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唐代襦裙服装结构设计与数字化三维复原研究应用
学术
2024-09-13 15:18
四川
本
刊
为
月
刊
,
欢
迎
广
大
作
者
踊
跃
投
稿
!
欢
迎
订
阅
!
欢
迎
投
稿
!
欢
迎
刊
登
广
告
!
文献引用格式:
余雷,马杰,陈海英,等.唐代襦裙服装结构设计与数字化三维复原研究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24,46(8):38-44.
唐代襦裙服装结构设计与数字化三维复原研究应用
余雷,马杰,陈海英,胡晓东*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武汉
43007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3YJA760115)
第一作者:余 雷(1997—),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结构创新研究。
*通信作者:胡晓东(1969—),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结构创新研究。
摘 要:唐代文化因交融而绚丽丰富,其服饰文化更是如此,作为唐代女子日常穿着的代表性服装———襦裙,其研究目前以壁画、陶俑和画卷等二维性方向为主。从结构剖析入手,建立襦裙三维数据,还原襦裙立体结构形态。采用文献、试验、实践等研究方法,对襦裙版型、面料纹样以及服饰妆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复原,通过三维软件进行立体化展示,得到完整的唐襦裙三维展示效果,以此希望为传统服饰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提供新思考。
关键词:唐代襦裙;结构;三维复原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作为不同时代文化具象的体现,传统服饰的变迁映衬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由于服饰类文物保存难度大、修复精准要求高等问题,对其研究存在很强的限制性条件。目前对唐代女性服饰文化的研究比较成熟,但针对唐襦裙服饰这单一品类的研究并不多。陶辉等[1]学者结合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襦裙的艺术特征与成因进行探析;石美华[2]通过发掘简报与图像资料等文献对襦裙的变迁与发展做出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于唐代襦裙的结构数据问题,刘翔等[3]利用比例换算方法结合3D试衣软件推测出乳下高腰襦裙的结构数据;苏亚兰[4]结合襦裙结构款式进行现代化创新设计,为襦裙服饰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上述针对襦裙的研究成果多从壁画与画卷的角度作为出发点,然而依据实物这一基点进行研究有待丰富,推测其原因在于能完整保存到现在的唐襦裙服饰实物较为稀少。
该研究认为通过对唐襦裙进行三维复原,能从新的角度对襦裙这一品类进行更好地研究与传播。现在三维虚拟服装软件较为成熟,对于传统服饰进行尝试性三维复原已有一定的成果。对唐代襦裙进行结构研究以及三维复原,同时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完成唐襦裙的三维建模。由唐襦裙这一品类服装三维复原的研究方法延伸到整个唐代女性服饰甚至整个传统服饰的复原,有利于对传统服饰的研究,以及对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播。
1 唐代襦裙的服饰演变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辉煌的时代之一。唐代建立的289年间,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随着丝绸之路的重新打通而变得繁荣,随之带来的则是异域文化与华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唐朝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作为其政治主张。因此,作为东西文化交流产物的代表,服装在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出融汇与吸纳特点,特别是妇女的服饰,相较于前朝的服饰,在继承了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吸纳异域服饰特征,衍生出极具时代性的服饰,充分体现了唐代服饰文化的绚丽多姿。其中,唐襦裙便是这种文化融合所衍生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样式。
