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的“从来佳茗似佳人”,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而茶盏是饮茶的用具,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茶盏在唐以前已有记载,《博雅》载有“盏杯子”,宋时始有“茶杯”之名。其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
瓷茶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唐及五代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负盛名。宋时斗茶之风大盛,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明清以后茶盏配以盏盖,又称盖碗。其中宋代茶盏作为华夏历史上日用产品的典范,器型高雅含蓄、内敛耐看,将实用、美观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完美地结合,深受宋人及后世的追捧。其茶盏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口沿较直;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
宋代茶盏在器物造型、装饰模式、纹饰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体现了宋代的美学风韵。宋瓷茶盏创造了造物艺术的典范,达到艺术的成熟,“形式”与“内容”能够完美匹配,以文人意境胜,是后代工艺美术学习的范本。其虽精细考究,但总体上清新自然、简洁明朗,属于高雅的审美范畴。宋代文士饮茶讲究的是一种雅趣心香,这种崇尚平淡的心态使得饮茶所用的茶盏也融入了一份沉静,增添了一份雅趣。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等都普遍烧制茶盏,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几件宋代耀州窑瓷茶盏代表作。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
高5.1、口径13.2、足径4.1厘米。碗敞口,圈足。里外均刻菊瓣纹,碗心刻一团花。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足边无釉。此碗为宋代耀州窑青瓷的代表作品。在装饰方面,以碗心的一朵团花为中心,放射状地向外刻出一片片菊瓣纹,布局疏朗匀称,线条活泼流畅又不失规整,反映出当时艺师们的审美观念,代表了耀州窑瓷器刻花工艺的突出成就。耀州窑瓷器上的刻花装饰于北宋中期发展成熟,到北宋末期工艺更为精湛。
宋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
高7.4、口径17.8、足径4.9厘米。碗作六花瓣形,敞口,斜弧壁,近底渐收,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深沉,青中泛黄。内壁刻花兼蓖划海水纹,内底刻画一游鸭,外壁光素无纹。此碗造型优美,纹饰清晰,鸭纹生动传神,海水纹婉转自然,由此可见耀州窑工匠娴熟的技艺,是耀州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耀州窑印花菊瓣纹碗
高5.1、口径13.2、足径4.1厘米。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青黄色釉。内底模印菊花一朵,内、外壁分别采用剔刻放射性线条的方式表现菊瓣纹。菊花及各种花卉是耀州窑常见的装饰题材。此碗独到之处在于它运用耀州窑特有的犀利刀法将形象的菊花花朵与抽象的菊花花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图案简洁明快,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高8.5、口径20.8、足径4.8厘米。碗敞口,宽唇,深弧壁,圈足。里外施青釉。碗内刻婴戏莲花纹,一肥胖的婴儿戏于三朵莲花之间,两手腕各戴一手镯,憨态可掬。此碗刻花精细,画面生动活泼。北宋晚期,耀州窑装饰多取婴戏纹题材,构图还有两婴荡秋千、四婴戏把莲等。
宋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高4.5、口径14.3、足径3.3厘米。碗撇口,腹壁斜收,矮圈足,足底沾窑渣。通体施青釉。碗内印莲花一束和四童子,四童子分别手持莲花一枝,身体呈不同的姿势作嬉戏状。此碗婴戏纹饰抓住了孩童体态的主要特点,用洗练的轮廓线将其五官的稚气和胖乎乎的体形生动地刻画出来。宋代耀州窑青瓷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植物、动物、人物及宗教题材应有尽有。人物题材以婴戏纹较为多见,赤裸身躯的孩童,有的戏于花叶中,有的匍匐扳枝,有的攀树折花,有的驯鹿赶鸭,有的抱球采莲,不拘一格。耀州窑遗址中出土的印花陶范很多,上面阴刻的花纹因反复使用而磨损,从而证明了这一装饰手法在当时曾大量使用。
宋耀州窑酱釉碗
高4.5、口径14、足径4厘米。碗撇口,深弧腹,圈足,近足无釉。素面无纹饰。釉为酱色,釉色较亮。酱釉瓷器是宋代中期耀州窑瓷器中出现的一个新品种,为仿宋代漆器之作,其数量较多,仅次于青瓷。酱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的总量达5%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耀州窑为宋代名窑之一,产品多以民用瓷为主。其器型以碗、盘、碟、罐、盒、瓶为主,自然也包括茶盏。花纹则采用刻、印、划、模印等手法,图案自然流畅。它的一大特色为瓷器胎较厚,刻花时产生有斜度的刀痕,上过一层薄釉后,凹处积聚的釉较多,凸处的釉则较少,使图案有深浅、浓淡,显得清晰而富立体感,有浅浮雕的效果。以上故宫茶盏藏品即可佐证这些特征。
-END-
编辑:尼松义 蔡冰冰
审核:傅文忠 李自涌
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杂志(月刊)
主管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石狮日报社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5-1301/G0
邮发代号:34-102
投稿邮箱:dfsc@vip.163.com
中国收藏家协会支持刊物
国家图书馆永久入藏刊物
国家文化检索系统“CNKI”收录刊物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