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应县的三次攻城之战

文摘   2024-11-22 16:17   山西  
1948年4月初,解放军华北野战军杨、罗、杨、耿兵团主动出击,所部第一纵队将天镇守军全部歼灭,阳高守军闻风逃回大同,解放军于是挥师南下,决定歼灭应县守军,解放应县。
应县守军是乔日成旧部,即38师暂编步一团,团长张朴,下属5个营,22个工作队,总兵力5000余人。解放军鉴于应县守军比较顽强,城防工事坚固,当时在雁北尚有大同守军阎军的暂38师与应县守军呼应,乃决定以一个纵队的优势兵力攻打应县。应县守军自1946年被解放军10旅攻击后,更加警惕,经常研究改进城防工事和战法。由高工事改为低工事,工事重点是以城防为骨干,城墙之突出部、城门、城角为支撑点,工事大都有掩盖,厚度约1.5米(可防迫击炮弹),而且很隐蔽。城墙内沿的射击孔分侧射和倒射,城墙工事有三层(城上、腰部、城下),连同城墙外的明碉暗堡、横墙、沟堑等,形成复杂的平面与立体防御障碍。城墙四周还有暗道7条,可直通外壕地堡工事,或与有掩盖之交通壕连通,以便出击。城防工事错综复杂,乔军火力配备又强,所以攻城难度较大。
攻城部队为晋冀军区第一纵队全部(司令唐延杰,政委王平,辖3个旅),及第六纵队的一部,共1万余人。还有晋冀一分区新编一团、应县大队、绥蒙军区山阴独立营配合作战。武器配备有野炮6门,山炮8门,以及重迫击炮和各种轻武器。4月14日,一纵队由左云东南地区以奔袭动作向应县进发。15日17时,完成对应县的严密包围,16日侦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17日、18日作攻击前的工事准备,挖交通壕,地道作业,18日下达攻城命令。
攻城战斗于4月21日正式开始。2旅在东南角主攻,3旅在西南角助攻,1旅在城北担任警戒。21日下午5时,2旅4团2营在教导员魏志新和副教导员丁春伙的指挥下顺利攻占了东关。经一夜激战,扫清了城外守军的据点。22日16时,展开正式攻城战斗。经一小时炮火攻击后,4团组织突击队连续三次登城,均未奏效。是役,亲自指挥战斗的4团团长张一波负伤,副团长乔朴斋牺牲。与此同时,3旅也在西南角展开攻城激战,由于守军工事坚固,火力密集,突击队也未能登上城头。
第一次攻击失利后,纵队认真总结战斗经验,克服轻敌思想。为了防止守军由地道冲出反击,专门组织了“保架队”,用火力保护架梯子队伍。第二次攻击,主攻由1旅担任,主攻地点西南角,突击队由1旅1团4连担任,2旅在东南角助攻。
战斗于5月3日18时开始后,攻击的炮火先在突击点猛烈轰击,保架队冒着炮火烟尘,越过外壕,把铁丝网斩断,向左右分开钉在突击道路的两侧,以阻击由城墙暗道冲出来的守军。紧接着,突击队冒着炮火,迅速运梯靠城,很快将梯子架好,突击队员李玉成、李殿成、李春林、宋存来等8人迅速冲上城头。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压制守军的侧射火力,后继部队及指挥干部伤亡过大,后继部队未能及时接应。登上城头的突击队员受数倍守军的反击,大部伤亡。幸存的宋存来、杨常在2人无法支持,不得不忍痛撤回。接着又组织了两次突击,均未成功。
经半个月的战场练兵和周密细致的准备,解放军于5月17日至18日又展开了第三次攻城战斗,仍由1旅在西南角担任主攻,2旅在东南角及南门由助攻转入强攻。2旅攻城部队的强大炮火首先将城墙突击点轰开一个豁口,接着爆破组长马双喜冒着炮火,在数次负伤的情况下,将炸药送到城墙根,爆破成功,突击点的城墙已炸塌成了斜坡。17日19时20分,1、2两团的突击队登上城头,城上守军猛烈反击,双方在城头展开猛烈拼杀。战斗英雄曲林尼挥着一把日本战刀猛冲猛杀,很快打退守军的第一次反击,在城头站稳脚根,后边接应部队源源登城。守军又迅速组织了反击队,双方在城头反复厮杀,战斗至半夜,突击队在西南角夺取了3个突出部,并由这几个突出部逐渐向南、北两侧扩展。这时,城头暗工事的守军向登城突击队射击,突击队腹背受敌,致使这几块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数次,伤亡很大。于是纵队司令部命令第2梯队3旅7团和2旅4团接替1旅,继续向城内攻击,战至18日拂晓,攻城部队已分别向南北各发展数百米。凌晨,纵队司令部接到登城部队报告:登城部队向两侧发展困难,手榴弹已经用尽,敌反击力量很强,部队伤亡太大,城下又为水塘所阻,继续攻击困难。同时,司令部又接到情报,说傅作义部的三个师来接应应县守军,前锋一个团已快到桑干河(误报)。司令部考虑到白天突击队在城下难于扩大战果,不能冲入城内,部队拥挤城下,如敌飞机来轰炸,城内敌人乘机出击,伤亡会更大,于是命令部队撤出战斗,到城周围村庄休整。
解放军正在准备发动第四次攻城之际,绥远董其武亲自率领第7师、第8师及35军的1个师来接应应县守军,张朴率部于24日黄昏弃城向大同仓惶逃窜。围城部队发现后,马上组织追击,追击20余里,俘乔军百余人。缴获汽车1辆。
25日上午,攻城部队进入城内,应县宣告解放。

周慧斌
寻觅故乡往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