1.1 襦裙的发展与演变
襦裙形制为上衣下裳,作为唐代妇女最常穿着的服装,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襦裙的变化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东汉时,妇女的典型服饰有2大类:一类是深衣制,一类则是襦裙。襦裙,上襦短小,其衣长仅到腰部,分单夹二式,下裙长至地面;三国时期,东吴妇女的穿着出现变化,此时襦裙为上长而下短;到了魏晋时期,由于魏晋“玄学”对服饰的影响,此时的襦裙特征是上俭而下丰,上衣短小,下裙宽大,交领上襦,束腰较紧,并且出现了腰线较高甚至到腋下,裙束襦外的交领大袖衣,也有近似于隋,腰间有垂裳的窄袖合领衣;隋朝时期,服饰在品类和款式上基本与南北朝相似,百年战事破坏了社会生产,隋文帝杨坚禁止奢华,力行节俭,表现在女装上则是非常典型的小袖长裙,腰线提高到胸部,腰线的提高改变了整体的造型,使女性显得修长婀娜。总之,随着朝代的更替,妇女服装“上襦下裙”服饰风格的转变集中表现在腰线位置与裙长的变化。
1.2 唐代襦裙的结构特点
襦裙作为唐代妇女日常穿着最为频繁的服装,其服饰风格根据唐朝的兴衰大体上也可分为3个阶段,即初唐、盛唐和中晚唐。
白居易的诗《上阳白发人》中“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则是初唐时期襦裙最好的写照,小袖短襦,下裙上至胸部高处,经过腋下而系合,披披帛,其材料通常为轻薄的纱罗,在整体的形制上虽然继承隋朝但有自身的发展。
“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则代表了盛唐时妇女服装造型。随着当时审美的变化,妇女的体态逐渐丰腴,相对应服装也产生了变化,上襦不再仅限于短衣窄袖,衣袖变得宽大的同时,肌肤裸露的部分也有所增加,这是其他朝代前所未有的。同时上襦在款式结构上也出现了变化,出现了直领、交领、坦领、圆领和鸡心领等造型样式[5]。下裙通常系扎在襦衫之外,根据上襦的搭配,下裙也有着乳下高腰线,自然腰线与低腰线的款式相搭配,盛唐时期的襦裙在变化上更加大胆且富有创造力[6]。
中晚唐时期,由于国力的衰退,表现在襦裙上则是用愈加肥大宽博的款型来修饰身体。外穿的袍服袖子甚至大到与衣身的维度相近,出现了广袖甚至袖垂至地面的款式,整体上呈现一种虚浮之态[7]。
综上所述,造型的变化与发展,以及款式的丰富化,造就了唐襦裙瑰丽且华美的服饰特征,并且这种服饰演变也成为唐代服饰文化的重要支柱,形成了唐代襦裙文化所独有的代表性特征。
2 唐代襦裙三维复原流程
服装的3D虚拟呈现技术是通过在软件中选取合适的人体模特,将在CAD软件中预先制作的纸样导入3D软件,并且进行缝合从而展示出人体穿着该纸样的服装效果。随着软件的快速迭代升级,如今许多公司都已经推出了功能完备的服装缝制模拟呈现软件。当下,服装的3D 虚拟呈现技术软件主要有有CLO3D、Optitex和Style3D等,其中CLO3D 是由韩国公司首先开发推出,也是目前时尚行业普遍使用的软件之一;Optitex软件是由美国的EFI公司开发;Style3D 软件由中国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热度和市场占有率处于快速上升阶段[8]。这些三维虚拟软件的技术原理是将纸样在虚拟软件的模特上进行模拟缝纫、位置安排与调整,达到服装的虚拟三维呈现效果。这种将传统服装通过三维虚拟技术来呈现的渠道,相比于传统观察发掘的服装原件,无论是面料的色彩与纹样还是结构与穿着,三维虚拟服装在呈现上更加直观。这不仅对保护发掘服装原件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能够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来更好地弘扬传统服饰文化。
2.1 服装三维复原前期准备
