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民族融合视域下榆林传统地毯图案装饰特征分析

学术   2024-08-30 15:09   四川  


广稿


稿广




文献引用格式:徐训鑫.民族融合视域下榆林传统地毯图案装饰特征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24,46(7):48-53.

         

 

民族融合视域下榆林传统地毯图案装饰特征分析

徐训鑫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西安710048)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22ND132)

作者简介:徐训鑫(1977—),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纺织品艺术设计。

         

 

摘 要:榆林传统地毯是我国地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域特征强,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以榆林传统地毯图案的装饰特征为切入点,采用分类法对其图案的设计素材、色彩特征、构成特点、内涵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发现榆林传统地毯图案装饰特征的形成与当地多民族融合有着直接的关系,多元文化特点赋予了其图案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榆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为我国西部地毯发展史以及陕北民俗文化和工艺美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榆林地毯;地域文化;图案

         

 

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2],栽绒地毯技艺陆续传入榆林地区,并与周边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该地区多民族、多文化的装饰特点。榆林栽绒地毯以天然纤维棉、毛为原料,使用手工纺纱,天然染料染色,配以“8”字打结方式形成紧密的绒头[3]。近几年来有关学者对榆林传统地毯的关注越来越多,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出现。从分类学的角度,结合相关图像和实物资料对榆林传统地毯图案装饰特征进行分析。    

1 榆林地区多民族文化特征

榆林地区地处陕西北部,邻近内蒙古,自古以来有着多民族融合的迹象。据史料记载,从商到元时期,先后有俨狁、熏育、匈奴、乌桓、鲜卑、羌、柔然、突厥、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与汉民族长期杂处融合在一起[2]。明朝时期实行的屯军戍边和迁民实边等政策,使得山西、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人口涌入榆林,形成了新的人口群落。清朝时期,为恢复当地经济和增加人口,政府准许蒙古牧民入居榆林长城北带的“蒙汉禁留地”内游牧。长期的民族融合和人口流动,形成了榆林地区多民族文化特征。其中榆林传统地毯就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榆林地区多民族杂居融合的特点,促使当地多宗教信仰并存的现象出现[4]。如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道教、佛教传入相对较早,对榆林地区影响最深,当地寺庙林立,这同蒙古文化与汉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5]。这一特点体现在榆林传统地毯图案中庙宇与佛塔元素的运用。

2 榆林传统地毯图案纹样

榆林传统地毯在设计素材上吸收了中国书画、丝绸、陶瓷、青铜器、建筑、刺绣等其他传统艺术[6]的精华以及草原民族崇尚自然的元素,形成了独具榆林地域特色的地毯文化。根据图案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

2.1 几何纹

榆林传统地毯的几何纹主要有回纹、卍字纹、盘长纹、拐子龙纹、如意头纹、联珠纹(表1)。回纹、卍字纹、如意头纹、联珠纹由于其连续性好,一般直接以二方连续形式运用在地毯的边饰上。拐子龙纹在榆林传统地毯中主要与牡丹花结合进行组合运用。盘长纹、拐子龙纹可以单独或结合边框装饰线以角花的形式运用。这些几何纹由于造型相对简洁,蒙汉文化特征明显,又具有很好的连续性,所以常被用于地毯大小边的装饰。    

2.2 动物纹

榆林传统地毯中的动物纹样非常多,主要包括鹤、鸳鸯、凤凰、孔雀、金鸡、蝴蝶、蝙蝠、鹿、牛、马、驴和骆驼(表2)。这些动物纹样具有一定吉祥寓意,在榆林传统地毯中它们很少被单独运用,一般以2种或多种素材组合进行搭配运用。如鹿与鹤的结合,寓意为六合同春;凤凰、孔雀、金鸡与牡丹花结合,寓意富贵荣华;鸳鸯与荷花、蝴蝶的结合,代表爱情和和美美;蝙蝠与寿桃结合,寓意福寿;牛、马、驴一般与牧童、文人结合,代表耕读文化。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动物纹的不同组合运用可以形成丰富的吉祥寓意。在榆林传统地毯中主要用于毯心地的装饰,表达美好愿望。    

