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四库全书》南北阁本形制考(一)

文摘   2023-10-10 16:30   浙江  

《四库全书》编成后共抄写七部,在全国修建七座藏书楼收藏,分别是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北四阁),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南三阁)。七大阁本的《四库全书》,自编成后就有南北阁本之分。浙江馆图书馆研究馆员、古籍部副主任张群女士管理文澜阁《四库全书》多年,在《<四库全书>南北阁本形制考》一文中,她从纸张、黄签及落款、钤印、“恭校上”时间、封面与尺寸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南北阁本外在样貌上的直观区别,并以此考辨七部《四库全书》办理中的相关事实,为”四库学“研究提供了相关的线索和依据。因原文较长,今征得作者同意,特分期编发此文,与读者分享。



《四库全书》的成书经过编纂、缮写、校对等一系列步骤。为了完成这项规模宏大的文献整理工程,不仅建有专门组织机构——四库馆,而且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为便于核查,一般在书册末落誊录、校对等姓名,成书后重校时又在书册前留下黄签。

▲图1 文溯阁本《山西通志》

北四阁本黄签粘贴在每册前护叶B面右下侧(见图1、图3),黄签上一般墨笔题“详校官某职衔臣某某”(或“臣某某恭校”或“详校官臣某某”)、“某职衔臣某某覆勘”(或“臣某某覆勘”或“覆核官臣某某”)等等。四阁本黄签的样式略有不同,如文渊阁本《守城录》卷前黄签有两条,分别题“详校官中书臣丁荣祚”“编修臣仓圣脉覆勘”;《子夏易传》卷前黄签有两条,分别题“臣永瑢恭校”“通政使司副使臣莫瞻菉覆勘”。文津阁本《孟浩然集》卷前黄签有两条,分别题“详校官左中允臣庄通敏”“臣纪昀覆勘”。而文溯阁本《山西通志》卷前黄签题“详校官臣刘权之、覆核官臣陆锡熊”,不称“覆勘”而称“覆核”。另外,并不是所有北四阁本都有覆勘黄签,如文津阁本《大唐新语》卷前黄签一条,题“详校官御史臣莫瞻菉”(此书文渊阁本黄签有两条,分别题“详校官侍讲学士臣平恕”“侍读臣孙球覆勘”);也有少部分无详校签,如文渊阁本《发微论》卷前黄签一条,题“灵台郎臣倪廷梅覆勘”。

同样位置,南三阁本每册粘黄签一条(见图2),黄签上题“详校官某职衔臣某某”,而无覆勘官或覆核官姓名。如文澜阁本《周易口诀义》卷前黄签题“详校官江西御史臣龚骖文”。部册大的书,前后册黄签详校官会有不同,如文澜阁本《山西通志》前面几册详校官为主事杨炤,后面几册详校官为中书汪人宪。
▲图2 文澜阁本《古今纪要
北四阁本册末后护叶A面右下侧一般墨笔题“总校官(或覆校官)某职衔臣某某”“校对官某职衔臣某某”“誊录监生(或贡生或举人)臣某某”(见图4)。如文渊阁本《诗序》册末后护叶题“总校官进士臣朱钤”“校对官中书臣宋枋远”“誊录监生臣王宫”,《前汉书》册末后护叶题“覆校官中书臣冯培”“校对官中书臣王瑸”“誊录举人臣王天禄”。若有绘图的,则在誊录生后加一行,题“绘图监生臣某某”。北四阁本册末所题“校对官某职衔臣某某”是指缮书处分校官。凡自《永乐大典》辑出之书,大部分册末仅题誊录责任人,如《读易详说》文渊阁本册末题“誊录监生臣徐元秀”,《西汉年纪》文渊阁本册末题“誊录监生臣孙藩、誊录贡生臣吴寿康”。从文渊阁本、文津阁本《诗序》册末所题誊录、校对责任人的不同可证实北四阁本确非同时办理。

