民僧俨然领袖之身份,应召入京,次年五月获准南还。《北游集》中所记,多为木陈与顺治往来交谈之实录。
顺治帝刻苦学习的情形,左副都御史傅维鳞有描述:“我皇上天纵聪明,左图右史,淹通博洽,敻隻千古,且讲官不离于侧,业已无日不学,无事不学。”顺治朝任兵部尚书等职的梁清标(1620-1691)也有诗记云:“图书东壁已封尘,笔札犹传御墨新,却忆苑南开讲幄,夜分中使召词臣。”康熙帝在《孝陵神功圣德碑》中称赞道:“于景运门内建直房,令翰林官直宿备顾问。经书史策,手不释卷。遂知性知天,洞悉至道,兼综天文、地理、礼、乐、兵、刑、赋役、古今因革利病之源,旁及诸子百家,莫不博涉,得其要领。”
《中国绘画史》中记载:
“世祖顺治以政治之暇,游心输墨,善山水、工写貌,时以所作颁赐群臣,山水泉壑窈窕,烟云幽颐,得之者珍逾珠贝,又尝以指蘸墨印其螺纹作渡水牛,神肖多姿,可谓生面别开,为高其佩指画之所昉,所擅指墨其法盖始自世祖也。
清杨钟義评价道:“实开一代文治之先焉。”借着绘画等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顺治帝成功塑造了他的“文治”形象,木陈道忞评价道:“今上十四总揽乾纲,肃清海甸,不假霍光之辅,一皆出自宸断,尚以万几余服,博综帝典王谟,旁及百氏家言。既承精一之传,复探西来大意,至若诗文小技,笔墨余长,犹善且美若此,窃谓中古帝王,未有聪明睿智如今上者也。”咸丰朝福格评价道:“章皇帝冲龄开国,已为万古所无,且书画诗文,俱有法度,偏释经典,均能贯串旁通,一归于正,所谓命世真人,以启我亿万年无疆之业,非偶然也。”

在亲政的十年中,顺治帝尽心竭力,严于律己,勤于政务,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并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使大陆实现了统一,经济得到了恢复,为以后康雍乾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汪琬评论顺治帝:“西翦巨寇,南平小蠹,十余年之间,薄海内外,罔不宾服,天下既定,然后躬屈至尊,数引见左右侍从通今好古之士,讲译诗书,修明礼乐,举郊祀之典,考求籍田幸学之仪,以肇兴文治。”

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记载:

礼仪典第三百二卷
藉田部汇考二
皇清
顺治十一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一年二月
皇帝祀先农毕,亲行耕耤礼。
前期一日,户部礼部堂官,同顺天府官,午门左门,进耕耤器具及穜稑种至太和殿阶下,户部官初进耒耜,次进鞭,次进皇上耕耤稻种匣,次进诸王耕耤麦种匣,谷种匣,次进九卿耕耤豆种匣,黍种匣,捧至中和殿,依次设毕,奏请皇上升殿阅视毕,还宫。户部官捧至太和殿阶下,授顺天府官捧出,由午门左门出,置綵亭内作乐,送至耕耤所。

是日早,王以下,贝勒以上,俱朝服齐集太和门丹墀内,候驾过,随行诣先农坛,分翼序立。贝子以下,从耕陪祀文武各官,俱先赴坛前分班序立。不陪祀文武各官,俱朝服于天安门外桥南,分翼序立,候驾至跪送。

礼部官奏请皇上躬诣先农坛致祭,行耕藉礼。午门鸣钟,上具礼服出宫,乘辇卤簿,大驾全设,不作乐,至先农坛致祭。毕,上还具服殿,更黄袍少憩,各官俱更蟒袍补服,礼部太常寺官入奏,请诣耕藉位,导驾官同太常寺卿,导上至耕藉位,南向立,从耕,三王九卿各就耕位立,不从耕。王以下各官,俱在席棚外排立。綵亭三座,陈设左右。鸿胪寺官赞进耒耜,户部尚书北向跪,进耒耜,赞进鞭,顺天府尹北向跪进鞭毕,礼部銮仪卫太常寺官,导上秉耒三推讫,教坊司乐工歌三十六禾词毕,鸿胪寺官赞受耒耜。户部尚书跪受耒耜,赞受鞭,顺天府尹跪受鞭,各置亭内礼部堂官奏请复位,上复位立,户部堂官顺天府尹执青箱播种。老随后覆土毕。

礼部太常寺官导上御观耕台,南向坐。王以下陪祀各官,分翼序立,次三王各五,推毕顺天府厅官执青箱播种,耆老随后覆土毕,三王退就原位,诸王俱候旨序坐次。九卿各九推毕,顺天府厅官执青箱播种,耆老随后覆土毕。九卿退就位立,礼部太常寺官奏耕耤礼毕。

驾诣斋宫教坊司,作导迎大乐,至斋宫门。乐止,宫内大乐作,上升座,乐止。王以下文武陪祀各官,入东西两旁门,分翼排立,鸿胪寺官赞跪叩头,顺天府官率两县官并耆老人等,行三跪九叩头礼,农夫三十人,随后行礼毕。府县官从西门出,率农夫至耕耤所终亩,赐王贝勒贝子公坐,候耕毕,府县官从东门入,鸿胪寺官赞排班,王等于台上,文武各官于台下,俱排立。鸿胪寺官于斋宫门外,东旁西向,跪奏亲耕既成礼,当庆贺。鸣赞官赞跪叩头,丹陛大乐作,王以下各官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乐止。赞退,诸王于斋宫内,贝勒以下各官于台下,分班行一叩头礼,序坐,赐茶毕,上御后殿少憩,光禄寺官设宴毕。礼部堂官,奏请皇上升座,王以下各官俱排立。

