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为月刊,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文献引用格式:林晓云,苏敏茹.智能数字化时代“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J].纺织科技进展,2024,46(5):66-70.
智能数字化时代“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林晓云,苏敏茹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项目(2022KCSZJG03)
第一作者:林晓云(1973—),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纺织教育教学改革。
摘 要:智能数字化时代,充分利用移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到教学优势互补,实现课堂翻转。以“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课程中“平纹地小提花”组织为例,介绍课前通过智能终端推送单元教学目标、情境设计、提花教学微资源和练习任务,课中线上平台积分,线下织物模拟与试织攻克重难点,课后整改总结试织经验,教师线上评价和生生互评。智能数字化可实现线上全过程留痕评价,有效提高线下课堂活跃度。
关键词:智能数字化;线上线下混合式;平纹地小提花;线上评价
随着高校校园无线网全覆盖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使用,为学生创造平等、开放、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教育教学资源,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课题。教育部资源库的推广与建设,为教学智能化提供了保障。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进行学习,是高校教学的重要改革课题。
1 智能数字化时代教学特点
以智能手机等做为便携式联络工具,成为智能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利器[1]。在传统高职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偷偷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也曾采用各种手段限制学生上课带手机,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堵不如疏,如何利用好这种实用轻便的教学利器,让其为教学服务,成为教师教学思考的重点。
2 智能数字化时代移动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受课时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即使有很多学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的教师,但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教”出专业技能很强的学生,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以智能数字化时代移动智能终端为依托的教学模式[2],遵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宗旨。教师是引导者,依托项目布置可执行、可检测的教学任务,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课程进行项目化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构建和教学资源的整合。课程资源按照三段式教学规范,一般分为课前学习资源推送、课中教学导学、课后提升3个部分[3]。
教师通过移动智能手机在课前发放课程目标及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观看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教学微课等教学材料[4],完成线上可进行的市场调研、线上知识小测验,用平台对上节课后作品进行线上生生互评、企业教师评价等。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为线下教学做好准备。通过碎片化时间,学生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用1台智能终端设备反复观看教学微视频、教学微动画等教学资源,逐步消化和吸收知识,达到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个性化教学的目的。“互联网+”时代的教学[5],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通过互联网推送单元知识小测验,学生学习效果可以及时反馈,教师可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课堂上,学生对课前教师推送的知识有疑惑、不理解的,可带着问题向教师请教、讨论,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实践专业技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创新,从而将专业技能内化成自己的技能。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导学习的整个过程,移动智能终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基于“互联网+”智能移动手机的教学,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课堂翻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进行了互换,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专业技能训练。这种课堂翻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动力,培养了学习积极性,学生体验到了专业学习的乐趣,提高了成就感,增强了课堂时效,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效保证在有限的专业教学时间里,学生能够吸收和实践更多的专业知识。
智能数字化时代,利用智能移动手机进行课后课程延伸、学习效果检测和跟踪学习进度非常方便。哪些学生完成了作业,哪些学生未完成作业,哪些题目做错以及错误率一目了然。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端查看哪些同学没有提交作业,进行作业催交,方便快捷,省去了学习委员手动查作业的烦恼。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平台进行学生抢答、教师选答,并给予答对积分错答扣分、讨论、练习上传等教学活动记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通过在线讨论等及时记录学生课堂参与情况,期末可以得到每位同学的期末学习成效评估报告,将过程考核纳入期末考核。可见“互联网+”时代智能移动端进行课堂翻转的教学模式,可方便地整合教学资源和实践条件,发挥过程考核能随时记录学生成绩的优势,达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势互补的目的[6]。
3 智能数字化时代“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课程教学设计
“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主要课程之一,约为80课时。该课程先修课程为“纺织材料与检测”,后续课程为“纹织CAD设计”等,按照项目化要求整合为“分析与试织三原组织”“分析与设计变化组织”“分析与试织提花组织”“分析与试织双层组织”4个教学项目。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能识别并命名纺织市场上常见面料,能分析面料组织并绘制组织图和上机图,能进行织物仿样设计和创新设计。相比传统的固定教室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建设内容和体系更加丰富和立体。
在 “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很方便地推送,学生利用“互联网+”移动手机在课下通过碎片化时间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自我检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完成必须面对面才能进行的教学。以“平纹地小提花”教学任务为例,本单元安排4课时,2课时理论和实践教学,2课时小样试织纯实践教学。以学银在线为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的三段式教学。
3.1 课前资源推送
3.1.1 学习目标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并通过学银在线线上平台课前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
(1)单元教学能力目标
①识别平纹地小提花织物组织面料。
②会分析平纹地小提花织物组织,并绘制组织图和上机图。
③会对小提花织物面料进行仿样设计,绘制组织图和上机图。
④会进行创新设计。
⑤能对创新设计产品进行小样试织。
(2)单元知识目标
①掌握提花织物命名方法。
②掌握小提花组织图和上机图的绘制方法。