南三阁本册末后护叶A面右下侧一般墨笔题“总校官某职衔臣某某、某职衔臣某某”“校对贡生(或监生或生员)臣某某”(见图5),即题总校官2人、校对生1人。因为南三阁本的办理是雇觅书手缮写,付给誊录生抄资,故在书后不题誊录姓名。如文澜阁本《子夏易传》册末后护叶题“总校官编修臣吴裕德、江南道御史臣刘坤”“校对生员臣刘坚”,《周易集解》册末后护叶题“总校官检讨臣彭元珫、户部主事臣苏保”“校对贡生臣张谦泰”。部帙大的书,或前后总校官相同,校对生不同;或前后总校官不同,校对生相同。如文澜阁本《山西通志》册末所题总校官均为编修吴裕德、侍读学士玉保,而校对前数册为监生郑槐、后数册为生员梁宝绳;《史记》册末所题总校官有编修吴裕德、罗修源组合,有检讨彭元珫、编修罗修源组合,校对均为贡生张谦泰。
▲图3 文渊阁本《农书
造成南北阁本黄签及册末落款形式差异的,是因为南北阁本校订等办理方式的不同。办理北四阁本时,校订流程及人员数次变动。最初设分校32人,总校1人,但因总校仅1人“非但磨校势难遍及,即抽查亦力有未遑”[5],故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月添设覆校官16人。校对流程:缮写之书经分校官校对、覆校官覆校,由总裁、总阅等抽阅后进呈。四十二年(1777)又添设总校官6人,原覆校改司分校,校对流程改为:缮写之书经分校校订、总校覆勘、总裁抽阅后进呈。正因为校对流程的变化,才使得北四阁本册末落款有总校、覆校之区别。为了保证质量,四库馆制订《功过处分条例》并设功过簿,严格的考核使得《四库全书》册末留下许多誊录、校对姓名,得以让后人窥见当年办理之情形。按乾隆四十七年(1782)《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统计,前后缮书分校官(即册末所题校对官)有179人,总校官为仓圣脉、何思钧、王燕绪、朱钤4人。现据文渊阁本册末所题,总校官还有缪琪、程嘉谟、章维恒、杨懋珩、孙溶等。北四阁本于四十九年(1784)十一月告竣,所以校对官还不止这个数。

办理南三阁本时,永瑢等折云“此次添办之书,系雇觅书手,与誊录限以五年者不同……应责成各分校详慎校勘,如有错误即可随时驳换更改,归成全部,即交总裁、总阅等抽阅呈进,毋庸另设总校”[5]。虽原计划不设总校,但实际办理南三阁本过程中是设有总校的。据现存的文澜阁本册末所题姓名,总校有10名:编修吴裕德、吴敬舆、罗修源、胡荣、检讨彭元珫、徐鉴,户部员外郎(或主事)苏保,江南道御史刘坤,侍读学士玉保、侍讲(或赞善)恭泰;并以吴裕德、彭元珫为第一总校,即吴裕德、彭元珫分别与吴敬舆、罗修源、胡荣、徐鉴、苏保、刘坤、玉保、恭泰组合形成16组总校,每种或每册有总校官2名(见图5),第一总校或吴裕德或彭元珫。《吏部题遵旨将四库全书馆总裁等议处本》也提到承办续三份的侍讲恭泰、编修吴裕德既是提调又兼司总校。[5]为保证进度,从生监中拣选了24人,其中贡生3名、生员7名、监生14名,自备资斧充当校对。四十九年(1784)开始校办,五十二年(1787)校竣。参加校对的贡生陈煦、张谦泰,生员刘坚、刘堪、祝孝承、梁宝绳、胡纪勋、何天衢、席世臣,监生蔡本俊、戴蓥、童潜、谢扬镇、朱文鼎、王绶长、蒋和、胡又兰、汪农、马惪、刘淇、郑槐、梁承云22名被赐为举人(监生蒋光弼于五十一年乡试中举,贡生戴凤苞病故)。[5]后查出朱文鼎因在校办过程中未将李清《诸史同异录》删去而于五十二年(1787)三月革去举人。据现存的文澜阁本,册末很少见题“蒋和”,而其他23名校对生姓名轮流常见。
4 文津阁本《诗序》册末
《四库全书》缮写完毕后,又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重校,两次重校均是因为乾隆发现文津阁本的讹误、脱漏等。北四阁本第一次重校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五月陆续开始。文渊、文源两阁书重校由永瑢等负责,除天文、乐律、医书专派各该衙门人员外,每阁另派124人参与详校[5],除了原四库馆臣,还有一些是在京的大小官员,五十二年七月校毕。文津阁本第一次重校,主要由纪昀带领详校官前往热河办理,于五十三年(1788)正月校毕。文溯阁本第一次重校,于五十五年(1790)三月开始,由陆锡熊带领刘权之、关槐、潘曾起等详校官在盛京办理,并将重校文渊、文源、文津的详校册档作为查改依据之一。五十五年七月北四阁本第一次重校全部结束,这期间原办人员分别受到不同的处罚。北四阁本第二次重校在五十六年(1791)七月至五十七年(1792)五月间。

