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陈玲娟女士(1914-2020)诞辰 110 周年。1935 年,陈玲娟考入杭州艺专,在校就读期间,她参与了时任浙图馆长的四哥陈训慈组织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抢运工作,是参与抢运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最后离世的亲历者。值此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文澜书局重编旧文,纪念陈玲娟女士及一大批烽火护宝的文人志士。
今年是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陈玲娟女士(1914-2020)女士诞辰 110 周年。她是抗战期间参与抢运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最后离世的亲历者。在收集和整理陈玲娟当年参与抢运文澜阁《四库全书》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陈玲娟参与抢运文澜阁《四库全书》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行动。
陈玲娟于1914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今余姚市)三七市镇官桥村的书香之家。在诗书氛围浓厚的大家庭中,她从小耳闻目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蒙养。父亲陈依仁乐善好施,开办鸡山学堂,族中及邻村儿童均得免费就读,创农村兴学之先河。家族八兄弟九姐妹中,陈玲娟排行最小。大哥陈屺怀被誉为浙东三才子之一,大哥和二哥陈布雷、四哥陈训慈被称为“甬上三文豪”。除三哥早年因病去世外,五哥、六哥、七哥、八哥个个出类拔萃,爱国敬业,为祖国和家乡发展做出很多贡献。
▲陈布雷与弟妹合影,前左起为陈训慈、陈布雷、陈训悆,后左起为陈玲娟、陈训惠
1935年8月,21岁的陈玲娟考入杭州艺专绘画班,当时浙图孤山分馆是珍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等善本古籍的地方,与艺专同在西湖白堤上,相距很近。就在陈玲娟考入艺专之前的6月3日,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陈训慈应邀在艺专做了《历史上艺术家的素养和浙江文化概说》演讲,获得了艺专师生的欢迎。当陈玲娟考入后听到同学们谈论起这场演讲时,发现来演讲的浙图馆长正是自己的四哥。因为错过了上次的演讲,于是陈玲娟征得艺专校长林风眠同意后,再次邀请四哥到艺专演讲。陈训慈爽快答应了,并动情回忆道:
我与艺专有缘,与蔡元培和林风眠先生交往真诚,一个创建了杭州艺专,一个是首任艺专校长,非常敬佩两位先生。大哥陈屺怀1927年任浙江省政府常务委员兼杭州市长时,积极兴办教育,全力支持两位先生创办杭州艺专并千方百计解决艺专初建时之各种困难。现在我的小妹又考入艺专,浙图孤山分馆与艺专又同在白堤是邻居,馆校一家人,我当任不让,尽力服务。这次我去艺专演讲换个题目,即藏书与读书并简谈文澜阁《四库全书》。
不久之后,陈训慈就为艺专学生做了《西湖与文澜阁》的演讲,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次演讲给陈玲娟和艺专师生留下很深印象,演讲结束后师生们仍兴趣盎然,久久不愿离去,围着陈训慈馆长提出许多有关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的问题。
据陈玲娟回忆,四哥陈训慈一谈到文澜阁《四库全书》就如数家珍,脱稿而讲。他自豪地对听讲座的师生说:“杭州以西湖之风光,为全国游览之重点,而以文澜阁藏书之所在,为全国书林之重镇”。他接着用手指着窗外说:“艺专与浙图孤山分馆相距甚近,同在西湖之畔,有书画之缘。近来浙图求浏览阁本四库全书者,尤终岁不绝,且有远省学者,赁居孤山,日来研摩,经年不辍者;是可见其沾溉之广,无间今昔"。
▲刊登在1937年4月《越风》杂志上的《西湖与文澜阁》一文(局部),文章发表后陈训慈又作了修改,并将修改稿送给九妹陈玲娟收藏。据陈玲娟回忆,陈训慈演讲的内容比发表的要多
因为四哥陈训慈担任浙图馆长的原因,陈玲娟更是对浙图多了一份私人的情谊,总会跑去浙图帮忙整理古籍和登记图书信息,还曾陪着林风眠校长和老师们,在这里观摩历代画家的画作真迹,四哥热情接待。除了孤山分馆,陈玲娟也经常前往当时浙图的大学路总馆。那里藏的主要是“西书”。陈玲娟回忆道,那时她常到大学路总馆查阅自己所学专业的书籍,有时一直待到晚上九点闭馆后,才跟同学相伴着走回孤山上的艺专女生宿舍,也就是今天的白苏二公祠所在地。陈玲娟所撰的《西湖美学》文稿和她与徐瑞云合作撰写的《数学美学》文稿都是这段时间完成的。如今的白苏二公祠为一层建筑,当年则是两层,供艺专女生住宿。艺专成立后,白苏二公祠被借用为学校的宿舍。白苏二公祠曾在天平天国期间,遭到毁坏,而将其修复的,正是地方乡绅丁丙等人。当时保管在浙图孤山分馆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已在历经三次补抄后大体恢复全貌,而其中的第一次补抄就由丁丙主持完成。
