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羽钦:戴着“镣铐”跳舞

学术   健康   2025-01-22 17:23   北京  

编者按:科学的海洋中,每一项突破性发现都是对知识边界的勇敢探索。AME旗下杂志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发表具有深远学术价值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医学领域的发展,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为了深入挖掘这些研究成果背后的故事,我们特别邀请文章作者进行一系列深度访谈,为广大读者呈现科研工作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见,展现他们的学术理念和人文思考。我们相信,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能够启发和激励更多年轻人,帮助他们在科研之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曹羽钦



| 陈童


曹羽钦:戴着“镣铐”跳舞


据说,“戴着镣铐跳舞”这一说法最早源于歌德,他借此比喻诗人在格律框架内创作诗歌时所面临的局限,而这些局限却往往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产出更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时至今日,这一表述被引申用来形容那些在限制与束缚中,仍能保持乐观生活、高效工作的人,强调即便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也要积极寻求突破与成长的精神。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曹羽钦说,“我是擅长戴着‘镣铐’跳舞的那种人。”


初涉医学领域,面对科研价值未知、自身知识储备尚浅、食管癌挑战重重、外科男女比例失衡等处境,曹羽钦始终展现出一种突破自我、持续成长的坚韧姿态。“环境和现实因素很难改变,唯有尽快适应,进而去改变我们自己。”


“我赌对了”


自幼年起,曹羽钦便成长在一个医学氛围浓厚的家庭,周围不乏从事医疗行业的长辈。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她得以近距离观察并理解医生们的日常点滴与职业状态。


通过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她直观地体会到了帮助他人所带来的那份纯粹喜悦,正是这份喜悦,点燃了她内心深处对帮助他人的热爱与追求。


那时,仅凭一份懵懂的热爱,曹羽钦踏上了学医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毫无疑问,这一选择背后伴随着诸多未知与变数。“我必须承认,当初确实带着几分‘赌’的意味。”


然而,当她真正深入到医学的广阔天地,历经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初次进入临床实践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赌’对了。我确实沉浸于这份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特别是收到患者正向反馈时,那种感觉,就像被‘打了鸡血’一般,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动力。”


在研究生阶段,曹羽钦深受其导师——瑞金医院胸外科主任李鹤成教授的启发,将专业研究重心聚焦于食管癌领域。在此期间,她全身心投入到多项食管癌临床研究项目中,这些研究经历为她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在与他们的深入交流中,她意识到,食管癌领域仍存在着众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同时,她也注意到,由于食管癌治疗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许多患者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时常陷入迷茫与无助,他们在信息获取、经济援助、心理慰藉等多个方面都迫切地需要外界的支持。


正因如此,曹羽钦对食管癌领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与专注。“无论是致力于优化治疗方案,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是在日常工作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支持,都能让我找到这份职业的价值与意义。”


图1 工作之余,曹羽钦在微信上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根据组织学类型的不同,食管癌主要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C)两种亚型,而我国食管癌的病例中多数为ESCC。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根治性手术已成为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实现肿瘤的完全切除,即达到R0切除标准。然而,即便患者接受了这样的手术,其预后情况仍不容乐观,疾病的复发和转移依然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理论上,辅助治疗具备降低复发风险和提高生存率的潜力,但在临床实践中,其效果却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患者群体、不同的肿瘤分期以及不同的辅助治疗方案都可能对最终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关于ESCC治疗中辅助治疗的具体应用及其效益,目前仍存在广泛争议,缺乏统一且明确的结论,这一现状给临床医生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时带来了诸多困难。


针对这一现状,曹羽钦所在的瑞金医院胸外科团队对科内食管癌数据库中2013年至2019年间记录的523例ESCC患者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分析,他们运用了倾向评分匹配分析的方法,探究在R0食管癌根治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ESCC患者相较于未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在预防疾病复发方面是否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或益处。


2024年10月,这一研究在《胸部疾病杂志》(JTD)杂志上正式发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已接受R0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而言,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疾病复发风险。这一发现为ESCC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一定程度上助力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


2 曹羽钦团队发表在JTD杂志上的研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实际上,由于研究设计、样本量、统计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有所不同。尽管现有的临床指南已为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指明了总体方向,但患者个体差异仍然显著,致使治疗效果呈现巨大分化,部分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益,而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超出预期。