南三阁本重校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七月开始,五十五年(1790)六月结束[7],有200多名官员参与其事。江浙官员已领回的书由陆费墀照详校文渊、文源阁本的签改册档查改。其余贮于武英殿的“102050册”[5]由原校对生重校,再由重校文渊、文源阁本的详校官覆勘。除照详校文渊、文源阁本的签改原档查改外,其它别项错讹,也令逐一更正。重校后的南三阁本钤盖御宝,再陆续发往江浙。现存的文澜阁本中,有些册末所题校对姓名处有挖改,因由原校对生参加重校,故疑重校时挖改,以便于核查。
图5 文澜阁本《新书》册末
据卷前黄签, 文渊阁本详校官有侍郎李封、谢墉、刘跃云,太常寺少卿陈桂森,鸿胪寺少卿梁景阳,国子监祭酒觉罗吉善,国子监司业纳麟宝,宗人府府丞窦光鼐,监察御史邱庭澍、盛嘉佑、查善长、刘芬等数十人,还有其他职衔官员等等;覆勘官有莫瞻菉、许兆椿、孙球、温常绶、王坦修等。文津阁本详校官有庄通敏、陈木、常循、何思钧等,覆勘以纪昀为主。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拟赏文渊文源阁详校各员名单》(177人)[5]核对,文渊阁本等黄签上的详校官某某即重校《四库全书》之详校官。因为文渊、文源阁本重校完成后,许多详校官又去重校南三阁本,所以陈桂森、丁云锦、施朝干、邱文恺、范衷、徐如澍、查莹、曹锡宝、沈孙琏、曹坦等诸多详校文渊、文源阁本官员姓名也出现在文澜阁本黄签上。

不过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有陆续敕撰书等编入全书,然因诸多原因,有少量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七部《四库全书》基本完成之后才抄成。这些后抄成的书在校对办理上与以前抄成的书略有不同。如文渊阁本《御定千叟宴诗》于五十四年(1789)四月抄校完成,黄签上没有详校官,仅题“侍郎臣刘跃云覆勘”,因为五十二年(1787)重校文渊阁本时,此书还未缮写完成。又如五十四年正月完成的文渊阁本《明史》《尚史》,前仅有覆勘黄签,册末仅题总校官一行。文澜阁本《御定千叟宴诗》于五十五年(1790)七月抄校完成,册末题“总校官原任察院臣胡荣,校对举人臣胡纪勋”,总校官已减为1人。胡纪勋原为生员,因校南三阁本有功已于五十二年(1787)赐为举人,所以此本册末题“举人”而非“生员”。

▲文澜阁《四库全书》原抄本书影

参考文献:
[1]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42.
[2] 李卫,嵇曾筠,傅王露,等.[雍正]敕修浙江通志[M].浙江书局刻本,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卷106:28.
[3] 陆容.菽园杂记[M].文澜阁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丁氏补抄本),卷13:3.
[4] 谢旻,陶成,恽鹤生,等.[雍正]江西通志[M]. 刻本,1732(清雍正十年),卷27:8-9.
[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 徐光启,等.新法算书[M],文澜阁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丁氏补抄本),卷5:11.
[7]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13.
[8] 高宗弘历.御制诗五集[M].文澜阁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丁氏补抄本),卷17:5.

注:本文原载《图书馆杂志》(2017年第11期,总第319期),正式推送中内容有调整,已取得作者同意,特此致谢!




编辑制作 | 文澜文化

典  藏  中  华  文  化    分  享  古  人  智  慧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文澜书局
《文澜阁四库全书》及衍生产品的全球推广者。典藏中华文化,分享古人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