上升座,作乐,众皆就位,行一叩头礼,坐进宴,教坊司作乐,上进酒,王以下各官各于原位,行一跪一叩头礼,复坐。耆老于坛旁坐,教坊司承应用大乐队,舞杂戏。宴毕,鸿胪寺官赞排班,王以下各官排立,行一跪三叩头礼毕,王以下各官出斋宫外排立,候驾兴卤簿前导作乐,驾至天安门外桥南,不陪祀文武各官俱跪迎。
午门鸣钟,上还宫,王以下众官皆退。礼部奏请耆老,每名赏布一疋。
《清史稿·卷八十三·志五十八》记载:
先农。天聪九年,禁滥役妨农。崇德元年,禁屯积米穀,令及时耕种,重农贵粟自此始。顺治十一年,定岁仲春亥日行耕耤礼。先期,户、礼二部尚书偕顺天府尹进耒耜暨穜棱种。届期,帝亲飨祭献如朝日仪。毕,诣耕耤所,南乡立。从耤者就位。户部尚书执耒耜,府尹执鞭,北面跪以进。帝秉耒三推,府丞奉青箱,户部侍郎播种,耆老随覆。毕,尚书受耒耜,府尹受鞭。帝御观耕台,南乡坐,王以下序立。三王五推,九卿九推,府尹官属执青箱播种,耆老随覆。毕,帝如斋宫。府尹官属、众耆老行礼。农夫三十人执农器随行。礼毕,从府、县官出至耕耤所,帝赐王公坐,俟农夫终亩,鸿胪卿奏礼成,百官行庆贺礼。赐王公耆老宴,赏农夫布各一匹,作乐还宫。其秋,年穀登,所司上闻,择日贮神仓,备供粢盛。寻定先农岁祭遣府尹行,大兴、宛平县官陪祀。
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和殿:
中和殿东侧景象
中和殿正面景象
中和殿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一, 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称华盖殿,明代历经多次火灾与重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中极殿,现中和殿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明代在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此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或在此阅视奏书。
顺治朝对中极殿的重修不早于顺治二年(1645)五月,并改称中极殿为中和殿。中和殿殿名取《礼记·中庸》“中也者, 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顺治三年(1646)十月三十日中和殿竣工。修复后的中和殿连廊共五间,宽六丈五尺七寸,四面俱同,高四丈八尺,依然保持明代规制。
中和殿修复后成为顺治帝接见各部蒙古王公贵族和朝廷官员的重要场所。例如:顺治四年(1647)至八年(1651)在这里接见科尔沁部达赖台吉、四子部落达尔汉卓礼克图、敖汉部落齐隆巴图鲁、范文程、魏裔介等。中和殿接见王公大臣并非单纯的礼仪活动,有时谈话的内容非常具体,拉近了君臣之间的距离,与在太和殿的接见活动是不同的。特别是到了顺治十一年(1654),礼部制定了每年春天在先农坛举行亲耕籍田前,皇帝要在中和殿阅示祝文和农具。
先农坛里的一亩三分地准备收割时的景象
根据《光绪朝会典图》中记载:“观耕台方五丈,高五尺……台前为耤田一亩三分。”此时的耤田已明确指为观耕台前的一亩三分地。
顺治十一年(1654),礼部奏请世祖祭先农坛、亲耕藉田仪注,皇帝三推,三王五推,九卿九推,顺天府官率农夫终田,俱与明制相同,但礼毕庆贺时,诸臣行清朝三跪九叩头礼,而不是明朝的五拜三叩头礼。
《清会典·卷三五》记载:“亲耕之田,长十一丈,宽四丈。”意即在这一亩三分地(按清制折算,约800平方米)中亲耕面积为长十一丈、宽四丈的面积(按清制折算,约450平方米)。一亩三分地中除亲耕以外的地方用来放置稻种彩亭、工歌、彩旗等仪仗,而在一亩三分地东西两侧一字排开的是三王九卿、六部官员从耕的田亩。
有专家认为:耕耤制度是论证清王朝统治合法性的一项重要国家典礼,十七、十八世纪的清王朝正由一个民族属性突出的满族政权向具有浓厚中华文化传统的农业帝国转向,耕耤制度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十八世纪的清代统治者在不断完善皇帝亲耕制度的同时,将其推广至全国各省府州县,要求地方官实力奉行,乾隆朝时期甚至要求少数民族首领入坛观礼。清代耕耤制度不但宣扬了重农国策,而且诠释了其“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政治纲领,对儒家传统政治经验的认同强化了清代的“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根基,而清初的统治者也面临着合法性的问题。根据传统中国的政治哲学,合法性的关键在于: “皇帝需要履行作为天子应有的仪式和礼仪,这些仪式,例如每年在天坛举行的祭天大典,或者是春天的亲耕大典,均源于儒家经典所描述的典范,它们构成了帝国秩序的道德哲学基础”。
顺治十一年( 1654) ,顺治帝亲祭先农坛,行亲耕礼,耕耤制度得以恢复,他试图通过重建儒家礼仪制度,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得到广大汉人对其统治合法性的认同。此次耕耤仪式,虽然制度并未完备,但是表明了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向全国民众宣示了“敬天勤民”的基本国策。顺治帝通过耕耤典礼表达了 “敬天顺时”的基本政治态度和生态观念,由此推演其统治 “顺应天命”的合法性。
顺治帝在位期间虽然仅仅举行亲耕大典一次,但无疑是清王朝在构建中华帝国统治秩序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传达其重农政策、恢复农业生产秩序、缓和民族冲突、强化文化认同、宣示统治合法性、维护政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对以上这些活动都有详细记载:
