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仇英和张翀《竹梧消夏图》赏析

文化   文化   2024-08-30 22:47   福建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宋代杨万里的《夏夜追凉》诗,仅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古人消夏的智慧,正如明代仇英《竹梧消夏图》所展现的那样。




明代仇英《竹梧消夏图》

1


纵44、横30.4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围绕“消夏”这一主题展开,是一幅描绘江南夏季山水风光的佳作。现收藏于武汉博物馆。


画作设色古雅,格调清新雅致。打眼看去,远山连绵,郁郁葱葱;近处山势逶迤,一片青绿,山脚下云雾隐隐,凸显出一种山色空蒙的幽旷意象。在山环水抱之间,一片竹林蓊蓊郁郁十分繁茂,充满无限生机。疏竹之间,一片空旷地上,两位身着宽袖长袍的古人相对而坐,仿佛正在倾心交谈,胡须轻拂,气度悠闲,神态举止洒脱淡定,全然没有夏日的炎炎暑气。竹林之畔,在一株枝繁叶茂的梧桐树的掩映下,一座四四方方的凉亭搭建在浅浅的溪水之上,尖顶翘檐,亭阁三面空空,一面为山水画照壁。亭中几案上摆放着图书、文房用品,洋溢着一种浓郁的书卷气息。一人右臂倚着栏杆,左手轻摇羽扇纳凉消暑,目视溪流若有所思,仿佛在侧耳倾听竹林中二人交谈,又仿佛面对如斯意境正在构思诗章佳韵。


画面整体布局爽朗开阔,优雅合理,远近虚实结合,勾勒井然有序。作者用笔精细入微,所绘凉亭采用界画技法,工细而不板滞,精整有致。


整幅画色彩鲜艳、含蓄蕴藉、结构谨严,融山水、亭阁、林木于一体,虽然繁密而不失节奏,山水青绿写意,竹林、梧桐刻画自然,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传神,那渗透于山野之间的隐士闲情,以及充盈于画面之上的青绿雅意,画作远山近景、虚实相生,布局爽朗开阔、井然有序,一根根细竹迎风摇曳。细观此画,仿佛已置身于世外幽境之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山野凉爽幽情,使整个画面充满文人画的传统笔墨韵致。


仇英作画往往只写一名字,盖个图章。《竹梧消夏图》右下角处有工整的楷书题款:“仇英实父制”,下有朱文篆书“实父”印一方。画轴右侧绫裱上有“仇十洲画”四字楷书题签,为晚清重臣张之洞墨迹。我国著名书画鉴赏家、收藏家吴湖帆曾说,此画曾一度为张之洞所藏。该画的两侧有吴湖帆题跋及钤印,在题跋中,吴湖帆称此图“清峭流丽,锋颖如棱,乃是十洲本色”。



明代张翀《竹梧消夏图》

2


纵166、横63.5厘米,收藏于杭州博物馆。


仇英(约1498年至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明代著名画家,与沈周、唐寅、文徵明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擅长画山水、人物、楼阁。

结语



仇英与张翀的《竹梧消夏图》皆展现了古代文人消夏的智慧,其中仇英之作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两图中,仇英作丛篁幽寂、文士闲坐的小景;张翀则取高远、深远之景,营造出更广阔的空间感。两幅画作都用高山流水增添画面的清凉之意,设色古雅,笔墨工致,点景人物亦造型准确、姿态生动,体现出文人画的审美意趣。


品鉴《竹梧消夏图》,不仅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还能感受到似有一丝丝凉意扑面而来。


 


END







编辑:尼松义  蔡冰冰

审核:傅文忠  李自涌







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杂志(月刊)

主管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石狮日报社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5-1301/G0

邮发代号:34-102

投稿邮箱:dfsc@vip.163.com

中国收藏家协会支持刊物

国家图书馆永久入藏刊物

国家文化检索系统“CNKI”收录刊物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东方收藏杂志
《收藏快报》、《东方收藏》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您提供最全、最专业的收藏知识和资讯,专业服务于您对艺术品收藏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