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话 |《无住词》: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文摘   文化   2024-04-09 09:41   浙江  

陈与义(1090年—1139年),字去非,号简斋,在洛阳长大,少年即有诗名,为南北宋之交著名诗人。如果说陈与义通过诗寻求的是与他志同道合的忧国者,那么他在词中,并不认为有人真正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他在词中透出的避世理趣,与诗中的关注现实、爱国忧民可谓一体两面。《无住词》收录于《文澜阁四库全书》第1537分册中。



▲《无住词》内页

陈与义(1090年—1139年),宋史有传,字去非,号简斋,为南北宋之交著名诗人。先祖居住在长安,到了曾祖父陈希亮的时候迁居洛阳。陈与义在洛阳长大,少年时就有名气,同辈人中没有能跟他相比的。当时洛中有“八俊”,其中陈与义以诗拔得头筹,被称为“诗俊”。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陈与义24岁,《宋史》记载他“登上舍甲科”,也即王安石变法中的“三舍法”2400人中最精英的100人。上等可以直接授官,于是陈与义被授予开德府教授一职,是学官的一种,相当于地方的公立学校教师,后来又逐渐升至太学博士,又做过秘书省著作佐郎、考官、司勋员外郎、符宝郎等等,也是负责教育、礼仪方面的事务。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他受到当时的宰相王黼牵连,被贬去陈留(在今河南开封)监管酒税。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时,陈与义仍在陈留,于是举家南迁避难。靖康之变是宋由北入南的转折,同时也是陈与义官场的转折。北宋时,陈与义所任官职几乎都是学官,北宋政和年间,陈与义曾因一首《墨梅》绝句得到过宋徽宗的赏识,“擢置馆阁”,虽被提拔,但仍然没有脱离掌管图书经籍和史书编修的地方。宋室南渡之后,陈与义辗转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终于来到绍兴,立刻成为兵部员外郎,之后又历任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湖州知州、给事中等职,直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然而,即便他官做得大,于政事上也确实没有什么建树,以至于《宋史》将其归入《文苑》中。据记载,他在当时南宋的主战派(丞相赵鼎)和主和派(高宗)之间扮演折中的角色,为赵鼎所不喜。

 清光绪十四年汪氏振绮堂刊本《宋六十名家词》中收录的《无住词》

与他在政绩上的不温不火比起来,陈与义的诗名得到了后人很高的评价。南渡之前,陈与义的诗清新明快,描写山水和闲适生活;汴京破后,陈与义辗转南渡,他的诗也染上沉郁色彩,但同时存有雄浑之气,有杜甫遗风。相较于同样在南北宋之交诗坛中占主导地位的苏轼和黄庭坚,陈与义这个名字并不为大家熟知,但他自成一格,在苏、黄之外独辟蹊径,严羽《沧浪诗话》称为“简斋体”,兼具奇壮与明丽,如《观雨》: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看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脚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陈与义的词虽然写得不多,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语意超绝”,“吐言天拔,不作柳亸(duǒ,下垂)莺娇之态,亦无蔬笋之气”,每一首都值得流传。《无住词》收录陈与义的18首词。宋胡稚的《简斋诗集三十卷附无住词一卷》中写到,湖州青墩镇(应是今桐乡西北青镇)僧舍名为“无住庵”,陈与义在绍兴年间请辞,寓居于此,后被召,一年后又回到此地,在此病逝。因而所作的词结成集子,以“无住”为名。其中《法驾导引三首》稍早,当代学者闵定庆认为大约作于宋徽宗宣和年末。《法驾导引》有序言,说曾有道人带着一个黑衣少女在街市上,道人买酒独饮,少女唱歌劝酒,一共9首,歌词都不像是人世间的人能写出来的,于是有人记录下来问另一个道士,道士惊曰:“此赤城韩夫人所制水府蔡真君法驾导引也,乌衣女子疑龙。”由此可见,《法驾导引》是道教歌曲,而陈与义听说这个故事,模仿填了三首词,有他前期诗风的空灵洒脱。
其一·朝元路,朝元路,同驾玉华君。千乘载花红一色,人间遥指是祥云。回望海光新。

其二·东风起,东风起,海上百花摇。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归路碧迢迢。

其三·帘漠漠,帘漠漠,天淡一帘秋。自洗玉舟斟白醴,月华微映是空舟。歌罢海西流。

▲《无住词》内页

 清光绪十四年汪氏振绮堂刊本《宋六十名家词》中收录的《无住词》

其余的词则作于南渡之后。跟南渡后的诗相比,词意更显凄凉,词中常见“孤”、“空”、“尽”等语,似乎自离开故乡之后,总在道中,身后是不可归的来处,前方也没有可以寄身的安心之所。建炎四年(1130年)寒食节,他在邵阳紫阳山(今湖南邵阳)避乱,借住在妻周氏家族中,写下一首《点绛唇》: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愁无那。短歌谁和。风动梨花朵。

寄人篱下,听不懂当地的乡音,也无人与我唱和。竹篱外一片茫茫,阻断了寻找新火的希望,只能拘在这一院之内,看风吹动枝头的梨花。

 清光绪十四年汪氏振绮堂刊本《宋六十名家词》中收录的《无住词》

但是同时,他的词中不免透出避世的理趣,与诗中的关注现实、爱国忧民又可互参。建炎三年(1129年)陈与义为了避寇入洞庭,写下两首《登岳阳楼》诗,以及《忆秦娥》《临江仙》各一首。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我们对第一首比较熟悉,讲的是他登上岳阳楼怀古。当年吴国蜀国争夺的要地,今天我在暮色中看到,又想到山河也正在历经磨难。三年逃难万里,鬓发早白,无限悲凉。第二首接在第一首之后,写的是归程中的风景,没有明写忧国忧民的愁绪,我们却能在他赞美洞庭风光的背后触碰到他只能观景排忧的无奈。
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无住词》内页

相比于《登岳阳楼》的由景及情,从洞庭的盛景写雄浑的悲情,这两首词的重点不在写景,而在于抒发一些不够宏大,却足够深刻悠远的愁绪,也因此更引发人的哲思。兴亡离合,但波涛终有平静的一天。酒杯的深浅与去年并无二致,却因为人事变迁而似乎起了变化。如果说陈与义通过诗寻求的是与他志同道合的忧国者,那么他在词中,并不认为有人真正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他是早生华发的孤客,无人知他见到榴花时想到的过去繁华声色中穿着鲜艳红裙的舞娘,只有在无酒的端午,咏罢楚辞,掠过的清风罢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清光绪十四年汪氏振绮堂刊本《宋六十名家词》中收录的《无住词》

在陈与义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他在诗中要“群龙洗甲兵”(《观雨》),要“稍喜长沙向延图,疲兵敢犯犬羊锋”(《伤春》),感叹“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以事走郊外示友》)。而在词中,他却自陈这二十余年的雄心壮志不过是梦一场,甚至没想到自己还能活到现在。无论是过去在洛中的流月杏花疏影,还是今天的江南小阁,世事无常却有常,只有渔父还在唱那亘古的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留言联系。


编辑制作 | 文澜文化

典  藏  中  华  文  化    分  享  古  人  智  慧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文澜书局
《文澜阁四库全书》及衍生产品的全球推广者。典藏中华文化,分享古人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