顺治八年。辛卯。春正月。
庚申。上亲政。御太和殿。诸王群臣、上表行庆贺礼。是日、颁诏大赦天下。诏曰。朕今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深思天地祖宗、付托甚重。海内臣庶望治方殷自惟凉德夙夜祗惧天下至大。政务至繁。非朕躬所能独理分猷宣力内赖诸王贝勒大臣、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卿寺等衙门。外赖诸藩王贝勒等、及各大臣并督抚司道府州、县卫、所等衙站提督镇守将领等官一应满汉内外文武大小官员皆有政事兵民之责务。各殚忠尽职。洁己爱人。任怨任劳。不得推避。天下利弊、必以上闻朝廷恩意期于下究。庶政举民安早臻平治凡我民人宜仰体朕心。务本兴行乐业安生共享泰宁之庆。合行恩赦事宜条列于后一在京诸王以下至六品官员以上俱加恩赐一、在外诸王以下、至公等以上、俱加恩赐一、内外满汉官员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二代七品以上、封赠一代。八九品、止封本身。该部作速举行。一、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叛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内乱、妻妾杀夫、告夫奴婢杀家长、杀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折割人、谋杀、故杀、真正人命、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强盗、妖言、十恶等真正死罪不赦、隐匿满洲逃人、亦不赦外、其余自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昧爽以前、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相告讦者、以其罪罪之。一、凡文武官员见在议革、议降罚及住俸、戴罪、并敕督抚提问究拟者、尽与豁免一、各省由万历年间加派地亩钱粮、顺治八年分准免三分之一。一、畿辅地方、原未派有万历年间。加增地亩钱粮、其人丁徭银各州县派徵、等则不一。顺治八年分、上三则免四分之一中三则免三分之一下三则全免。一、五岳四渎等祀、应遣官致祭者照旧例举行一、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各送一子入监读书一国子监监生免坐监一个月已拨历者免历事一个月一、顺治八年乡试中式举人、大省加十五名。中省加十名小省加五名九年会试中。进士四百名。一、各直省儒学以正贡作恩贡。次贡作□山戊不□贡一有负固不服潜据山海者、如能率众来归悉赦已往。仍量功升赏。一、有因叛逆干连原系无辜者该督抚审明即为具题释放。一、附近贼巢居民原未从贼有司将领一概混捕擅杀者、该督抚察实参处。一、各处盗贼或为饥寒所累。或为贪官所迫。实有可悯。如能改过就抚者准赦其罪。一、奸民讹诈动以谋叛通贼、告害良民。此后如有越境妄告者该督抚即行严拏究审情虚反坐。以安良善。一、凡贪官罪应至死与不应至死者、俱免罪革职。永不叙用。赃仍照追。一、凡应追赃私、察果家产尽绝、力不能完者、概与豁免。毋得株连亲族。于戏。政在养民、敢虚天地生成之德。时当亲政恒念祖宗爱育之心。诏谕臣民。咸宜知悉。
顺治八年。辛卯。闰二月
癸卯。定祭祀斋戒例。凡祀天地太庙社稷、照例斋戒三日。祭历代帝王、照例斋戒二日。此五祭、或上亲往、或遣官恭代、俱于太和殿设斋戒牌位、铜人各衙门亦设斋戒牌。不理刑名。若有紧急事务、仍行办理。大内及宗室、并斋戒各官家。不祀神。如上躬祀天地、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各在家斋戒。陪祀各官、在部院衙门者、于各衙门内斋戒。其不在部院衙门者、于金水桥两傍斋戒。如遣官代祀、则皇上斋戒。诸王以下辅国公以上、不必斋戒陪祀各官、斋戒如前。如上躬飨太庙、祭社稷、历代帝王、和硕亲王以下、陪祀各官以上俱于家内斋戒。如遣官代祀、则皇上斋戒。诸王以下、辅国公以上不必斋戒陪祀各官斋戒如前。上御太和殿。硕雷汗子噶尔马撒望台吉、储护尔台吉朝见。
顺治九年。壬辰冬。十月。
编修曹本荣、应诏奏言、皇上亲政以来。良法美意、渐见施行。而犹水旱洊臻。星辰失次。何欤。诚以圣学未讲、而纪纲未张也。何谓圣学。皇上得二帝三王之统。当以二帝三王之学为学。凡四书六经及通鉴中、有裨身心要务、治平大道者。内则朝夕讨论。外则经筵进讲。君德既成。天命自相与流通矣。何谓纪纲皇上开天肇造。举措规模当为圣子神孙计深远。用人何以奖廉而禁贪。理财何以藏富而用足。刑罚何以为折民之典制度。河以备一代之规。诚宜重政本、以一机务之权衡严奉行、以责综核之实效。一切章奏事宜、必须接见辅弼大臣、商确定夺。经制一定、子孙得以世世遵守矣。报闻。
顺治十年。癸巳。春正月。
辛未。谕内三院。近来言官条奏、多系细务。未见有规切朕躬者。朕一日万几、岂无未合天意、未顺人心之事。良由诸臣畏惮忌讳、不敢进谏耳。朕虽不德。于古帝王纳言容直、每怀欣慕。朕躬如有过失、诸臣须直谏无隐。即偶有未合、不妨再三开陈。庶得省改、力行正道希臻治平。进言切当者、必加旌奖。言之过戆者、亦不谴责。内三院即传与大小诸臣、俾咸悉朕意。 
丙申。上幸内院、阅通鉴、至唐武则天事。谓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甯完我、陈名夏等曰。唐高宗、以其父太宗时之才人为后、无耻之甚。且武则天种种秽行、不可胜言。又问上古帝王、圣如尧舜、固难与比伦。其自汉高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对曰。汉高、文帝、光武、唐太宗、宋太祖、明洪武、俱属贤君。上曰。此数君者、又孰优。名夏曰。唐太宗似过之。上曰。岂独唐太宗、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画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文程等奏曰。诚如圣谕。
