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亮点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被广泛应用于胸腔镜肺外周小结节切除术的术中定位,目前关于术中定位的学习曲线研究较少。
该研究包括了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由我科的同一位内镜医生进行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定位的外周病变的病例,共184例患者300个结节。标本量大,采用累积和(CUSUM)方法分析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定位的学习曲线,尤其是不同肺叶结节定位的学习曲线,学习曲线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初的16个结节),第二阶段(第17至第107个结节)和第三阶段(第107至第300个结节)成功率在学习曲线各个阶段无差异(100%、96.7%和97.9%,P=0.786)。磁导航探头前端到病变中心的距离在学习曲线I期和II、III期有显著差异[分别为(0.6±0.4)cm、(1.1±0.6)cm和(1.0±0.5)cm,P=0.001和0.003]。不同肺叶学习曲线也不同,上叶共168个结节分2个学习阶段,以第79个结节为分界点,中叶共26个结节,累积和低于平均值,下叶共106个结节,没有明显的规律,应用Log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导航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节的位置,导航染色距胸膜距离和学习曲线阶段在导航用时存在差异(P=0.003,P<0.001,P=0.020),性别、吸烟史、导航染色距胸膜距离、学习曲线阶段是导航用时的独立危险因素。
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右肺中叶是最容易定位的肺叶,可以作为初学者首先选择的肺叶,学习曲线可以客观评价手术掌握程度,通过学习曲线可以找到手术中的不足。(论著中文信息由第一作者整理提供,欲览英文原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第一作者:薛孟华
薛孟华,外科学硕士,主治医师,2010年就职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主要从事超声支气管镜、气管镜及胃镜的诊断治疗,擅长: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定位及微波消融治疗,超声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超声胃镜检查及针吸活检术(EUS-FNA),食管、气管异物取出术,食管癌及肺癌早期诊断。发表论文8篇,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项,撰写论著2本,参与课题研究2项,2019年获陕西省胸外科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通讯作者:赵晋波
赵晋波,医学博士,多伦多大学胸外科博士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前沿医学创新中心研究员(PI),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第十四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军队青年科技英才,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胸外科医师协会委员,陕西省胸外科专业医疗治疗控制中心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中青年编委。第四军医大学“阳光英才”,唐都医院“十佳青年”。主持国科金2项、陕西省及军队基金6项、校院级项目8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10分以上4篇。
资讯
j.01.2025.01.21.01
前往作者面对面中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