据陈玲娟回忆:“浙图是全国第一家‘通年日夜开放’的省级图书馆(也即最早的24小时图书馆——编者注),特别是总馆还可以代读者办饭食,很受艺专同学欢迎。课余很乐意帮浙图去做点事,用现在的说法叫志愿者。在哥哥和浙图人员指导下,帮做图书借阅卡片,整理图书等,为此我的图书馆业务知识提高得很快,得到馆里的称赞。说我认真,仔细,整理书籍有条不紊。”有一次陈训慈笑着对陈玲娟说:“小妹,我想充分发挥浙图资源优势,帮艺专在原有图书馆的基础上建一个美术、音乐、国学、设计等专业特色图书馆。你艺专毕业,可参与其中做校图书馆工作。”陈玲娟回忆道,若不是因为抗战,此事很可能就成了。
对美术的热爱,与古籍的朝夕相处,在浙图的志愿者经历,以及四哥的讲演熏陶,都使得陈玲娟对以文澜阁《四库全书》为代表的中国古籍文献多了一份深情,不知不觉间,有了一份文化担当。
▲1935年陈玲娟与同学在杭州艺专校门合影,中间站立者为陈玲娟。
当时艺专校舍位于孤山路两侧,靠西湖边的校舍称为正校,正校对面称为分校。
杭州艺专与浙图分馆同在西湖白堤,相距很近
▲杭州艺专平面图。在图中可以看到“正校”“分校”字样
(选自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一览》一书)
即便在晚年,陈玲娟也依然记得当年西湖白堤上抢运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经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7月至8月初,是陈玲娟在杭州艺专读书的最后两个月。为防止文澜阁《四库全书》被日本人劫掠焚毁,陈训慈等人决定于8月4日将珍藏在浙图孤山分馆红楼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和其他善本书籍从杭州转移至富阳。在陈训慈馆长的动员指挥下,陈玲娟参加了浙图人员在孤山分馆红楼二楼紧张的点书装箱行动。从8月1日忙碌至3日深夜,把库书从橱中取出整理好,小心翼翼置放在木工组刚刚赶制出来的木箱里。红楼二楼房内按顺序摆放着一排排刻写“钦定四库全书 文澜阁尊藏”等字样的书橱。打开书橱,看到的就是用银杏木夹板夹好的一册册摆放整齐的库书古籍,古籍之间垂下来的一张张书签上的字一目了然,方便查看和登记图书信息。丁丙补抄完成之后,就制作了这批书橱藏书。陈玲娟一会站着在橱中取书,一会将书一册一册轻轻平放箱内并压上若干夹板。由于书橱前后相距的空间有限,放不下正式的办公桌,她只能找来椅子蹲在地上当桌使用,认真登记抄写,开列清单造册。三天中,夜晚遇空袭警报,就临时关灯停工。因为情况紧急,陈玲娟就用四哥送的自来水笔快速登记,因为若用毛笔登记会影响工作效率。为争取尽快将库书装完箱,她顾不得长蹲引起的腰腿酸麻和头晕眼花,努力坚持着。陈玲娟心里明白,库书很珍贵,必须考虑到天热有手汗,所以事前准备了干净的手套戴在手上装书。在整理的过程中她意识到,库书在长途运输中肯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各种困难,如何使书箱防潮和防蛀是很重要的问题,陈训慈和浙图人员也在为此想办法。为此她特地去艺专找来一批油画布,又去街上购买了不少樟脑丸和棉沙布,并缝制成一个个小布袋将樟脑丸盛入袋内。装箱时先把油画布垫箱底,书装满后再在箱内四周放上散发樟脑味的小布袋。因临时寻找防潮材料不易,所以成品数量不多,但还是给一部分书箱做了这样的保护措施。陈玲娟的认真仔细和善于动脑,得到四哥和馆员们的称赞。连续几天紧张工作,陈玲娟感到十分疲倦,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她泡了浓茶为自已提神。除整理登记装箱外,陈玲娟还协助将装好的书箱从红楼二楼搬运到一楼。由于楼梯狭窄,抬木箱时转身困难,在楼梯拐弯处,她手被蹭破出血。经过浙图人员的日夜奋战,最终将94个书橱中的库书和其他善本36318册搬出装进228个书箱。其中库书140箱、善本88箱。
▲红楼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狭窄的楼梯通道
▲今日红楼外景
8月4日清晨,因台风过境,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为运输带来了难度。但浙图人已无退路,必须赶在钱塘江因台风封江之前离开杭州。早上陈玲娟与浙图人员目送一辆辆载着库书木箱的车子和担负着重任的浙图史美诚、夏定域、毛春翔、叶守荣等护书人员冒雨前往江干码头,她默默祝福他们一路顺利平安。此后陈玲娟一直牵挂着库书的命运,她经常向四哥打听库书西迁动向,关心她熟悉的淅图护书人员的身体和安全。1970年代她退休后,还专程去往桐庐七里垅寻访当年运书船搁浅后将库书用汽车转运的地方,以及当年建德绪塘的藏书地,深深怀念默默为护书作出贡献的人们。