丁酉。万寿节、遣官祭太庙、福陵、昭陵。
是日上御太和殿。诸王、贝勒、文武群臣、上表、行庆贺礼赐宴毕命学士图海、召大学士陈名夏至。上问天下何以治、何以乱、且何以使国祚长久。名夏对曰。皇上如天、上心即天心也。天下治平惟在皇上。皇上欲致天下治平、惟在一心。心乎治平、则治平矣。上曰。然。其道如何。名夏奏曰。治天下无他道、惟在用人。得人则治。不得人则乱。上曰。然得人如何。名夏奏曰。知人甚难、然所以知之亦易。今诚于群臣中择素有德望者、常赐召见访问。则天下人心鼓舞、无不欲宣力效能者矣。上又曰。唐朝家法、保以甚丑。名夏奏曰。由太宗家法未善、故致女主擅国、祸乱蔓延。然贞观政治、可比隆三代、惟能用人故耳。上又曰。黄膘李三、为民大害。诸臣畏不敢言。鞫审之日、甯完我、陈之遴、默无一语。叔和硕郑亲王诘责之。之遴始云。李三巨恶、诛之则已。傥不行正法、之遴必被陷害。观之遴此言。岂非重身家性命乎。名夏奏曰。李三虽恶、一御史足以治之。臣等叨为朝廷大臣、发奸摘伏、非臣所司。且李三广通线索、言出祸随、顾惜身家、亦人之恒情也。今皇上日召见臣等。满汉一体、视如家人父子。自今以后诸臣必同心报国、不复有所顾惜矣。上又曰。人君之有天下、非图逸豫乃身。当孜孜爱民、以一身治天下也。若徒身耽逸乐、又安望天下治平。惟勤劳其身以茂臻上理、誉流青史、顾不美欤。然朕虽勤于图治、岂遂无过失。专赖卿等、匡其不逮。傥朕躬有过、慎勿讳言。名夏奏曰。皇上宠眷诸臣、常加诫谕、人心大不同于曩时。况臣受皇上厚恩岂甘缄默。但恐指陈过当耳。上又曰。李三、孑然小民何以官民皆惮之。名夏奏曰。李三、诚非大害。官民果实畏之。盖都城五方杂处、如李三者、尚不乏人。今日一李三正法、明日又一李三出矣。李三与各衙门胥役、结纳最广。故使人皆惮之。其要莫如拔本塞源、令人皆凛凛不敢效尤。彼李三者、何足论也。上曰。李三一小人。勿谓朕屡言及之。朕之所以屡言者、欲诸臣改心易虑。有所见闻、即行陈奏耳。朕自今以后、不复更言李三矣。又曰。治天下大道、已略言之。更言其小者、如喇嘛竖旗动言逐鬼。朕想彼安能逐鬼、不过欲惑人心耳。名夏奏曰。皇上此言、真洞晰千载之迷。尝谓有道之世、其鬼不灵。光天化日、岂有逐鬼之事。上又曰。朕思孝子顺孙、追念祖父母、父母、欲展己诚、延请僧道尽心焉耳。岂真能作福耶。名夏奏曰。若果有学识之人、必不肯延僧道。为此者、多小民耳。以其爱亲之诚、故圣王不禁。上曰。尔可将朕言、传谕陈之遴、甯完我、知之。
顺治十年。癸巳。二月。
壬戌。上幸内院。披阅繙译五经。谕诸臣曰。天德王道。备载于书。真万世不易之理也。
癸亥。上幸内院。阅繙译五经。中有讹字、御笔更正。命译书官、照更正缮写。
顺治十年。癸巳。三月。
戊辰。上幸南台。召内三院大学士、学士、翰林官、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从。赐宴。上持弓、顾谓诸臣曰。我朝之定天下、皆弓矢之力也。曩者每□山戊不□出猎二三次、练习骑射。今朕躬亲政事。天下至大、机务至繁。凡一应章奏、皆朕亲为批断。日无暇晷。身虽无暇、心常念兹不忘也。诸臣奏曰。皇上此言、诚欲措天下于太平。居安思危、真海内之福也。臣等愿皇上始终常存此念尔。上曰。卿等恐朕志不坚有违此言。朕将自坚厥志。卿等皆国之大臣。亦当坚心辅朕、务使天下乂安。可将此言布告大小臣工。勉体朕怀。
顺治十年。癸巳。三月。
戊辰。赐太常寺卿管钦天监事汤若望、号通悬教师。加俸一倍。赐之敕谕。敕曰。朕惟国家肇造鸿业、以授时定历为急务。羲和而后、如汉洛下闳、张衡、唐李淳风、僧一行、诸人。于历法代有损益。独于日用朔望交会分杪之数、错误尚多。以致气候刻应不验。至于有元郭守敬、号为精密。然经纬之度、尚不能符合天行。其后晷度、亦遂积差矣。尔汤若望、来自西洋。涉海十万里。明末、居京师。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其时大学士徐光启、特荐于朝。令修历局中。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奎等、推测之法、实不及尔。但以远人之故、多忌成功。历十余年、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爰咨尔姓名、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可谓勤矣。尔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董率群官。可谓知。比之古洛下闳诸人、不既优乎。今特锡尔嘉名、为通悬教师。余守秩如故。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阕略。成一代之鸿书。非偶然也。尔其益懋厥修、以服厥官。传之史册、岂不美哉。
壬申。诏举行先农、先医、及司牲神、祀典。
顺治十年。癸巳。五月
庚午。上幸内院。问翰林各官、何下直太早。大学士范文程等奏曰。今日端午、是以下直较早。上顾谓群臣曰。乘藉天休、猥图安乐、人情尽然。但欲希晏逸、必先习勤劳。俾国家大定、其乐方永。若止图安乐、嗜欲莫遏。先计身家而后国是、其乐亦蹔耳。即如朕躬所行、兢兢业业期于尽善。故每乐闻诸臣之言。但今之人多有能言而不能行者、其故何也。今日为之明日易之弗克持久是以不能行耳夫人孰无过知过而改即为善士傥自掩饰谬以为是过乃滋长咎斯甚矣。朕与诸臣、果能共勤政务裨益民生。天必眷之。若人之所行不善弗自省改天必降之以殃尚能邀眷佑乎至天不加眷佑而委命于天不知天之谴尔者、以尔之不善也岂有尔所行善、而天谴之者。昔商成汤、为盛德之主。犹且检身不及。改过不吝。若明之正德帝、耽志嬉游怙过不悛。徒责善于臣工。揆之修己治人之道、乌乎可。纵使臣工胥善、而君不改过迁善、何由而向化耶。文程奏曰圣谕诚然。大凡行善合天者必君明臣良交相释回始克荷天休、而济国事。若人主愎谏自用、谁复进言。势必谄謀者、献媚而日亲。忠鲠者、矢忠而日疎矣。人主诚持已公明臣下自翻然从善。斯天心眷顾国祚悠久、克享太平矣上曰善。自今以往始自朕躬、有过即改。卿等亦各宜黾勉。朕有过举、勤为启沃。朕将殚力修省焉。
