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分享了下荷兰人的年假。
一个读者一阵见血地指出:休这么多假有什么用?还不是67岁才能退休?
而像我这样生活在荷兰的80后打工人,轮到我的时候预估69岁才能退。
但其实,荷兰的退休年龄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不可攀”的。
荷兰的退休金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ZF发放的养老补贴(AOW)。
二是每个月从工资里扣的退休金。
三是自己的私人储蓄。
荷兰不是重储蓄国家,大部分人的退休金的主要来源是一和二。
2023年的一次评测当中,荷兰的退休金系统以85分的高分,排全球第一。冰岛丹麦紧随其后。
而它同样“遥遥领先”的,是它高不可攀的退休年龄。
荷兰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从2006年开始。
从2006年至今,经过近20年的“循序渐进”,荷兰的退休年龄从62岁涨到67岁,预估还会继续涨下去。
在荷兰的养老金系统里,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推迟发放全额养老补贴的年龄。
2006年的改革规定,出生于1950年之前的人,退休年龄不受影响。
但1950年1月之后出生的人,则需延迟退休,才能领全额养老补贴。
(具体延迟的时长,与各人所处的工会及行业有关。)
最近,国内也刮起了很大的“延迟退休”风。
不少人表示质疑:老人退休延迟了,年轻人生了孩子没人带,那岂不是更没人生孩子了?
逻辑特别完美,想法非常接地气。
那这到底有没有数据支撑科学根据呢?
正好最近有一篇论文(Ilciukas, 2023),把荷兰的数据扒出来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
1.政策出台对男性退休年龄影响比女性大。
平均来看,女性推迟3.6个月退休,而男性推迟了7.9个月。
男性推迟的月份数是女性的两倍多。
2.若女性受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她们女儿的生育率会下降。
平均来看,妈妈推迟退休,会让女儿的生育率下降3.3%。
但是爸爸,或者公婆延迟退休,则对生育率没有影响。
几个意思?
意思就是:荷兰人生不生娃,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她妈能不能帮着带娃。
根据2007年的数据,30%的荷兰家庭带娃主要靠托儿所,30%主要靠老人带娃。
而即使是主要靠托儿所,或者父母一方(主要是母方)在家带娃的家庭,也会在不同程度上依赖老人。
在这些需要老人带娃的家庭里:
姥姥参与带娃的占65%;
姥爷参与带娃的占45%;
奶奶参与带娃的占45%;
爷爷参与带娃的占38%。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数据里也看出了“能靠亲妈就不找婆婆”的倾向呢。。。)
这个调查数据很粗糙,因为只要有帮忙,就算“参与”。
参与程度,帮忙的时长,几乎都看不出来。
但即便如此,在荷兰,姥姥们就是帮女儿们带娃的生力军这个事实,仍然跃然纸上了。
当我们把“女性比男性退休延迟时间短”和“谁更常帮忙隔代带娃”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也不难发现:
同样是不延迟退休就拿不到全额养老补贴,但更多的女性为了家庭,而选择少拿补贴。
熬过了自己生娃的“生育惩罚”,女人们因为舍不得自己的女儿生娃遭罪,又再一次选择去牺牲自己了。
再来看女儿们因为妈妈延迟退休而选择不生或者少生。
作者发现,那些妈妈受退休延迟政策影响的女性,生育率显著下降(3.3%)。
但爸爸受退休延迟政策影响,则对生育率没啥影响。
比爸爸更有意思的,是婆婆。
婆婆如果受政策影响,生育率居然不降反升。
但加入一些“控制变量”之后,生育率变化从显著变成不显著,所以作者没有把它拿出来着重说。
但我以一种学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读文章,还是读出了这一个“藏在细节里”的小槽点。
哈哈哈哈。
此外,作者还发现:
政策出台之后,住得离父母近的女性(相隔15公里以内),生育率的下降比率是住得离父母远(相隔15公里以上)的女性的3倍多。
看来,在生娃养娃这事儿上,荷兰女人也深刻地懂得“有妈的孩子是个宝”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而和荷兰比起来,中国的育儿更依赖于老人的介入和帮衬。
很少有荷兰的家庭为了育儿,会和老人住一起。
此外,荷兰的儿托系统虽不完美,但和许多国家比起来已经非常好了。
小孩3个月开始可以入早7点半晚6点半11小时的全天制日托。
双职工家庭的日托费用有专门补贴,根据夫妻收入,补贴金额在实际费用的33%到70%不等。
二孩三孩补贴金额更高。
即便如此,推迟祖辈的退休年龄,也对荷兰育龄女性的生育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很难想象,这政策在中国落地之后,原本就低的生育率,会不会更惨淡。
也不知道,如今苦于平衡事业和家庭的80后职场妈妈们,好不容易熬到了头,又要成为苦于“帮女儿平衡事业和家庭的80后职场姥姥。
看穿一切的80后们,会不会劝孩子不婚不育,保自己晚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