襦裙三维复原前期准备的关键之处,在于所复原服装的结构与尺寸数据必须准确完整。在软件中,无论结构与数据多特殊,软件都可以根据版型尺寸数据通过缝纫处理呈现出来,因此服装的结构与尺寸数据必须准确无误,以确保整个三维复原工作的科学性。其次由于3D软件操作处理的服装是最基础的白模,对于所复原的服装面料、色彩及其纹样则需要提前进行研究和提取复原,以此用3D软件进行色彩的覆盖与纹样贴图工作,实现整个三维复原工作的完整性。最后,还需要解决3D模拟服装的叠穿与内外冲突等细节问题。前期准备工作需要细致、全面、彻底、准确,以此达到襦裙三维复原最完美的表现效果。
2.1.1 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的版型结构复原
唐代襦裙的三维复原,参照选取目前存世绘画中具有代表性的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的人物进行数字化复原(图1)。绘画中的襦裙形制分别为盛唐及中晚唐时期的典型襦裙形制,所以其襦裙形制无论是款式方面,还是时代特性方面,都极具代表性。
图1 角色选取
由图1可知,捣练图中具体的妇女形象有头上梳着堕马髻,眉间点着花钿,上身着宽袖短襦,下穿齐胸襦裙,肩披帛。簪花仕女图中的则是头梳峨髻,阔眉点唇,身穿抹胸襦裙,腰系带,大片的肌肤裸露在外,外穿大袖衫。基于画作中的人物形象,辨识人物服装,可提取绘制出服装款式图(图2)。
图2 服装款式图
目前对唐代襦裙的研究多数从壁画、陶俑、画作等途径来了解当时的服装穿着与搭配,出土的服装实物较少,并没有详细的服装结构数据来支撑打板纸样绘制的精确性。基于此只能借助部分文史以及相关论文资料来进行襦裙结构数据的推测。
虚拟模特的参数设定,结合郑州汉唐宋墓出土人骨的考古发掘结果,唐代女性平均身高157.08cm[9],同时唐代审美取向以丰腴为尚。在CLO3D 软件中,对于虚拟模特的尺寸有着不同的尺码参数,将此数据结合软件中的数据库,经过对比参数,最终选取了参数为“Custom_US_ASTM_Petite_Straight_8”的标准,此参数较为符合唐代女性的身材标准,作为三维复原的人物载体,具体尺寸数据见表1。
结合文献“唐昭陵壁画女装的3D虚拟试衣结构复原”中的比例算法,将模特以头长分为7等份,以此距离来推测各部位的尺寸数据[3]。上襦较短,系在裙里,其长度多在2倍头长左右,由于上襦为十字型平面结构裁剪,通袖长的数值应当大于后背宽加臂长,领宽则参考文献中的14~16cm,结合模特的颈根围来进行取值。参考文献中下裙的款式为乳下高腰裙,长度为111cm(含腰头宽),襦裙款式为齐胸襦裙,因此,下襦的长度约为111cm 加上一半的头长,下裙的穿着方式为缠绕包裹式,穿着后应当有一定的交叠量。所以下裙的宽度约为1.5倍的胸围,参考《中国古代服装结构图集》[10]与《古典华服结构研究》[11]中的纸样绘制方法与数据,得到捣练图中襦裙的数据(表2)。
同理可知,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襦裙穿着方式是内着抹胸襦裙,外穿大袖衫。其襦裙特点与中晚唐时期较为吻合,根据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2]中“衣袖竟大过四尺,衣长拖地四五寸”,《中国历代度量衡考》[13]中记载唐代一尺约为29.5~31.0cm。结合女子动作,大袖衫长至地面,手臂弯曲在胸前,袖宽至地,因此大袖衫的衣长约为6倍头长,袖宽则约为5倍头长,将数据换算,袖宽恰好约在四尺,通袖长应当也大于后背宽加臂长。内穿的抹胸襦裙的分割线在乳下高腰位置,同时裙摆拖地,因此,下褶裙长应在105cm加上拖地的四五尺,上面的小抹胸约为一头长[14]。下裙穿着方式与上文中相同,裙宽约为1.5倍的腰围。画中襦裙款式数据见表3。
确定好基本数据后,进行纸样的绘制,选用专业的服装制版软件ET来进行制作,这类专业制版软件中的工具较为齐全,对于大多数的纸样都能进行深度有效处理。虽然CLO3D中也能构绘制纸样,但由于其部分制版工具不完备,所以CLO3D软件中的纸样工具适合在已有的纸样基础上进行细节的修改。绘制好的襦裙纸样图与数据如图3所示。由于时代的生产力受限,唐代所生产的面料幅宽多在53cm 左右,考虑到幅宽的原因,捣练图中的打褶裙在进行褶量的处理后,将下裙分成8片。簪花仕女图的抹胸襦裙的下裙分为7片。
图3 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服装纸样
2.1.2 面料及纹样复原
由于画卷保存时间较长,纸张的泛黄可能导致画卷上服装的色彩出现差异,但是从原画中仍然可以辨认出复原服饰的色彩。捣练图中执绢的妇女上身穿白底夹缬菱格瑞花短上襦,下身穿石青色襦裙,绘有金色叶状纹样,橙色披帛。手拿火熨斗的妇女则穿的是白底夹缬龟背瑞花纹短上襦,下身穿橙色带有祥云纹样打褶裙,肩披白底龟背瑞华纹披帛[15]。