乙亥。论内三院。朕惟修己治人。大经大法备载经史。欲与翰林诸臣明其义理。但内院尚非经筵日讲之地。著工部即将文华殿作速起造。以便讲求古训。即传谕行。
顺治十年。癸巳。秋七月。
辛酉。刑科给事中陈忠靖疏言、伏读上谕云。朕朝夕乾惕、冀迓时和。一意修省、祗惧天戒。臣愚以为遇灾知儆、徒言修省、尚属虚文、若不速开经筵于前代所以格天勤民之学、实实讲求、终无禆益。盖德不日进、则必日退。义理之言日疎、则逸乐之事日亲。即皇上万几之暇、未尝不读书稽古然聆言察理、因事纳忠、皆于经筵是赖臣又读上谕云。著工部即将文华殿起造、以便讲求古训继又以钱粮不敷、暂许罢工。如此因循、恐非汲汲求治之盛意也。请于太和殿前后左右、择闲旷殿阁一处、酌定每月讲学日期。令辅臣讲官、尽心启导。不必效前代经筵故事、仪制毕举、以为美观则天下幸甚上以其悬揣沽名。责令回奏。
冬十月。
己卯。谕内三院。朕居深宫之中、未尝备悉民间疾苦。闻迩来兵民冻馁流离载道。朕深疚心。寝食不安。今欲拯救兵民之疾苦、必何策而后可。著议政诸王、贝勒、及大臣、内三院、九卿、詹事、六科都给事中、各掌道御史、会同酌议具奏。
顺治十一年。甲午。春正月。
丁巳。礼部、奏进上祭先农坛亲耕藉田仪注。先期二日上斋戒、诸王以下、辅国公以上、满洲、蒙古、汉军公、侯、伯以下甲喇章京、理事等官以上、汉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及六科副理事官都给事中、在家斋戒二日先期一日、内院捧进祝版上御中和殿、阅祝文、行一跪三叩头礼。毕、西向立内院官捧祝文至太和殿礼部官跪接、捧出至午门外、安于亭中行一跪三叩头礼。毕、銮仪卫官领校尉舁亭礼部官、太常寺官、送至先农坛安于神库。户部礼部官、同顺天府官、由午门左门至中和殿进耒耜及穜稑种。上阅毕户部官捧至太和殿台下。顺天府官接出、由太和殿左门、至午门左门外、安于彩亭。作乐、送耕耤所。祭之日、早。銮仪卫备法驾诸王以下、贝勒以上、俱朝服、齐赴午门内朝房。贝子以下、从耕陪祀文武百官、俱于驾未行时、先赴先农坛、分班序立不陪。祀牛录章京以下、汉文官五品以下、武官四品以下、俱朝服、于天安门外金水桥南、分班序立。礼部官、奏请圣驾诣先农坛致祭、行耕藉礼。上朝服乘辇。王、贝勒、于内金水桥分班序立。候驾过、随诣先农坛。鸣钟、不奏乐不陪祀文武百官、于外金水桥跪候驾过、驾至先农坛门外下攀。礼部官太常寺官导驾至具服殿盥手毕、导驾至坛。祭品礼仪如常、祭毕还至具服殿更黄袍。各官俱更鳞服补服。礼部官太常寺官奏请诣耕藉所。导驾诣耕耤位、南向立从耕三王、九卿、各就耕位立。不从耕。王以下百官、俱在耕耤棚外立。设彩亭三座于左右。鸿胪寺官赞、进耒耜、进鞭。户部官、北向跪进耒耜。顺天府尹、北向跪进鞭。礼部銮仪卫、太常寺官、导引上秉耒、三推三返讫。鸿胪寺官赞、受耒耜、受鞭。户部官跪受耒耜、以耒耜置犁亭。顺天府尹跪受鞭以鞭置鞭亭。礼部官奏请复位、上复位。户部官、顺天府尹、执青箱播种后。耆老随覆毕。导引官导上御观耕台、南向坐。王、贝勒、贝子、公、陪祀百官、分班序立次。三王五推毕、各就位、诸王、皆候上□日坐次、九卿九推、顺天府厅官各执青箱播种讫。礼部奏耕毕。从耕官各就位、教坊司承应毕、礼部官奏礼毕。礼部官、太常寺官、导驾诣斋宫、升坐。王、贝勒、贝子、公、文武陪祀各官、入东西门、分班序立、鸿肪寺官赞。顺天府官率两县官耆老人等、行三跪九叩头礼。农夫三十人、随后行礼。礼毕、从府县官出西门、至耕耤所终亩。王、贝勒、贝子、公候上□日坐、候耕毕、府县官从东门入。鸿肺寺官赞亲耕既成、礼当庆贺。王、贝勒、贝子、公、百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序班立赞退。王于斋宫内、贝勒以下于台下、分班、行叩头礼、序坐。上进茶。王以下文武百官、各于坐次行一叩头礼、随赐茶。上御后殿、少憩、光禄寺设宴。礼部奏宴完备。上升座。众官各就坐位、行一叩头礼、坐、进宴。教坊司奏乐、上进酒。王以下各官、各于原位、行一跪一叩头礼、复坐、筵宴。耆老于坛傍坐。宴毕、王以下各官、序班立、行一跪三叩头礼、毕、王、贝勒、贝子、公、百官、至斋宫外、候驾还宫。卤簿导从。作乐。不陪祀文武百官、于天安门外、跪候驾还宫。报可。
顺治十一年。甲午。二月。
癸亥。朝日于东郊上亲诣行礼。
丙子。祀先农。行耕耤礼。祝文曰。维神。肇兴农事。利赖万年。兹当东作。躬耕耤田。愿锡大有。物阜民安。谨以牲帛醴齐之仪用申祭告。  
丙戌。谕户部、四海苍生皆朕赤子饥寒流徙深切痌瘝。前各督抚奏明灾荒等处已经查照分数、酌量蠲免。各府、州、县、卫、所等官、务在实力奉行。不许仍行混澂、徒饱贪腹。如该管官吏、朦混徵收。督、抚、司、道不能觉察者。事发、一体究治。有极荒地方、非蠲免所能救者。该督抚速行查奏、另加恩恤。至于畿辅重地房屋田土多经圈占。加以去年水荒特甚尤为困苦。朕夙夜焦思、寝食弗宁亟宜拯救庶望生全。但荒政未修仓廪无备若非颁发内帑何以济此急需。兹特命户礼兵工四部察发库贮银十六万两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闻知深为悯恻发宫中节省费用并各项器皿、共银四万两。朕又发御前节省银四万两。共二十四万两。差满汉大臣十六员分赴八府地方赈济督同府州县卫所各官量口给散。务使饥民均沾实惠仍设法清查毋滋奸弊八府所辖州县、多寡不同。被灾轻重亦异须酌量妥确通融散给。著吏部速将在京各衙门满汉堂官、才能清正者、开列职名具奏。候朕简差。给以敕谕关防前往。
顺治十一年。甲午。夏四月。
己卯。上幸南苑。銮舆所过、郊外一路农民、耕耘不辍。上览之大悦。顾谓侍臣曰。去年旱涝为灾。小民甚苦。今如此辛勤、待秋成后、自获享有年之乐矣。命内大臣巴哈、大学士额色黑、精奇尼哈番赖塔库、学士白色纯等、以银八十两、分赏农民一百八十余人。

