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谣看平鲁四大家族
文摘
2024-11-17 12:22
山西
清道咸时期是朔州平鲁商人走向鼎盛的时期,涌现出以刘货郎村曹家、响水营村郑家、平鲁城杨家、白兰口董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至今流传有“曹家的粮袋铺大路,郑家的银子垒山头,杨家的胡油汇成河,董家的骡驮绕边墙”的民谣。这四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四大家族的富有。其实仔细咀嚼完味,这四句话之所以成为旌表平鲁商人的一个历史话题传流下来,是它涵盖了明清两朝,平鲁商人的经营思想和特点。一、“曹家的粮袋铺大路”,突出了曹家粮多。引申开来,则是褒奖曹氏家族以农为本的经商理念。从众多的以经营土地为主的平鲁商人看,这句话充分揭示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家耕读”中耕的思想内涵,印证了平鲁土地广袤,适宜土地经营农商结合的特点。而从曹家可考的曹登元起,都不愿出仕,而是致力于农商,也说明了这一传统的深远影响。这是和中国明清社会一直传承的农耕经济相适应的,也符合平鲁的人文地理特点。二、“郑家的银子垒山头”,说明郑家钱多。事实上其他经商的名门望族或因买卖兴隆而钱多,或因产业实力雄厚而钱多的不一而足。而郑家被誉为四大家族之一的主要原因是郑氏家族都是尊儒重教的商人。明清时期,他们在平鲁卫、七墩镇、大同、清水河、包头、绥远等地都有商业字号,而且传宗接代,各领风骚,从先辈郑文魁保甲乡里到民国时期的后辈郑维清权柄在握,他们都秉承了以诗书兴家济世的传统,人仕和经商结合,逐步扩张,形成雄厚的资本积累,成为平鲁商人的杰出代表。这种亦商亦文,亦商亦官的特点是明清两朝最受推崇的经营之道。郑家的发迹正是经商为人仕打下了基础,做官为发财创造了条件,官商结合最终成就了家族富甲一方的显赫地位。三、“杨家的胡油汇成河”,形容杨家“油多”,反映了平鲁地处高寒地带,适宜种植胡麻的地域特点。在明代汉蒙互市之初胡油就是平鲁商人主要的日用交换商品之一。特别是通过传统作坊提炼的胡油金黄剔透,含丰富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亚油酸和氨基酸,耐储耐蚀,久存不坏,备受客商青睐。因此,以榨油为主的作坊经济在城乡一直处于兴盛的地位,在平鲁卫杨家、黑家,都是购进原料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配套经营,以至独占鳌头,到民国年间依旧引领当地农副业加工销售的潮流,揭示了平鲁商人长期进行作坊经营的时代特点。四、“董家的骡驮(高脚)绕边墙”,描绘了董家在商品流通经营中,贩进卖出赚取差价,马帮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宏大阵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句俗话在平鲁也有说黑家、牛家和贾家的。总之不管说谁,都表现了平鲁商人中行商的阵容之大和马帮的规模之盛。“绕边墙”一是因董家经商发源于故里白兰口,与史称“极边”外连大漠的长城只一步之隔,跨过边墙就是内蒙古地界。二是董家早在清代乾嘉时期就在内蒙古清水河设有很多字号,其地盘曾占据了从东门到花园巷的半条大街。马帮(高脚)之盛,使役之多可想而知。三是平鲁行商历史上从内地关中买物品到内蒙古地区交易,特别是从“开中制”推行上百年来,这种以“赶高脚”输粮纳边为生的行商,历经探索实践,终于成就了不少商业大户。这一俗话正好反映了平鲁商人占地利之便专门从事货物周转贩运多有赢利的特点。这四句俗话虽然从表象上客观地反映了四大家族的经商成就,而实质上是平鲁商人文化的积淀,是明清两朝直到民国年间平鲁商贸历史发展的总结,涵盖了平鲁商人经营的本质和特点。(作者郭文亮、赵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