簪花仕女图中右手拿蝴蝶,左手提起披帛的妇人,外穿浅紫红色的绡织大袖衫,衫上隐约可见绘有云纹。内着抹胸襦裙,通体为朱红色,抹胸上可见大撮鸳鸯撷草图案,裙上则是团花纹样,外穿的黄底披帛绘有瑞鹤祥云图案[16]。另一位妇人,外穿的绡织大袖衫上有与第一位妇人类似的白色云纹。内穿抹胸襦裙上团花纹样分布在褶裙上,胸前则有类似牡丹的晕缬团花纹样,棕色的帔子上,彩绘着云风纹样。
从画卷上人物整体的穿着来看,服装面料应当较为轻薄,观察画卷中所描绘的衣褶,复原对象服装面料的垂感、挺阔度以及所表现出的面料薄厚等方面,结合文献中关于这两幅画卷中人物身份的分析,推断出复原人物所穿的面料应当为丝织品[15]。
画卷与壁画不同,壁画可能因为颜料褪色以及壁画脱落等问题,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出纹样的类型。但是保存好的画卷能清晰看到纹样的细节。观察所需复原人物的服装纹样并进行复原(表4)。
2.1.3 服装的制作难点及解决方案
传统平面结构服装在CLO3D中制作,与立体裁剪服装相比是不同的。在结构上,平面结构服装的前后片是连接在一起的,并且服装在体量上相较于立体裁剪服装更大,所以在位置安排上与立体裁剪服装有着差异性[17]。
其次就是在服装整体的穿着上,需要考虑到一个内外层的层次设定问题。对于普通服装来说,只要注意缝制顺序和层次的设定,基本上不会出现内外层纠缠、穿模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对于传统平面结构服装,仅仅注意上述问题是达不到复原工作的完整性。以研究的襦裙为例,下裙在穿着时,并不是类似拉链这样的缝合方式,而是在穿着后通过系带系合,这就出现了第一个服装上的叠加问题。同时襦裙的结构为上襦下裙,导致了上下服装的叠加问题,为了保证下裙能够穿着在人身体上,系带通常会系得较紧,由此保证下裙不会在活动过程中脱落。这个问题转移到CLO3D 软件中所出现的技术难点是为了下裙的牢固,将下裙系紧后,上襦就会不断与下裙发生冲突,原因在于上下服装交叠过多时,软件会研判内外服装的层次叠加问题,即使设定了层次顺序,在一些压合处也会不断冲突。
为了解决叠加问题,并且要保证服装整体的平整和美观,可以活用软件中的冷冻、反激活和假缝工具[8]。即先判断好服装整体的叠加顺序,先做内部的上襦,上襦缝制好后将上襦反激活,随后将下裙的裙腰部分以胸围的数值减去2~3cm 进行假缝固定,保证裙腰不会脱落后将上襦激活,让软件计算其叠加冲突后冷冻,再将下裙缝合到裙腰上,当调整完便可以解冻,将内外层用假缝工具固定。上述方法适用于大部分传统平面结构服装,其原理是先让叠加较少的部位进行面料冲突计算后确认平整冷冻,便可以继续余下的操作。通过冷冻来避免内外服装冲突。将主体服装制作完成后解冻来进行假缝和细节上的调整,这样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服装的叠穿冲突问题。
2.2 唐代襦裙三维制作步骤
在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分别选取2个人物及其装束,从妆容、发饰、动作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还原。还原步骤如图4所示。
图4 复原步骤流程图
2.2.1 捣练图襦裙复原步骤
在软件中,将模特设置成设定的尺码,同时模特自带高跟鞋,需要将鞋子删除。在3D 窗口左上角选择“显示虚拟模特”选项,选择“显示X-ray结合处”后关掉右上角“IK”选项后,模特的所有骨骼点都可以单独扭动。观察画卷中的人物动作,通过关节点,利用自带的坐标轴,将模特的动作调成与画卷中人物一致后另存为“姿势”。调整完的动作如图5所示。
图5 人物动作对比图
观察画卷人物的发饰与妆容,这2位妇人在妆容上是类似的,眉间点着三叶形花钿,发饰上类似于堕马髻,头发上还有贴花与插梳。软件中点选模特面部,在右下角的属性编辑器中将模特的面部图片导出到PS或其他修图软件中,画上唇妆与花钿,并且对脸部进行修饰与化妆后将处理的面部图片替换原有图片,如图6所示。从画卷上看,妇女的脸型是更圆润的,在软件中无法单独对脸型进行调整,虽然借助其他软件能够修饰脸型,但经过试验,修饰后的脸型并不能达到预期,在脸型与妆容上,只能对妆容进行还原。
图6 人物妆容对比图
选中模特头发将其删除后,运用“3D 笔(虚拟模特)”工具,在模特的头上按照发饰的外型勾勒出封闭的图形后,生成版片,镜像粘贴并且冷冻作为头发的底层,随后在发饰的底层上根据人物的发型款式进行立体裁剪。制作好头发后,在“属性编辑器”处导入发丝的贴图与法线图并且调整强度来凸显发丝质感。制作完成后导出成“FBX”文件,再导入软件,在“物体窗口”的“3DForm”选项改成英文hair并且自定义生成头发后,就能够成为头发在最后的复原中使用,如图7所示。