顺治十二年。乙未。春正月。

戊戌。谕诸王、大臣等曰。昔皇考上宾。朕方六□山戊不□。正在幼冲。当时诸王大臣、同心推戴。嗣绍丕基。及定鼎京师。奄有四海。于时睿王摄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国家之事。朕既不预。亦未有向朕详陈者。故于满兵之艰辛。人民之疾苦。原未周知。自朕亲政以来。五年于兹。焦心劳思。以求化理。夙夜祗惧。不敢荒宁。日望诸王大臣、以嘉谟嘉猷入告。匡救具失。而辅其不逮。乃疆圉未靖。水旱频仍。吏治惰污。民生憔悴。钱粮侵欠。兵食不充。教化未孚。纪纲不立。保邦致治之道。迄今未得其要领。朕思诸王大臣、皆亲见太祖太宗创业垂统之艰难。年来辟地绥民之不易。必有长策以俾治安。而未见有直言得失者。岂朕听之不聪。而虚怀纳谏、有未尽欤。何相率而默默也。以天下之大。机务之繁。责于一人。而弗图励翼。朕虽凉德。独不念太祖太宗培养之恩乎。揆厥存心。或以为奉命议事。祗宜将顺而行。否则缄口容身。可保富贵。试熟思之。天下未平。富贵能长保乎。以后凡养兵爱民。兴利除害。有关政治者。居则深思。进则敷奏。各抒忠荩。以慰朕怀。至于当事诸臣。因循积弊仅以簿书为务。不肯精思职掌。担大事。发正言。以国实济国计民生将何赖焉。内外大小各官、专为身谋。罔念官守。容容充位。望缺希迁。禄秩是营。恩怨不化。真心为国。殆鲜其人。前御史吴达、谓满朝大小各官。尽皆臃肿。朕以为出言太过。由今观之。似不诬矣。兹复开诚切谕。务痛加省改。有官守者、必尽其职。有言责者、必尽其言。弼德塞违。期臻郅治。君臣上下。俱有令闻。岂不美哉。