“未来,我们期望能够探寻精度更高的生物标志物及分层技术,以精准鉴别出能从辅助治疗中显著获益的患者群体,这将推动我们为患者制定更加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精准治疗方案。”

事必有志而后可成


2014年,18岁的曹羽钦踏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校门。入学后不久,她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彼时最热切的心愿——掌握读书、实验与科研的技能。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新生,那时的她虽尚未亲身领略科研带来的纯粹乐趣,却已然立下投身科研的志向。在这一志向的背后,是她对医学领域清晰的认知,即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科研工作是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更是评估其专业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


“既然已下定决心学医,我便怀揣着尽早且全方位地洞悉医学领域每一个细节的渴望。”


本科学习期间,她主动参与了多个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此同时,学校也在积极推广并实施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RBL),为她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凭借这些实践活动,她有机会与多位导师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并投身到数个基础科研项目里,这段经历让她对科研领域有了更为全面的初步认识。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此时,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我们亟需通过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来提供确凿的证据,以应对这些挑战。”


曹羽钦是个“纯正的理科生”,从小就对数字兴趣浓厚,展现出极高天赋,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本科阶段涉猎的多门课程中,她发现自己最为喜爱且擅长的便是高等数学与统计学。


“随着知识的日益积累,我认识到,统计学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她于2019年前往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攻读生物统计学硕士学位,开启了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


“去法国的这一年,很开心,但也很累。”一方面,她得以亲身沉浸于法国这一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常以玩笑的口吻形容法国文化为“又浪又慢”,意指法国人在追求效率上或许不如其他国家那般急切,但他们却极其擅长享受生活,骨子里洋溢着一种独特的浪漫气息。


另一方面,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在统计学课程的设置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严谨性,它从最根本的数学公式入手,深入剖析了这些统计方法背后复杂的数学逻辑,而不仅仅局限于应用或操作层面。这对曹羽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需要用法语掌握大量的专业术语,无疑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在深入学习之后,我逐渐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我有着极大的裨益。它不仅为我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使我在日后阅读复杂的自学材料时,能够迅速抓住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和原理,还教会了我如何根据研究背景高效地查找相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课程中丰富的统计方法实践为她回国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她重返瑞金医院胸外科后,能够顺利地承担起科室内的临床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核心工作。


图3 曹羽钦在钻研食管外科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内镜技术的学习


2020年,曹羽钦作为第一作者在《BMC癌症》(BMC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期间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效果的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是她个人成长的一次有力见证,还标志着她在食管癌诊治领域的探索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深感自己是随着这项研究的逐步深入而不断成长的。起初,我对食管癌的治疗领域几乎一无所知,从未亲身参与过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管理工作。”


这期间,她需要通过微信与研究中的入组患者保持密切联系,这常常让她面临诸多难题。患者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了她当时的知识边界,导致她难以即时提供满意的答复,这让她不禁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困境。


“幸运的是,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我的导师以及师兄、师姐们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在李老师的引领下,我对食管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质的飞跃,学术视野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随着研究的持续推进以及个人能力的稳步提升,她发现自己能够解答的问题日渐增多,为患者提供的解决方案也愈发切实可行,这一过程中,她与食管癌这一医学难题的关联也愈发紧密了。


“我想展现女外科医生的温柔力量”


在真正决定选择外科之前,曹羽钦收到了来自多位前辈的善意提醒,他们认为,考虑到外科,特别是胸外科这一任务繁重又极度考验体力的工作领域,作为女性,她应当仔细权衡,谨慎抉择。


“那段时间,我和李老师及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李老师一直秉持着双向选择的原则,他欢迎每一位有意愿寻求指导的学生,但同时他也希望,学生们是在对外科学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后,才做出的选择。”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于是,曹羽钦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去参与手术观摩、晨会讨论以及门诊实践等活动,只为进一步加深自己对外科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我切实体会到了外科医生,尤其是胸外科医生工作的艰辛,就拿一台食管手术来说,往往需要持续六七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体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与此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这种挑战充满了向往。况且,随着当下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术台上男性和女性在体力方面的差异正在逐渐减小。”