2.3 植物纹

榆林传统地毯的植物纹有牡丹花、荷花、梅花、兰花、菊花、竹、梧桐树、松树、灵芝以及果实类的石榴、桃子、佛手(表3)。其中牡丹花运用最多,形式也多样,有折枝牡丹花、缠枝牡丹花及自然生长的牡丹花。运用时可以与拐子龙纹结合作为边饰,也可以和织锦纹、博古纹结合作为毯心地的装饰,表达锦上添花、富贵平安等不同的吉祥寓意。梅花、兰花、菊花、竹作为“四君子”,一般在榆林传统地毯中以开光的形式作为边饰,或作为毯心地主体图案的辅助图案进行搭配表现。桐树、松树、灵芝一般和鹿鹤组合,寓意六合同春。荷花主要和鸳鸯组合,表达情感和和美美。石榴、桃子和佛手组合寓意多子、多寿、多福。

   

2.4 风景纹

风景纹是榆林传统地毯区别于国内其他地毯的一个主要特点。采用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画面中一般有山、流水、小桥、人家、渔樵耕读、庙宇、亭台、楼阁、祥云、太阳等(表4),具有江南美景的特征。风景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2种:一种为开光式,另一种为满铺式。榆林传统地毯风景纹的主题表现主要有3类:一是古代农耕文化的渔、樵、耕、读4种职业的开光式表现;二是当地民众去拜佛场景;三是牧童骑牛吹笛图。这3类风景纹中都会出现祥云和太阳元素,这应该和蒙古族的自然崇拜有关,也是榆林传统地毯风景纹的一大特点。

2.5 人物纹

在榆林传统地毯图案中,人物纹主要表现的是我国农耕时期的渔、樵、耕、读[7]与牧童放牛等生活情景(表5)。他们在地毯中的表现主要以风景的形式出现,组成

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渔、樵、耕、读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作为中心夔龙装饰,也可以作为开光散点装饰,或者和其他纹样进行组合装饰。牧童放牛图案特点鲜明,主要描绘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一幅悠闲、无忧无虑的美好场景,令人向往。另外,榆林传统地毯中的人物纹还有对普通民众前往寺庙拜佛祈祷场景的描绘,也体现了榆林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6 器物纹

器物纹主要有博古纹、四艺纹和织锦纹(表6)。其中博古纹有瓶子、香炉、茶壶、玉器、博古架、笔筒、如意、花盆、杯子、铃铛、钱币、太湖石等;四艺纹为琴、棋、书、画,代表4 种才艺,一般和博古纹组合运用,也有单独运用。暗八仙为八位神仙的兵器,主要有扇子、鱼鼓、减、葫芦、笛子、花篮、阴阳板、荷花,一般以开光形式表现。织锦纹与折枝牡丹花结合,意为锦上添花,主要用于毯心地的装饰。

3 榆林传统地毯图案的色彩特征    

榆林传统地毯的色彩最具地域特点(表7),由于蒙古族的蓝色崇拜,所以在色彩运用中,蓝色始终是榆林传统地毯的经典色彩。从整体色调来看,榆林传统地毯的色调主要有2类:一类是冷色调,主要以蓝色为主色调,常以淡雅稳重为特点,以不同色阶的“二兰、三兰”最为闻名;或以蓝色为主调,以其他暖色为辅形成的色彩搭配,如蓝底绿红配、蓝底黄红配、蓝底绿红褐配、蓝底黄绿配、蓝底灰褐配等。另一类是暖色调,榆林传统地毯暖色调较少,在其色彩配置中,主要采用红色或黄色为底色的主色调,多用于寺庙地毯中,表达祥瑞吉庆的气氛[8]。如红底黄绿配、红底黄蓝配、黄底蓝绿红褐配等。榆林传统地毯中的红黄2色,因其受中原文化富贵及典雅氛围的影响,并以佛教的形式表现,表达了榆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榆林传统地毯主要采用当地的草本、木本的根、花、果实为天然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如黑豆皮染黑灰色,橡树果壳染棕色,荔木、红花染红色,槐籽、黄柏染黄色,乌拉叶、兰靛草染蓝色等[9]。其颜色纯正柔和,持久耐用,色泽独具一格。受到植物染料的限制,榆林传统地毯图案在色彩套色的运用上不是很多,但色彩简练且有独特的地域特征。    