丙午。御制资政要览。亲为序曰。朕惟帝王为政。贤哲修身莫不本于德而成于学。如大匠以规矩而定方圆。乐师以六律而正五音。凡古人嘉言善行、载于典籍者。皆修己治人之方。可施于今者也。朕孜孜图治。学于古训。览四书五经通鉴等编。得其梗概。推之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于圣经者。莫不蕴涵事理。成一家言。但卷帙浩繁。若以之教人。恐未能一时尽解其义。亦未能一时尽得其书。因思夫记事宜提其要。纂言当钩其元。乃采集诸书中之关于政事者、为三十篇。又虑其涣而无统。于是每篇贯以大义。联其文词。于忠臣孝子。贤人廉吏。略举事迹。其奸贪不肖悖乱者。亦载其内。使法戒炯然。加之训诂。详其证据。譬之萃众白以为裘。范六金而成鼎。上□日约而易明。文简而易阅。名曰资政要览。观是书者。熟思而体之。可以为笃行之善人。推类而广之。可以为明理之君乎。毋徒求之语言文字之间。则朕谆谆教谕之心。庶乎其不虚矣。
庚戌。御制劝善要言成。亲为序曰。朕惟天道至善。即以其善赋之下民。故人之生无有不善。其或有不善者。皆因内蔽于私欲。外染于污习。遂失其继善成性之本。而日远于天矣。人之存心行事不同是以上天鉴察。降以灾祥。其降祥者、固以显佑善人。其不得已而降灾者、亦以明戒下民。使之改过而迁于善也。从来报应昭昭不爽。讵不可畏哉古人原天垂训以教天下。正论嘉言。不一而足。但文之深者。或不易通。言之简者。又不能尽。朕恭承天命。抚育万方。深念上之教世。劝善为先。人之立身。为善最乐。故取诸书之要者、辑为一编。名曰劝善要言。语不欲文。期于明理。词不厌详。期于晓众。欲使贤愚同喻。小大共知。读此书者。当深思其义。反之于心。体之于身。善者、则益当加勉而进于淳良。以求吉庆。其或无知而误染于不善者、尤当速改而归于无过。以免灾戾。庶几不负上天好生之心。而朕殷殷教化之意。亦不虚矣。凡我人民。其敬勉之哉。
辛亥。谕大学士额色黑等、朕惟平治天下。莫大乎教化之广宣。鼓动人心。莫先于观摩之有象。夫精微之道。难喻颛蒙。而质朴之言。未详证据。兹欲将历代经史所载。凡忠臣义士、孝子顺孙、贤臣廉吏、贞妇烈女、及奸贪鄙诈、愚不肖等。分别门类。勒成一书。以彰法戒。名之曰顺治大训。即于新春开馆。特命额色黑、金之后、吕宫、为总裁官。能图、张悬锡、李霨、为副总裁官。王无咎、沙澄、方拱乾、黄机、吴伟业、王熙、方悬成、曹本荣、姜元衡、张士甄、范廷元、李仪古、宋之绳、白乃贞、又满官四员、为纂修官。满官四员、为誊录官、典籍二员、为收掌官、卿等受兹委任。须协力同心。殚思博采。务令臣民皆可诵习。观感兴起。无负朕惓惓化导之意。
壬子。大理寺少卿霍达奏言、帝王之治天下。惟在正心之道。端在勉学。然非取典谟经籍、讲求而力行之。无以追踪二帝三王之盛业也。皇上春秋鼎盛。正当及时力学。则日讲之官、不可不专设。日讲之事、不可不急行。诚取大学论语、及帝鉴图说、贞观政要、大学衍义诸书。令讲官日讲一二章。皇上精思明辨。躬礼力行。则学有实用。于以追踪帝王。坐致太平。有余裕矣。下所司知之。
顺治十二年。乙未。三月。
癸丑。谕内三院、朕惟自古帝王。勤学图治、必举经筵日讲、以资启沃。今经筵已定于文华殿告成之日举行。日讲深有禆益。刻不宜缓。尔等即选满汉词臣、学问淹博者八员。以原衔充日讲官。侍朕左右、以备咨询。仍传谕礼部、速择开讲吉日以闻。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五》记载: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尚书事务加五级又加二级臣蒋廷锡总裁官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臣朱轼等奉敕修
康熙七年。戊申。春正月。
庚戌。建孝陵神功圣德碑。其文曰、我国家肇基东土。祖功宗德。昭格皇天。恢弘景运于万年。笃生我皇考皇帝。睿圣首出。奄有万邦。大孝弘仁。武功文德。配两仪而轶千古。既奉册宝。恭上尊谥。惟陵寝宜有功德之碑。谨撰述大概。镌诸贞珉。用传永久。叙曰、皇考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讳福临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第九子也。母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皇考未诞之先太皇太后、尝有红光绕身。女侍惊以为火。近则不见。众皆大异之。又梦异人授一子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次日。皇考诞生。宫内红光照耀。香气弥漫。经久不散。皇考生而神灵。英异非常。六龄读书。不假师资。一目数行俱下。太宗甚钟爱焉。甲申。嗣登大宝。是时流寇肆逆。明祚已终。国亡君殉。万姓无归。爰整六师。一战而破百万之强寇。乃建都燕京。齐晋秦豫。传檄底定。靖寇救民。王师南下。金陵僭号者、其臣下执之以降。由是下楚蜀。平浙闽。两粤滇黔。数年之内、以次扫荡。遂成大一统之业。治本爱民。出师则严纪律。毋敢杀掠百姓。知民苦赋重。尽除明季加派。又停江浙督催织造官。免狭西皮张绒褐之贡。罢各省柑橘鲥鱼石榴等物之进。停止边外城工。蠲派徵民间助工之饷。已临清烧砖之役。减朝鲜进贡之数。定赋役全书。修大清律令。各衙门规制事例。祇奉太祖太宗成法。治具毕张。敬天尊祖。飨祀亲虔。孝事太皇太后。晨兴问安。长跪受教披阅章奏。每至夜分。勤学好问。择满汉词臣。充经筵日讲官。于景运门内建直房。令翰林官直宿备顾问。经书史策。手不释卷。遂知性知天。洞悉至道。兼综天文、地理、礼、乐、兵、刑、赋役、古今因革利病之源。旁及诸子百家。莫不博涉。得其要领。素衣菲食。不兴土木之工。亲视太学。释奠先师。发帑金崇其庙貌。虽太平、不弛武备。立贤无方。丁亥己亥。再举会试。间广额数、以罗人才。科场作弊者、从重治罪。视满汉如一体。遇文武无重轻。破故明人臣朋党之习。尚廉正。黜贪邪。时时甄别廷臣、以示激劝。下诏求言。虚怀纳谏。外官入觐、面谕以爱民勤职。详慎刑狱。大辟覆奏、再四驳审。命官恤刑。各省冤滥者、皆得免。又停秋决一年。阉寺不使外交。立铁牌示禁。命儒臣修祖宗圣训。顺治大训。通鉴全书。孝经衍义等书。以教天下臣民。诣先农坛、躬耕耤田。劝农以足民。四方水旱灾荒、频发内帑多金赈济。云贵初平、颁发帑金、溥赈军民。焦心劳思、惟念军民疾苦。至于故明诸陵、设护卫。禁樵采。悯崇祯帝死难、颁谕祭诔。其臣之殉难者、予赠恤。其宗室投顺者、令畜养乐业。其厚待如此。我皇考以精明理政务。以仁厚结人心。法制则细大无遗。德音则遐迩咸遍。故使山陬海澨、莫不覃被恩膏。东至使鹿使犬等国。西至厄内忒黑、吐鲁番等国。北至喀尔喀、俄罗斯等国。南至琉球、暹罗、荷兰、西洋、海外等数百国。见海不扬波。咸曰、中国有圣主出焉。梯山航海。莫不重译来王。我皇考惟是兢业祗慎。无一日自暇逸也。顺治十八年正月。不豫。于丁巳日上宾。呜呼哀哉。圣寿二十有四。在位十八年。葬孝陵。陵豫定于昌瑞山。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呜呼。故明政乱久矣。