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动物造型香薰

文化   文化   2024-07-30 11:41   福建  



香薰亦称熏炉,为熏香之器。明代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金瓶梅》二十一回中,就有“金莲就舒进手去被窝里,摸见薰被的银香球”描写。这里提到的香球(或香毬),应是香薰的一种,亦如前引《留青日札》所说的“香毬”为“真闺房之雅器”。而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

01



掐丝珐琅狮形香薰


明代


长36、宽19、高27厘米。香薰为狮子戏球式,昂首侧视,张口翘尾,蹲坐于地,前爪抬起,似在戏球。狮头实为盖,胸前两个垂缨为暗钮,可转动打开狮头,将香料放入中空的腹内。以掐丝填绿色珐琅釉为主,间施红、白两色珐琅釉,表现狮子身披涡状卷毛,胸前及四腿处有錾刻花纹。香薰造型雄健、比例适度,采用掐丝、錾刻两种工艺恰当地表现出狮子顽皮可爱的形象。身下无座,显得生动而无所约束。

02



掐丝珐琅鸳鸯式香薰


明代


高20、长17.3厘米。香薰鸳鸯式,一掌踏于荷叶之上,作单腿站立状。器中空,背开圆孔,上置钱币式镂空盖,香气由此及微张的口飘出。通体以红、蓝、绿、黄、白等色的珐琅装饰羽毛。自万历朝始,仿生造型的掐丝珐琅器开始出现,反映出珐琅工艺品在设计和制造上的创新。

03



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螭耳熏炉


明代


通高24.5、口径2.2厘米。炉通体施蓝色珐琅釉地,炉身饰缩枝莲花托八宝纹。铜镀金双螭做耳,底承三兽首做足。炉盖、双耳及足均为后配,盖铜镀金镂空蟠纹及蓝色釉地彩色菊花纹各一周,铜镀金三夔风作钮。外底镌阳文“大明景泰年制”楷书三行款应为后加。

04



宣德款掐丝珐琅双龙人耳熏炉


明代


通高30、口径25—19厘米。炉长方形,站立提环人耳,镂空盖。人头系绳纹发箍,深目高鼻,蓄羊卷胡须,对襟长衫外加长坎肩,赤脚,为典型番人形象。整体在蓝色地上饰花纹。炉前后两面均饰双龙捧寿和海水江崖,两侧面饰缠枝菊花纹。人的服饰上为缠枝花朵纹。外底中心做有起地阳文“大明宣德年制”伪款。此炉釉质不纯,干涩失透,沙眼较大,附着不牢,有所剥落,又从图案及色彩分析,应为清早期作品。将番人形象融入珐琅器的创作,生动有趣,且罕有所见。


甪端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是帝王宝座两旁必配之陈设,彰显圣主在位。它头有单角,与麒麟相似。北京故宫太和殿宝座两边即有一对甪端“护卫”在侧,为英主“传书”,以示万国来朝、八方向化。清宫旧藏甪端香薰造型较为统一,以掐丝珐琅常见,甪端首为盖,炉身燃香,香气通过甪端口、鼻散发。

05



万历款掐丝珐琅甪端


明代


通高36.5厘米。甪端独角,昂首,二目圆睁,四腿直立,足下踏蛇。通体以豆绿色珐琅为地,以红、黄、蓝、白等色做圆圈纹装饰器身。甪端的头部可向上掀开,由此放香料入堂,香气可从微张的口部飘出。头部内壁阴刻双线“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目前来看,掐丝珐琅甪端的制造始于明万历年间,为断代依据之一。该甪端集典章陈设和实用熏香于一体,具有多种功能。

06



铜胎嵌松石甪端香薰


清代


高45、长28、宽22.5厘米。该甪端以掐丝珐琅工艺并嵌松石作装饰,兼大面积鎏金,色彩斑斓,金光闪烁,宫廷色彩浓厚。其独角,张口,四腿直立,具雄壮威武之势,为标准清宫造型。

07



金鹤式香薰一对


清代


通高98、底座33×21厘米。鹤为金质,呈昂首站立鸣啼状,通身錾刻羽纹。腹部内空,可贮香料,其上覆羽翅为盖,香气通过张开的鹤口飘出。底置一山石形铜铅座,鹤之双足底出榫,可插于底座之上。此对香薰錾刻细腻,鹤身的羽纹、腿部关节、爪部指甲都力求写实。整体比例合理、姿态挺拔。

除此之外,紫禁城内所藏的珐琅材质动物造型香薰,还有清乾隆掐丝珐琅四轮长方香车、清掐丝珐琅鹌鹑式香薰等。后世看的是风雅,而在当时竟可以说风雅处处是平常。



END





编辑:王国良  蔡冰冰

审核:傅文忠  李自涌







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杂志(月刊)

主管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石狮日报社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5-1301/G0

邮发代号:34-102

投稿邮箱:dfsc@vip.163.com

中国收藏家协会支持刊物

国家图书馆永久入藏刊物

国家文化检索系统“CNKI”收录刊物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东方收藏杂志
《收藏快报》、《东方收藏》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您提供最全、最专业的收藏知识和资讯,专业服务于您对艺术品收藏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