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话 |《石屏词》:江湖派词人戴复古的文学避难所

文摘   文化   2024-01-10 16:30   浙江  

戴复古,字式之,天台(今浙江台州)人,因归隐于南塘石屏山下,因而号石屏。戴复古是南宋江湖派著名诗人和词人,有《石屏诗集》《石屏词》传世。在他的诗词作品中,都能见到感时伤世主题。此外,在词集中,戴复古还慨叹时光易逝,表达了对浪迹江湖、终老村野生活的向往。《石屏词》收录于《文澜阁四库全书》第1538分册中。



▲《石屏词》内页

“江湖”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有丰富内涵,但可以总结为是与庙堂、朝堂相对,远离政治中心的所在。追求仕途是为入世,而处江湖之远则为出世的洒脱。不过,对于形成与发展于南宋的江湖派,“江湖”已不再是一种潇洒的理想,而是家国飘摇的现实。
学者注意到南宋词的内容和风格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南渡之初以辛弃疾为主帅的豪放词派,到南宋偏安局面下享乐之风的回潮,南宋的审美风气和文化精神的变化,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有一脉支流调和了稼轩(辛弃疾)一派的刚硬与清真(周邦彦)一派的柔婉,树立了第三种新的风貌,这便是师法姜夔(白石)与张炎(玉田)的骚雅派。这一派词人多属后世所称的江湖派。

 清光绪十四年汪氏振绮堂刊本《宋六十名家词》中收录的《石屏词》

江湖派大约兴起于13世纪初叶,最先指的是江湖诗派。宝庆元年(1225),临安书商陈起编辑刊印了《江湖集》(诗集),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僚,以“江湖”标榜,抒发欣羡隐逸、厌弃仕途的情绪,被称为江湖诗派。但同时,他们也针砭时弊,讥讽朝政,关注人民疾苦。江湖词派则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学社团,而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囊括了与江湖诗人有交游的词人或是江湖诗人中有词作传世的文人。
戴复古就是这些“江湖人”中的一员。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天台(今浙江台州)人,因归隐于南塘石屏山下,因而号石屏。他以诗出名,一是遵循早亡的父亲“以诗为命”的遗志,二是曾拜陆游为师,又三次游历四方,时间长达40年,亲眼所见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将杜甫、陆游的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融入他自己的风格中。戴复古有不少伤时之作,描写人民被剥削,以及南宋国弱民穷,人民忍受饥荒,政府政令不行的现实。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江阴浮远堂》)

饿走抛家舍,纵横死路岐。有天有雨粟,无地可埋尸。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 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庚子荐饥》)

他的诗歌创作不求奇巧,而是追求“有用”:

陶写性情为我事,留连光景等儿嬉。锦囊言语虽奇绝,不是人间有用诗。(《论诗十绝》)

▲《石屏词》内页

除了《石屏诗集》,戴复古还有《石屏词》传世。与他的诗一样,他的词中也时能见到感时伤世的主题,如《贺新郎》: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著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又如《满庭芳》:

三日春光,群贤胜践,山阴何似山阳。鹅池墨妙,曲水记流觞。自许风流丘壑,何人共、击楫长江。新亭上,山河有异,举目恨堂堂。

使君,经世志,十年边上,两鬓霜。问池边杨柳,因甚凄凉。万树重新种了,株株在、桃李花傍。仍须待,剩栽兰芷,为国洗河湟。
靖康之难后,宋室虽然南迁,却仍有北上一战收复失地的雄心。但经过几十年的偏安一隅后,至戴复古的时代,已是林升诗中所写“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景象。词中所写的“百年机会”、“封疆如旧”,以及“为国洗河湟”的展望,虽然从理智来说只是一种幻影,却也显示出戴复古的词受到豪放派和陆游的影响

 清光绪十四年汪氏振绮堂刊本《宋六十名家词》中收录的《石屏词》

除此之外,戴复古的词显露出来的志趣,也融入江湖派的主流,慨叹“过隙光阴易去,浮云富贵难凭”(《西江月》),厌弃汲汲营营和功名利禄,而是江湖浪迹,终老村野。
如这四首《渔父》:

渔父饮,不须钱。柳枝斜贯锦鳞鲜。换酒却归船。

渔父醉,钓竿闲。柳下呼儿牢系船。高眠风月天。

渔父醒,荻花洲。三千六百钓鱼钩。从头下复休。

渔父笑,笑何人。古来豪杰尽成尘。江山秋复春。

 清康熙 行书戴复古四言诗

这一方面是对时代大环境的回应,另一方面也与文人的地位和遭遇息息相关。在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后,南宋另一场文字狱“江湖诗祸”就与江湖派有关。虽然正史上没有相关记载,但通过各种笔记中零散记录可知,陈起所刊印的《江湖集》被统治集团内部用作斗争工具,直接导致几位文士的被贬和死亡,其中陈起被发配流放,《江湖集》被禁,刻板也被毁坏,朝廷甚至下了禁止士大夫作诗的诏令。有学者认为,这场诗祸也同时促进了江湖词社的活动。在政治高压和“诗禁”之后,吟风弄月、远离政治的词社反而成为这些文人一种另类的文学避难场所。
据学者考证,当时的词社并不仅只是词人间的交游吟咏,同时也承担着集体审美的形成与发展、创作技法传授与交流、词论研究与创新的作用。词社活动“一语不谈俗事”,而是追求一种超尘脱俗、自由洒脱的艺术境界。分题赋咏这样的“命题作文比赛”,正是对社员的训练和考验,通过将不同背景的词人与词作纳入到一种公认的标准中去,进一步推动了当时主流的“以诗为词”的雅化进程

▲戴复古塑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留言联系。


编辑制作 | 文澜文化

典  藏  中  华  文  化    分  享  古  人  智  慧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文澜书局
《文澜阁四库全书》及衍生产品的全球推广者。典藏中华文化,分享古人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