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诞膺景命。定乱无难。特以尚德缓兵故也。至我皇考当流寇残破明室。生民涂炭。大兵西下。扫平逆寇。统一寰区。非神武不能开基。非至圣不能致治。谟烈于昭。道法具在。虽尧舜之德。汤武之功。何以尚兹。谨拜手稽首而陈颂曰。天祜下民。眷于有德。大清受命。奄有方域。太祖肇基。太宗弘业。皇考缵绪。亶生睿质。运协祯符。懋建皇极。大武布昭。剪除寇贼。王师西下。一战而克。定鼎燕京。绥怀反恻。指顾荡平。一统万国。怙冒烝生。仁恩洋溢。罢贡停工。以苏民力。立纲陈纪。利兴弊革。成宪周详。有典有则。图治励精。忧劳日昃。万几毕理。大猷允塞。崇俭去奢。克勤无逸。敷政优优。居心翼翼。丕承遗绪。永言孝思。先意顺志。恭事慈帏。好学不倦。悟道渊微。博综经史。百事周知。戒励臣工。首在勿欺。贤奸立辨。黜陟咸宜。纂成文籍。洋洋训词。金匮是宝。万世可师。慎刑薄赋。赈救荒灾。劝农兴学。富之教之。帝王道贯。覆载功齐。声教四讫。远迩不遗。殊方重译。入贡京师。治化溥洽。道法昭垂。休徵骈集。洪烈长贻。巍巍孝陵。神爽凭依。山苞川拱。祥护灵祇。镂词贞石。亿禩歌思。
《清史稿》对顺治帝作出了极高的评价:“顺治之初,睿王摄政。入关定鼎,奄宅区夏。然兵事方殷,休养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亲总万几,勤政爱民,孜孜求治。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蠲租贷赋,史不绝书。践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至于弥留之际,省躬自责,布告臣民。禹、汤罪己,不啻过之。书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为民父母。’其世祖之谓矣。”
顺治帝去世后,由清廷公布的遗诏,历数他当政期间的十四条错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于兹矣。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乎,苟安目前,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大恩罔极,高厚莫酬,惟朝夕趋承,冀尽孝养,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皇考宾天时,朕止六岁,不能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恨,帷事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今永违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
宗皇诸王贝勒等,皆系太祖、太宗子孙,为国藩翰,理应优遇,以示展亲。朕于诸王贝勒等,晋接既正东,恩惠复鲜,以致情谊睽隔,友爱之道未周,是朕之罪一也。
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宣加倚托,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反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
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延纳,于用人之际,务求其德于己相侔,未能随材器使,以致每叹乏人。若舍短录长,则人有微技,亦获见用,岂遂至于举世无材,是朕之罪一也。
设官分职,惟德是用,进退黜陟不可忽视,朕于廷臣中,有明知其不肖,刀不即行罢斥,仍复优容姑息,如刘正宗者,偏私躁忌,朕已洞悉于心,乃容其久任政地,诚可谓见贤而不能举,见不肖而不能退,是朕之罪一也。
国用浩繁,兵饷不足,然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常节省发施,及度支告匮,每令会议,即诸王大臣会议,岂能别有奇策,只得议及裁减俸禄,以赡军需,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经营殿宇,造作器具,务极精工,求为前代后人所不及,无益之地,糜费甚多,乃不自省察,罔体民艰,是朕之罪一也。
端敬皇后于皇太后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概从优厚,然不能以礼止情,诸事太过,岂滥不经,是朕之罪一也。
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致营私作弊,更逾往时,是朕之罪一也。
朕性闲静,常图安逸,燕处深宫,御朝绝少,以致与廷臣接见稀疏,上下情谊否塞,是朕之罪一也。
人之们事,孰能无过,在朕日御万几,自然多有违错,惟肯听言纳谏,则有过必知。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言纳谏。古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朕于斯言,大相违背,以致臣士缄然,不肯进言,是朕之罪一也。

朕既知过,每自尅责生悔,乃徒尚虚文,未能者改,以致过端日积,愆戾逾多,是朕之罪一也。

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也,年八岁,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天忠尽,保翊中立,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


欢迎预约北京深度讲解
A.“北京”线路1.故宫深度、2.颐和园深度、3.南中轴+先农坛深度、4.国子监/孔庙+雍和宫深度

特色:各景点讲解时长在5小时或以上,建议亲们每个景点预留一天时间。知识量较大,需自备午餐!
B.“微北京”线路1.南中轴、2.天坛、3.国子监/孔庙、4.雍和宫、5.恭王府
特色:讲解3小时左右,知识量较大。亲们请一定提前安排好时间!
讲解预约联系:13701136853 小邱
如果 恰好您需要
那么 恰好我专业
了解深度讲解预约,点击这段文字查看详情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當下書房
为振兴强盛国家而读书,为救度利益一切众生而读书;我读,你也读。努力读本科书、努力读课外书,无论任何年龄也不停读书,这是容易取得成功及无负此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自己而读书是小乘,为国家而读书是中乘,为众生而读书是大乘。#常观世音微语录#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