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我,丧到对什么都爱不起来

文摘   2024-07-16 15:08   荷兰  



时常会有朋友问我,说自己活了小半辈子,好像一直都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儿,很少有“热爱”的感觉,

回顾自己短暂而并不辉煌的人生,心中就升腾起如下的困扰:


我最爱的事,无外乎吃东西,睡觉,刷手机,这些不值得去热爱的事儿。

像是看书,锻炼,学习这种对自己发展有好处的事儿,我怎么都提不起兴趣。

就算逼自己去做了,没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我也想有热爱,也想有内驱力,也想有吃苦而不自知的超能力。

但上天给我降了这么多养家育娃的重任,怎么就不能降点儿热爱来我身上呢?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我眼里的“热爱”。


当热爱成为工具


很久之前,我看过世界冠军张伟丽的一个成长小故事。


她小时候,有一阵儿迷上了“轻功”,热爱到不行。

她爸妈看女儿喜欢,就在院子里挖了个坑,让她跳出跳进,想象自己飞檐走壁。

就这样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每天跳进跳出。

张伟丽越长越大,坑越来越深,而爱武功的种子也在她心里慢慢发了芽。

你说,张伟丽她爸妈当初给女儿挖坑的时候,能想到她之后会习武并成为世界冠军吗?

应该是没想吧,也好在是没多想呢。

否则“目标”一立起来,夫妻俩每天关注女儿的弹跳量,肌肉力量发育水平,记录监控KPI。

这些目的性过强的“不要白白浪费天分”的压力一旦升起,可能就把一个人内在本心纯然的热爱给磨光了。

人不该有目标吗?

也不是。

但对很多人来说,成功的负担太重,以至于得失心开始侵蚀热爱,很容易让一时的挫折变成对自己天赋和努力的否定。

事实上,能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它取决于很多因素。

很多时候,运气的成分要比比“热爱、天赋、和努力”加起来的成分还要高得多

结局从不在我们掌控之中,在热爱里我们能做的,只是“不计回报”的努力。

而热爱之所以被很多人称颂,也就是因为当我们不计回报全情投入的时候,它会给我们整个世界的宁静和欢愉。 

但如今,对不少渴望热爱的人来说,

热爱=内驱力+抗挫力+坚韧不拔,是通向成功的秘密武器。

而当“秘密武器”不再是秘密,当热爱成为我们追求成功的工具,一切难免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起来。

如何让热爱回归呢?


热爱的前提,是允许。


不少人也对自己恨铁不成钢,不知道为什么,对于那些能让人成功的事儿,自己就是热爱不起来。

很可能,在他们的内心里,也是在把热爱当成功的工具。

在对热爱求而不得的时候,我们想的时常是:

我到底如何才能给自己置办一个慷慨激昂高大上的热爱,从而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呢?

而现实是,“值得”热爱的事,怎么也爱不起来。

“不值一提”的嗜好,想戒却怎么也戒不掉。

阻止“热爱”发生的,往往就是这种“值得”或“不值得”的分别心。

分别心一旦升起,就会把热爱最核心最美好的本质“允许”给扼杀了

小孩子可能蹲地上刨沙子能刨一下午乐此不疲;

刨沙的小玛雅


翻单杠能正着翻反着翻空手翻单手翻翻出人类的最高最快最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花式翻单杠的大玛雅


对她们来说,投入即使意义本身。

而成人的心智却被太多的目的,太多的理论,过多的智识捆绑,不敢去凭本能追寻自己的感觉和喜好做选择。

总想着用脑子去给自己选捷径。

却在犹豫不决惶恐不安中,心性被内耗磨平,对自己的倦怠和不上进产生无奈,嫌弃甚至绝望。


如何去热爱?


曾经有一个读者对我灵魂发问:


这题挺难的,但是我有点会。

因为我也时常有类似的心理活动。

我也有躺在床上一动不想动的时候,看不完一页书就犯困的时候,知道运动有益于我的老腰但就是迈不开腿的时候。

很多事儿,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没办法持续去做。

而类似的,很多事,我们不是真的那么想去做,却时常忍不住去做。

说件我印象很深的小事儿。

刚怀我家妹妹那会儿,我老想吃泡面。

要是以前,我肯定会教育自己:

吃泡面对胚胎发育不好,你忍忍,9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但那会儿,我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和需求已经有了更多的觉知。

我没有去压抑自己对垃圾食品的欲望,而是及时满足了它。

吃泡面的时候,我想的不是,“泡面好吃,但不健康,我不能吃。”

而是,尽量去享受每一口。

允许自己沉浸在吃泡面的愉悦之中,而不用“智识”去评判自己的感受

然后我发现,泡面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仔细品尝下来,工业味很浓,吃了一两次就没那么想了。

当评判放下了,guilty pleasure里的guilt消解了,pleasure居然也跟着不那么吸引人了。


跟了我大半辈子的泡面瘾、薯片瘾、瓜子瘾,就在许多次这样的允许和“纵容”中淡了下去。

当欲望被看见被满足,而不是被压抑被抗拒的时候,我们身体自身其实有调节能力,会帮我们趋利避害。

再说说看剧。

生娃之后,我发现我从一个品味“高雅”的文艺女青年,堕落成了爱看无脑恋爱剧的中年妇女。

刚开始“堕落”的时候,我的脑子总有个声音在说:


你在浪费生命。


有这个时间怎么不看看书,看看论文?


你总说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你明明有时间看剧。


你不是没时间,你是没动力!


这么一想的后果是什么呢?

本来,我看无脑剧是想放松放松紧绷的大脑舒缓舒缓急促的呼吸。

结果被自己内心“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的嫌弃一搅和,我一边消磨着时光,一边在批判自己

总想着快进着看,跳着看。

一边看一边想:这是什么垃圾,你为什么要看这种垃圾。

内心越是排斥,就越是忍不住去看。

结果就是,我花了时间看了无脑剧,却没有从中得到放松和休息。

在无数次这样的“堕落”和“不接受堕落”之后,我意识到:

时常,我们在知行合一的时候最快乐。

但当知行不一时,我们总是想让“行”向着“知”去靠拢。

却很少想,我的“知”是否也可以根据“行”的实际去调整。

我意识到,我如今的现实是:

我不再是无忧无虑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有闲情逸致去伤春悲秋思考人生意义的少女,

而是一个每天除了工作还要操心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屎尿屁,精力和心理空间都被消磨得差不多了的中年老母亲。

这个能量水平的我,时常只能在无脑剧里获得些微的放松。

最近,我有几天什么都不想干的时候,就会点开《玫瑰的故事》看一看。、


这部局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看剧的我来说,我一点都不在意。

我只想在躺平看剧的时候,暂时抛开生活中的大烦恼小忧愁,在养眼的画风里短暂进入宁静无忧的时刻,就好了。

所以,我对那个发文的读者如此说:


投入的感觉,便是热爱。

不分事情大小,也不分好坏。

很多人活着的大部分时候,都在还“心理债”,一种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非要“堕落”,自身行动跟不上心理预期的心理债。

放下对自己的苛责,看见自己允许自己,热爱它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生。




热爱它不是一个神话,而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觉察和允许去践行的日常

它不是一旦找到,人生就从此开挂的神话。

而是在琐碎的日常里,不时进入又不断丢失继续找寻的东西。

我们都可以遇见它。

最近我在尝试通过降低心理成本来提高做事的动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视频围观我做饭现场。





教授妈妈和野马小雅
地衣,荷兰行为经济学教授,和呆萌混血娃斗智斗勇的老母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