▲当年存放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浙图孤山分馆红楼二楼
除了参与抢运库书外,1937年11月中下旬,陈玲娟还会同沙孟海的五弟沙季同,一起前往当时省府所在地金华。而后,陈玲娟又与沙季同前往大学路总馆,参与打包那里的西书等书籍。相比之前在红楼的登记,这里的登记造册,就显得更为匆忙,装书木箱不够,就用柳条箱代替,因为时间已不允许。
▲在途径金华前往杭州的路上,沙季同为陈玲娟画了这幅素描。陈玲娟一直珍藏至今
1938年陈玲娟随家人逃难到重庆后,考入了当时迁移在重庆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张书旂等师长,继续学习绘画。1944年毕业前夕,恩师徐悲鸿亲书寄语“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而“尽精微,致广大”日后成为了中央美院的校训。2018年中央美院100周年庆典之际,陈玲娟将徐悲鸿的题字木刻匾捐赠,表达对恩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1944年,徐悲鸿先生为陈玲娟题写的毕业寄语
抗战期间参与抢运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经历,让文化保护意识深深扎根在陈玲娟心底。1946年8月,在上海市北中学任教的陈玲娟接到老师徐悲鸿邀请,赴北平艺专(今中央美院)任教,并承担护送徐悲鸿珍贵书画的重任。战时码头混乱,陈玲娟护送书画一路险象环生,船运至秦皇岛后转火车时差点被炸,她沉着机智应对,最终将恩师委托的20多箱珍贵书画安全护送到北京,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热情称赞。1955年,陈玲娟的先生赵冕从中央教育部调回杭州高校工作,陈玲娟也随之调入杭州八中(今杭州旅游职业学校)担任美术老师,继续着她的美术教育事业。
自1937年8月4日运离杭州后,文澜阁《四库全书》途经富阳、桐庐、建德、龙泉、浦城、江山、南昌、长沙等地,长途跋涉2500余公里,最终于1938年4月底运抵贵阳保存,此后又于1944年12月运至重庆青木关教育部长公馆隔壁的四间瓦房中存放,直至1946年7月返杭,近9年之间辗转5省市。1945年8月,陈玲娟在重庆市一中教书,曾前往青木关寻访库书藏地,因见到四间大瓦房前有几名武装警卫守卫,感到不方便就返校了。不过当时她看到房门口堆着十几只新的空木箱,后来陈训慈告诉她是教育部批准添置的16只杉木箱。由于库书几经迁徒和翻晒,书箱和夹板破损较多,故而教育部批准添置新木箱,以便库书重新整理。
▲陈训慈先生像及所著《运书日记》书影
陈玲娟晚年在看到毛昭晰教授的相关研究后说道:
9天后,淞沪会战打响。同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据日本文献记载,翌年2月22日,日本‘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派遣9人从上海到达杭州,调查文澜阁等26个政府与文化机构,但他们‘很遗憾地’没有找到《四库全书》——历史证明了四哥的判断。作为这一重大事件决策者与指挥者,四哥在中国图书馆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文澜阁《四库全书》抗战西迁线路图
著名历史学家毛昭晰教授曾总结道:
文澜阁《四库全书》几经周折而竟然能够安全无恙,这多亏了陈训慈先生和浙江省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悉心保护,他们是抗战时期文化战线上的英雄,他们所作的重大贡献,我们这些后辈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陈训慈就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在大学路馆舍前与全体职员合影(1932.3.25),前排左6陈训慈
▲文澜阁《四库全书》原抄本书影
▲1980年,陈玲娟与四哥陈训慈在杭州合影留念
自幼喜爱美术并从事了一辈子美术教育事业的陈玲娟,参与和见证了抗战期间浙图在馆长陈训慈带领下与浙江大学、杭州艺专等高校联合展开的烽火护宝行动。正是这样的一种护书精神,令中华文脉得以延续和光大。纪念陈玲娟,就是纪念抗战中文人志士百折不挠的护书精神,纪念浙图120年来为公藏书和传书的精神,纪念一位教师数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的精神。国庆70周年前夕,106岁教师陈玲娟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是共和国对这位一生充满爱国情怀的百岁护宝老人的最高评价。
▲陈玲娟早年读书照
编辑制作 | 文澜文化
典 藏 中 华 文 化 分 享 古 人 智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