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民间武术简述

文摘   2024-11-04 15:50   山西  
一、武术项目
五台县北邻雁门,战事频繁,出于保家自卫,崇尚习武,亦有富户开设拳房,延师传教子弟,以应武科之试。五台县境内有寺院,僧侣中常有武林名师,加之方外名士,云游交往,习武练艺,蔚然成风。清代曾出过武术宗师普济和尚,名震京都。民国之后,五台县城和河边村曾设国术馆传教武术。
流行境内的拳术,多属长拳、华拳、查拳,形意等套路,短打较为罕见。计有八福、八卦、大小红拳、弹腿、二郎拳、燕青拳、连环拳、少林八法,连锤、炮锤、母子锤、水浒锤、五虎锤、五龙搅锤、猴拳、醉拳、鹰爪拳、太极拳等。
兵刃器械有刀、枪、棍、棒、剑、叉、鞭、锤、钩、软器等。
刀术:单刀有少林刀、八门刀、六合刀、抹眉刀、跃月刀(月牙势法得名)、跃堂刀、初级刀;大刀有太平刀(又称花劈四门)、春秋大刀、虎头大刀。
枪术:有杨家枪(又叫花扎四门八枪)、子龙枪、六合枪、二龙枪、梅花枪、凌花枪、提花枪、莲花母子枪。据《五台新志》记载,杨家枪又名梨花枪。五台县世传杨家枪,出自杨氏女所传。《宋史·李全传》中载,全妻杨妙真善枪,时称杨姑姑,尝自云:“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博雅》一书中云:“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梨花枪,天下甚尚之。妙在手熟,又贵心细。
棍术:有九折棍、螳螂棍、梢子棍,齐眉棍、五郎棍(也称十八世棍)、醉棍、盘龙棍、等身棍。九折棍是由硬把棍、干枝棍、左棍、螳螂棍、磨盘棍、反背棍、行者棍、七星棍和八门棍等九种手法和风格不同的棍法,融合而成的一套棍术。
三股叉、虎头钩、狼牙锤、宝剑等器械武术,偶亦可见,舞鞭器械有捅鞭、穗子鞭、九节鞭。
另有一种民间特用的土器械——鞭杆。鞭杆拳现已发展成一种新的武术门。晋北的五台、代县、繁峙为鞭杆拳的发祥之地。这一地区多山,交通不便,运输全靠人背畜驮。人们随身携带的鞭杆和长烟管,便成了管束牲畜、肩挑手拄、护身自卫的工具。鞭杆又名单鞭,或短鞭、短棍,长度或为本人的十三把、十一把,或为一尺八寸、二尺七寸、三尺三寸。鞭杆的粗头为把端,直径二厘米左右,细头为梢端,略细或同于把端。鞭杆技法可分两种,一种是手数,又叫点子,是攻防用法,其中有些是“死点子”,可致命;另一种是传统套路,有十二手、十三鞭、三十六鞭、四十八鞭、驼骡鞭(即一零八棍)等。其攻法有戳、挑、劈、扣、崩、点、击、撩等,防法有拦、截、拨、架、推、挎、绞、压等动作。
二、名家流派
县内武术大都学自冀豫两省,属少林派,其中又分各种门类。晚清的杨安明及稍后的阎应速为一派,特长于飞檐走壁,击技神巧。
“鬼越攒”门(鬼是诀法,扯是撕开牵引,攒为地名):为另一流派,系定襄小王村宋本意所传。此门拳师凤栖崦赵三,曾与二州五县的镖头团体师交手,无出其右者。1940年赵三已古稀之年,遇日军于该村劫掠,一伙敌人将赵团团围住,用刺刀乱刺,赵手执二尺长的铜烟管抵御,以寡对众,没伤一处,使敌惊服。
八挂掌门:拳师台城西关孙斌祥,功力深厚,三十年代参加过冀鲁两省武术比赛,夺得万人伞。所传门徒有松台张秀芳、西关胡石柱、唐家湾白富良等。张秀芳之徒阎素良(松台人),先后学过八卦、形意、杨氏太极等。因技击手数鬼使神差,无以名状,同好呼为“鬼拳”,阎得“鬼王”之号。
鞭杆门:五台名师为张含之。张出身习武世家,精于驼骡鞭、等身棍等无刃兵器,并撰写了《短鞭讲义》,对鞭杆的势法、动作、用法和练法作了详尽的讲解,是鞭杆门古今的集大成。门人武耀文(北大兴人),1982年赴西安参加全国武术观摩比赛大会,表演五台鞭杆,获得金牌一枚。兄弟省武林人士亦争学五台鞭杆术。张含之又一受艺者陈盛甫,为山西大学体育系武术教授,著《鞭杆》一书传世。

周慧斌
寻觅故乡往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