实际上,曹羽钦之所以毅然决定投身外科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动因是她对改变外科行业女性从业者比例失衡现状的强烈渴望,她希望凭借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女性外科医生所特有的温柔力量。


2019年,在前往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深造前夕,她于蓬皮杜欧洲医院胸外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交流学习。谈及这段经历,她特别提到,在蓬皮杜欧洲医院胸外科主任的身上,她真真实实地感受到那份独属于女性的温柔特质


图4 曹羽钦(左四)在蓬皮杜欧洲医院胸外科工作期间


初来乍到之时,曹羽钦面临着不小的语言障碍,法语环境尚未能适应的她,在日常交流中时常磕绊。然而,主任却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与体谅。为了帮助她迅速融入新环境,主任特意为她争取到门诊实践的机会,不断鼓励她大胆尝试与医护人员、患者直接互动交流,在一次次的实际沟通中逐步克服了语言障碍,提升了法语表达能力。


走进手术室,主任更是毫不吝啬地给了她很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有时甚至将她视作住院医生一般对待,为她提供了全面的手术培训和指导。这份信任与帮助,让她在实践中获得了飞速的成长,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除了工作上的关怀,曹羽钦还体会到了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魅力。在法国的圣母升天节等假期里,当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乐喜悦的氛围中时,主任不忘邀请她和另一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进修医生到家中做客。“主任觉得,在这样寓意着家人团聚的特别时刻,我们远在异国他乡,心中难免会感到孤独与寂寞,她想用自己的这份关怀,给予我们一些温暖。”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经历对她而言,不仅是视野的一次极大拓宽,让她看到了世界的广袤和多元,更成为了她在外科道路上坚定前行的强大动力。


“在欧洲,女性外科医生,尤其是担任主任级别的女性比例相当可观,这让我深受触动,也激发了我内心对于自我极限的探索。作为一名女性外科医生,我想看看自己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究竟能抵达怎样的远方。”


图5 曹羽钦在第31届ESTS年会上做口头汇报


尾声


曹羽钦最终选择外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因为享受在手术台上手起刀落、切除病灶所带来的直接反馈。


一刀落下,病灶是否被成功切除,一目了然,这直接关乎疾病能否得到根治。与之相对,不少内科疾病迁延不愈,难以彻底根治,这一点和科研工作里的基础研究颇为相似。


起初,相较于基础研究,她对临床研究倾注了更多的热情与专注。客观地讲,临床研究的反馈更加直观,能更迅速地看到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虽说这并非单纯的“变现”,却实实在在意味着更快地造福患者。然而,基础研究则往往致力于深入探索未知领域,这需要极其严谨的方法学和逻辑验证作为支撑,过程往往漫长而复杂。


很长一段时间,曹羽钦都是这样的观点,直到一次聆听业内“大佬”讲座时,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她。那句话的大意是:当你进行临床研究、门诊诊疗或手术时,你是在为某一个患者而努力;但当你投身基础研究时,你实际上是在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中藏醍醐妙理,这番话让她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总会碰上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每当这时,我就告诉自己,既然非做不可,那就竭尽全力做到最好。然后,我会主动去挖掘这些事情背后的意义,或者赋予它们我所认可的价值,从中重新获取动力,向着最根本的目标前行。这也许正是为什么我形容自己擅长‘戴着镣铐跳舞’的原因吧。”



专家简介



曹羽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医学博士,法国里昂第一大学生物统计学硕士,赴法国巴黎蓬皮杜医院胸外科进修2月。主要研究方向:食管癌以微创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与临床转化研究,参与多项临床试验的设计开展与统计分析。


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ESTS)Training Member;于意大利米兰参与第31届ESTS年会并行口头汇报,参与第27届、第32届ESTS年会并行壁报展示,获评“上海高校百名学生党员标兵”“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nnals of Surgery、eClinicalMedicine、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LabMed Discovery青年编委,参与4本中英文专著的编写。






资讯





AME旗下19本期刊最新影响因子|2024年6月

责任编辑:陈   童  AME Publishing Company

排版编辑:陈   童  AME Publishing Company


i.02.2025.01.22.01
点击
阅读原文

JTD文章



AME科研时间
欲穷千里目,快乐搞学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