③掌握小提花创新设计的常规方法。
④掌握多臂织机小样织机的操作方法。
其中②、③为教学重点,③为教学难点。
(3)单元思政素养目标
①织机操作要按照规范放置零部件,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安全意识,融入吃苦耐劳的教育。
②团队合作绘制提花组织图,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③ 绘制组织和制定工艺单,要求仔细认真同组核对,树立“一经之错,十万损失”的防损观念。
3.1.2 学习任务单
(1)教师线上发放按照教学能力目标设定的单元任务单和任务驱动的情境描述,要求学生识别提花组织面料,可到市场购买或其他方式使2人一组取得提花织物。
单元情境描述:织造公司接到如图1所示的提花织物仿样设计和提花创新设计织造任务。师傅吩咐技术科小王分析织物后、制组织图和上机图进行仿样设计,然后模仿这块织物的花型进行创新组织设计。请帮小王完成仿样设计和创新设计的任务,加布边绘制上机图,准备小样试织。
图1 提花织物
(2)发放小提花组织图和上机图绘制微视频,微视频可暂停、快进、后退、回放,可按学生要求做到“一对一”的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发放简单的提花组织绘制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将绘制的织物组织图和上机图上传到网络平台,以检测学生通过微视频对小提花组织绘制的掌握情况,从而督促学生观看教师微视频,并理解掌握视频中组织图和上机图绘制方法。
课前推送内容,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原则,教师的任务只起到引导把控作用,通过教师推送的图片、动画、微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学生完成小提花组织面料的识别、面料命名、组织图绘制等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发放小提花组织绘制练习,可实时掌握每位同学的学习进度和对该单元课程的掌握情况,为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辅导做好充足的准备。
3.2 课中导学
借助信息技术赋能,线上教学无限循环、反复学习的优势,线上教学为线下教学夯实基础,留痕迹;线下课堂教学是教学主阵地,为线上教学梳理重难点,提供实践教学指导,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无缝连接,互相联动,深度融合[7]。线下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对重要知识点如提花织物组织图和上机图的绘制方法、提花织物分析方法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动手分析实操攻克教学难点;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工艺单制作、提花织物创新设计讨论、提花织物CAD模拟、提花创新设计和小样试织等。线下教学活动安排如下。
3.2.1 课前效果检验
教师发放与平台上任务对接中相同或类似的来自企业的提花组织织物,要求学生对织物命名。
3.2.2 重点知识巩固
教师选择情境描述中一个提花小花型讲解绘制要点,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根据绘制要点绘制整体花型组织图和上机图,并上传至学银在线平台,对线上教师布置的提花组织图绘制错误的给予修正,教师及时通过线上平台打分并纠正。
3.2.3 难点实操攻克
根据组织图绘制方法举一反三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购买的织物小样,根据教师讲解的创新设计方法结合手中织物小样及情境,确定提花组织创新设计方案,进行织物创新设计,绘制组织图和上机图,制作PPT,课堂汇报创新方案,教师对创新方案给予评价指导,记录课堂分值。
3.2.4 计算机模拟与试织验证设计
设计的织物上机图在浙大经纬多臂织机软件上模拟,在小样织机上织造幅宽为4cm 的织物小样,将自己的设计稿瞬间变成可视可触摸的实物,达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的目的。
课堂活动可通过线上平台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时给予留痕赋分:通过摇号选答,答对1分,答错扣1分;抢答,答对2分,答错不扣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创新方案或小组讨论结果上传平台,每生每次1分。
通过这些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学生翻转了课堂和学习习惯,成为课堂的主动者,对小提花组织织物识别、提花组织绘制等,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学习,为线下课堂学习打好学习基础。织物分析与创新设计、织物试织等必须面对面交流才能完成的任务在传统课堂上完成。通过“互联网+”的教学设计,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平纹地小提花织物的组织创新设计原则,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3.3 课后提升
课后教学是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强大统计功能,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准确追踪,该单元课后教学追踪为要求学生线上提交织物创新小样试织作品、小样失败原因和整改方案,由学生对班内同学小样试织作品线上打分,进行生生互评;企业指导教师线上对学生小样作品进行打分,上课教师对作品线上打分。
通过课前资源推送、课堂导学、课后提升可以看出,智能数字化的混合式教学不是摒弃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而是将信息化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课堂中学生的身份发生了翻转,通过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由被动接收者变成了主动获取者,课堂内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吸取知识变成了师生讨论、答疑、解惑、PPT展示、小样试织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方式。
3.4 单元学习成果考核方案
课程采用全过程数据采集与评价方案。该单元过程考核为线上平台赋分与线下赋分,线上平台赋分又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赋分,课前和课后为线上赋分,课中分为课堂活动参与记录赋分与线下小样试织标准规范和劳动态度考核赋分;线下赋分由教师打分上传平台自动计算,此项赋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该单元各部分赋分表比例设计见表1。
4 构建智能化线上全过程考核评价方案
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可实现线上教学及时留痕的特性,构建多元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评价体系。实行全过程线上留痕考核与线下小样试织、线上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方案,多元评价所占百分比以及所获成绩学生可以随时线上查阅,动态可视。期末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方式比例为线上过程考核40%、线上期末考核30%、小样试织30%,课程4个项目线上过程性考核各占25%,学生学习记录、参与讨论、课堂活动、作业等过程考核统计,由平台自动赋分;小样试织考核织物创新性、布面效果及多臂织机操作规范性和劳动态度。图2为该课程设计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方案[8]。
图2 全过程考核评价方案
5 智能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效果反馈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翻转了课堂,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良性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该课程教学一期线上资源页面浏览量达到281544,一期线上累计互动次数2203。学生课堂活动积分满分20分,学生最高可达19分。图3为一期学生积分比例情况。
图3 一期学生积分比例
6 结束语
通过移动网络技术为媒介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即时性便捷性,突破时空的交互性,为混合式教学和课堂翻转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教师要按照信息化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前教学内容的推送和实时监控与推动,课中解决学生不懂的疑难问题并进行面对面讨论,课后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追踪完成单元课程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见《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
品牌企业推荐阅读:三枪品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