在榆林传统地毯的毯背上可以看到每隔10道就织有一道彩色纬线,颜色常为红、蓝2色,这也是辨别榆林传统地毯的简单方法之一。

4 榆林传统地毯图案的构成特点

4.1 边饰图案

榆林传统地毯边饰图案的选择有自己的地域特点,这也是榆林传统地毯与国内其他地毯的区别之一。由于榆林地区处在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汇处,所以榆林地毯在装饰上融汇了草原民族和汉民族的装饰元素。边饰图案主要有回纹、卍字纹、盘长纹、如意头纹、拐子龙纹、牡丹花纹、联珠纹以及开光式博古纹等。一般“二兰、三兰”类的地毯,大边采用“卍”字不断头作为装饰,内边为回纹,具有草原文化特征。其他类型的地毯大边饰有拐子龙纹和折枝牡丹花组合图案、缠枝牡丹花图案、暗八仙图案、散点开光式博古纹图案、散点开光式梅兰竹菊图案、如意头图案等。小边主要以回纹、卍字纹、联珠纹为装饰,部分以拐子龙纹与折枝牡丹花组合为装饰。

榆林传统地毯边饰装饰特点为外边素边,大边主要为组合图案,内边为小边装饰,其中边饰数最多可以达到5条。

4.2 毯心图案

4.2.1 开光式

开光式是传统陶瓷和建筑装饰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形式(图1),是用特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一定的装饰外形,使主题图案明确、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榆林传统地毯图案开光的画面很好地结合了当地“榆林式”[8]建筑装饰的池子边框形式(瓷器中叫开光式),把要表现的内容装饰到池子边框内。每个开光装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它们互不相连,独具自身的完整性。在构成上以散点式或离心式布局,形成自己的地域装饰特征。    

图1 开光式

在榆林传统地毯开光形式中,主要有几何形开光、器物形开光、花卉形开光、切转角形开光[9]。常见开光构图中的纹饰题材可以分为3大类:一是博古纹,包括瓷器、玉器、香炉等;二是琴棋书画、渔樵耕读纹;三是风景纹,画面结合山水、亭台楼阁、树木、人物、动物等,有驱晦辟邪和祈求吉祥美好寓意。

4.2.2 锦上添花式

锦上添花式是榆林传统地毯图案构成形式的一种,也是榆林传统地毯区别于其他区域地毯的一大特点。该形式主要用于装饰毯心地,底纹采用经纬分割线形成的锦纹,上面以散点折枝牡丹花进行组合(图2)。或织锦纹结合牡丹团花图案或周围散点牡丹花纹组成。该形式使地毯风格庄重高雅,图案丰富又落落大方。在布局中常以满铺纱-锦纹的形式为底,上面再结合散点牡丹花卉表达锦上添花的寓意。    

图2 锦上添花式

4.2.3 风景式

榆林传统地毯中风景纹的表现手法就更像是绘制一幅山水画(图3)。其元素以自然之山水、小桥、蓝天、白云、亭台、楼阁、人物、太阳等能表现生活气息的图案为主。如渔樵耕读图案与普通民众的拜佛图装饰,既融入了中国画的美学意境,又反映了陕北榆林人民对美好大自然的崇拜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风景纹的画面装饰布局既可满铺,也可局部开光。

图3 风景式    

榆林传统地毯图案的构成,除开光式、锦上添花式、风景式[10]3种最具地域特点的构成以外,还融入了独立式、对称式、组合式。这些都是满足榆林地区普通民众审美需求的装饰形式。

5 榆林传统地毯图案的内涵

榆林传统地毯是中国手织地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图案深受我国宗教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榆林地区位于中国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汇处,在历史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榆林地区多次被外来民族侵略和统治。长期以来,蒙、满、汉、藏、回等多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形成了榆林独特的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具体表现有:(1)榆林传统地毯是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结晶。其丰富的传统图案寓意,蕴含了各民族之间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的祝愿。(2)榆林传统地毯是雅俗艺术相互交融的共同体。其图案中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等具有文人特质的高雅艺术与民众拜佛、渔樵耕读等普通民众的劳动情景组合在一起,形成雅俗共赏的特征。(3)教化寓意。榆林传统地毯中采用开光式描绘的拜佛情景、四君子及四艺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体现了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以及对下一代的希望寄托,满足了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使人们在使用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被教化。

6 结束语

通过对榆林传统地毯图案装饰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民族融合下榆林传统地毯图案有自己特定的表现形式。其色彩质朴,构成特点明显,内涵寓意深厚,是榆林地区多民族人们相互交流、融合的智慧结晶,展现了榆林人民勇于创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0247





|20247





fzkjjz

稿https://scfk.cbpt.cnki.net/

fzkjjz@163.com




广稿

稿广



CACNKI
ISSN 1673-0356CN 51-1680/TS
62-284



品牌企业推荐阅读:三枪品牌简介




纺织科技进展
宣传《纺织科技进展》杂志,搭建作者、读者、编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投稿官方网站http:www.fzkjjz.com,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