图7 人物发型制作步骤
绘制纸样结构的尺寸大小与数量会影响模拟的进行。遵照传统服装对襦裙进行复原,绘制的打褶裙分为8片,所以在进行下裙的制作时需要分片制作。模拟时,先进行上襦的制作并且调整好后将其反激活并且隐藏版片,在制作下裙时,使用“表面圆周测量”工具将裙腰固定在胸前并且激活上襦,进行服装的整理。服装整理平整后,将其冷冻,进行下裙片的缝合。经试验,复制7片襦裙全部进行缝合,容易导致面料的冲突,最好是将第一片缝合上整理后将版片进行复制,复制版片的形状与第一片整理好的版片是相同的,不再需要整理,可以直接缝制,以此类推将8片下裙缝合后,对整体的襦裙进行硬化并且开始对服装进行细节上的整理。删除掉固定腰头的线,并且使用“假缝工具”将腰头与上襦固定在一起,这避免了腰头与上襦的冲突。保证大体上的服装完整后,进行细节制作,画中妇女的胸前还缠绕着固定下裙的带子,直接在软件内使用“多边形”工具,制作出系带的纸样,并且按照画中的形式进行缠绕。在缠绕时发现系带容易穿模,原因在于软件默认的粒子间距较大,所以需要降低粒子间距完成缠绕后固定到胸前的腰头上。整体服装的白模制作完后就全部冷冻进行披帛的放置,同样使用“多边形”工具先大概绘制出披帛的纸样并且模拟披到肩上后便将冷冻的服装解冻,再次确认整体服装平整后便将捏好的动作加载。加载完后由于动作的变换,先前整理的服装需要重新整理,并且对照画卷中上襦的袖口都有着卷起的形状,使用“固定针(箱体)”工具将袖口调整成所需要的造型,同时对照画卷中的长度和形状,将披帛纸样更改和修正成所需的长度形状。确认整体服装的平整后,根据不同面料将服装进行织物上的区分,同时在软件自带的面料属性中选择丝绸面料[18],将复刻的纹样线稿进行处理并且制成四方连续图案(图8),导入软件后根据画中纹样大小使用“调整贴图”工具来调整纹样大小。确认服装平整后降低粒子间距来提升服装品质,模拟后渲染得到捣练图襦裙的三维展示效果,制作流程及渲染图如图9所示。
图8 第一款面料制作图
图9 第一款复原步骤图
簪花侍女图中襦裙与捣练图中襦裙相比,首先内着的襦裙由上襦下裙变成了一件式。从结构上看,裙腰变成了抹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上襦的作用,外面穿着半透明大袖衫,整体上比捣练图中的妇女更华美。
“浓晕蛾翅眉和蓬松大髻,加步摇钗”,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这样形容图中妇女的妆容与发饰,画卷中妇女梳着峨髻,浓妆蛾翅眉,点珠唇加金翠步摇[5]。将脸部修饰如图10所示。
图10 妆容对比图
同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款人物的复原,纹样还原图与步骤图见图11、图12。
图11 第二款面料制作图
图12 第二款复原步骤图
调整完妆容后根据复原人物的动作以及发饰进行复原,画卷中妇人的头发上插着步摇,所以在发型制作时要考虑到步摇的还原,还原方法同样为勾勒线稿上色,然后贴到头发上,将质感调整为“金属”进行数值上的修改。复原完发饰和动作后进行服装的还原,需要注意制作顺序,先抹胸襦裙,后大袖衫,最后披帛。服均调整好后进行面料色彩及纹样的贴图,复原对比图如图13所示。
图13 复原对比图
3 结束语
对唐代女子服饰襦裙进行研究,从襦裙的起源、变化及发展着手,对唐代襦裙遵照时期的划分进行研究,3个不同时期襦裙在袖口、衣长等位置有着不同的特点。对所复原服装的结构形制、数据、面料纹样等进行研究,阐述在软件中复原方法与问题的解决方案,利用CLO3D软件对其进行复原与展示。同时,因为软件的技术限制性,软件所自带的模特库并不能很好地展示唐代女性的风貌,在形象这方面未能完全复原。因此,研究从服装的表现与意象上尽可能还原唐代襦裙的款式与特点。
将现代服装的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服饰相结合,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有帮助的,这样不仅能更好保护中华传统服饰,还能帮助传统服饰文化借助现代技术进行更好地传播。
参
考
文
献
见
《
纺
织
科
技
进
展
》
2
0
2
4
年
第
8
期
。
◆
《
纺
织
科
技
进
展
》
(
月
刊
)
|
2
0
2
4
年
第
8
期
正
式
出
刊
扫
码
关
注
我
们
微
信
号
:
f
z
k
j
j
z
投
稿
网
站
:
https://scfk.cbpt.cnki.net/
邮
箱
:
f
z
k
j
j
z
@
1
6
3
.
