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属于太原管辖的历史
文摘
2024-11-15 12:26
山西
榆次历史悠久,在鲁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榆次称魏榆,公元前514年称涂水,战国时始称榆次。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设榆次县,之后历代相沿。秦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36郡,其中即有太原郡,下有榆次县。汉承秦制,仍设太原郡,属并州其中含县21个,榆次县就位于其中。《晋书》载:“并州统郡国六,县四十五,户五万九千三百。其中太原国为秦置,统县十三,户一万四千,其中含榆次。”《魏书》载:“并州领县五,县二十六,其中太原郡领先十,榆次,真君九年并晋阳,景明元年复。”《隋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更注明在后齐时榆次改称中都,仍隶属于太原郡。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太原)北都:天授元年置,神龙元年罢,开元十一年复置。天宝元年曰北京,上元二年罢,肃宗元年复为北都。统县十三,含榆次。”宋朝时,太原属河东路管辖,在太平兴国四年,降为紧州,并毁其城,移治于榆次县,后又恢复。元朝时,太原府由冀宁路管辖,明时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管辖。洪武时,太原府领州五,县二十,其中含榆次县。在整个封建时期,虽然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不完全一样,也经常改变其设置。但是榆次县从未脱离过太原府的管辖。辛亥革命后,山西省已将清代各道裁撤,民国二年三月置中路道,辖阳曲、太原、榆次、太谷等43县。民国十六年废。此时,太原已降为县级,与榆次同级,而且榆次也不属于太原管辖,而是直接隶属于冀宁道。而民国十年时,又置山西省太原市,为其省会,仍设榆次县。抗日战争胜利前,阎锡山曾在此设立行政督察区,但均未得到行政院的核准。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时,将全省换位16各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八区辖阳曲、太原、太谷、榆次等八县。后又改为14各行政督察区,太原市及阳曲、榆次等5县由省政府直辖。由于国家政局动荡,各项政策频繁颁布,导致此时太原地位的升降不一,或为县,或为市,而榆次也或由省直接统辖,或隶属于太原之下。抗日战争期间,榆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其中正太路以南各县属太行区,正太路以北属晋察冀边区。1948年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在晋中人民的积极支援下,向蒋阎集团进攻,解放了14座县城。于是,为了适应最后解放太原的战争需要,8月1日组成了晋中区,其政权机关称晋中行署,驻于榆次,归华北人民政府领导。下辖三个专区。第一专区:盂县、阳曲、忻县、平定、寿阳、五台、定襄。第二专区:汾阳、孝义、文水、交城、清源、徐沟、晋源。第三专区:太谷、榆次、祁县、平遥、介休。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晋中区。从此开始了榆次脱离太原管辖的历史,走上独立建县、建市或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