c
o
m
本
刊
为
月
刊
,
欢
迎
广
大
作
者
踊
跃
投
稿
!
欢
迎
订
阅
!
欢
迎
投
稿
!
欢
迎
刊
登
广
告
!
更
多
内
容
请
关
注
《
纺
织
科
技
进
展
》
杂
志
。
本
刊
被
《
美
国
化
学
文
摘
(
C
A
)
》
、
《
中
国
核
心
期
刊
(
遴
选
)
数
据
库
》
、
《
中
国
期
刊
全
文
数
据
库
》
、
《
中
国
期
刊
网
》
《
中
文
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
、
中
国
知
网
(
C
N
K
I
)
优
先
出
版
平
台
、
超
星
期
刊
“
域
出
版
”
平
台
等
收
录
。
刊
号
:
I
S
S
N
1
6
7
3
-
0
3
5
6
,
C
N
5
1
-
1
6
8
0
/
T
S
邮
发
代
号
:
6
2
-
2
8
4
品牌企业推荐阅读:三枪品牌简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AwODY0OQ==&mid=2649625497&idx=1&sn=15f724a348a310b6b90e660bfc668035
纺织科技进展
宣传《纺织科技进展》杂志,搭建作者、读者、编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投稿官方网站http:www.fzkjjz.com,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生物质纤维材料”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汉服品牌联名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家蚕细纤度茧丝结构和特征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唐传奇元素在现代家居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生成式AI赋能虚拟服饰博物馆设计实践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基于情感化设计的育儿袋研究现状和对策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唐代襦裙服装结构设计与数字化三维复原研究应用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纳米纤维在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床品自动化生产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基于CLO3D技术的夹克衫设计与实践分析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8期选登:军用防护服发展现状与趋势
《纺织科技进展》(月刊)|2024年第8期正式出刊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民族融合视域下榆林传统地毯图案装饰特征分析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基于功能模块化的武术兵道护头设计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刺绣工艺”课程教学改革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江苏服饰类文化旅游产品发展路径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荆楚汉绣画稿设计研究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PE纤维研究进展及其复合材料应用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婚纱礼服胸衣样板设计与工艺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纤维素醋酯纤维定量方法研究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鲁西南地区鲁锦几何纹样的艺术特征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近代中原民间童装图案中的养蒙基因与创新设计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7期选登:浅析明代断腰袍的演变元素及成因
《纺织科技进展》(月刊)|2024年第7期正式出刊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舞蹈服饰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喜讯公告:《纺织科技进展》第三届编委会正式组建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排爆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运动服装品牌零售绩效分析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GB31701—2015标准分析与应对措施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微/纳米纤维层状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过滤性能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新中式女装马甲的领襟造型传承与创新应用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哺乳装》标准解读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光热转换海藻纤维的制备及其热性能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楚国凤鸟纹在当代品牌服饰中的应用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3D打印短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摩擦特性研究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6期选登:玻纤/碳纤三维编织一体成型多异质界面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
《纺织科技进展》(月刊)|2024年第6期正式出刊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服用面料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纺织科技进展》期刊多篇论文入选《学术精要数据库》(2024年5-6月)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婴儿背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研究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智能数字化时代“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乳酸纤维与锦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方法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从《醒世姻缘传》看明代男子巾子作用及特性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一种改进粒子群的多机批调度求解方法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服装工艺类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功能性户外童装设计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不同低温环境对中老年人体热生理影响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5期选登:竹纤维/氨纶包覆纱的制备及性能
《纺织科技进展》(月刊)|2022年第9期正式出刊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