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日照丁氏家风(上)

文化   2024-11-09 23:19   山东  

日照丁氏概况

日照丁氏自明朝洪武年间,始祖丁顺为躲避倭寇劫掠,由江苏省海州迁来,在今日照市奎山街道丁家楼村之东北隅落户。丁顺曾参军,其后几代均务农,当时因家贫未创家谱,所以到清康熙十一年五世祖丁峕创谱时已传“四世失考”。丁峕只好把四世失传后的第一个知道姓名的丁良儒(当在明朝中期),也就是他的高祖作为一世祖,他本人则为五世,此后均“据可知者而世之”修谱,三五十年续修一次,从未间断,至今已八修二十余世。
  丁顺迁入后,其后失传四世及一世祖丁良儒都一直住在这里(当时称丁家庄)。可是到丁良儒儿子二世祖丁尧时,因困于“大马徭”而破产,只好举家迁至日照城南重镇涛雒居住。丁尧默识:要振兴家门,不能再靠业农,必须依靠读书,于是他“倾资延名宿”,令其小儿子丁珩和孙辈就塾读书,终于孙子丁允元在明天启四年考中举人,崇祯四年考上了进士,历任中书科中书舍人、户部给事中、苏州知府、庐安兵备道副使等职。其后丁允元的长子丁泰、三子丁峕、孙子丁士一、曾孙丁续曾、丁勺曾都中进士,一家四代六名进士,当时轰动山东乃至全国。丁允元有子九人,孙三十四人,曾孙一百二十余人,先后徙住日照各地,从此丁氏在日照发展起来,日照丁氏80%是丁允元的后代,七修时(1925年)丁氏人口已一万余人,现在约有三万余人。成为日照望族。


倡 学

丁氏族人大都倡学重教,在教育上舍得投入。
  二世祖丁尧迁涛雒后即认识到只有让子孙读书才能振兴家门,因此他倾资延请名师督导儿子丁珩和孙子丁允元等学习。他们先后都成为秀才,丁珩以后当塾师,教育群众后代,兴办学堂,坐馆执教,“屈指课儿”,亲自教授儿子,丁允元特别好学,不烦督教,“昼所不逮,佐以篝灯”,“夏夜耿耿,四壁咕哔声不断”,仍坚持学习,“同学有挑之嬉者,辄婉谢,谦谓吾资不若人,能效人逸乎?”由于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所以他在十六岁就考中秀才,全县第一,后来又中举,成进士。丁允元很重视教育,教子有方,他的儿孙辈大多有作为,到他的曾孙四代出进士六人,另外举人七人,此后丁氏文墨更浓,科甲不断,清朝一代出进士十四名,举人四十八名各占全县三分之一。计从四世到十三世(以后废止科举)十代中,每代都有进士、举人出现,从未间断。


  丁允元不但重视教育自己的后代,对族外学生同样认真培养,他在担任苏州知府时,非常重视教育,亲自教授人才,他培养的学子如徐元文、徐乾学、尤侗、繆彤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丁允元的孙子丁士一在任四川什邡县令时,“大力兴学,教化风俗,常集士子讲经论文”,栽培出不少人才。丁士可在任云南姚安府姚州知州时,原来学宫因兵火焚毁,他鸠匠庀材,大力建设学宫。“建崇圣、大成两殿,学堂数座,名宦、乡贤各祠、戟门月台次第而成,”大大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丁惟鲁在任直隶省学校司总办、北洋大学总办时,积极参与维新、向西方学习,他根据西方、日本的教学制度制定出全国大中小学校各门学堂章程,使我国的教育渐趋现代化。丁麟年重视教育,曾为奎峰书院捐款三千贯。


  现代的丁氏族人同样倡学重教。十三世丁惟汾政务之余,1928年在家乡创办鼎立小学,教育家乡的农民子弟。丁肇中非常好学,在小学时,学习就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父母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时间是最浪费不起的!”他时刻牢记母亲王隽英的教导:“不论做什么,一定要努力奋斗,一定要成为佼佼者”,他遵循《中庸》中的五大治学原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览群书,虚心求教,慎审探讨,反复实验,坚韧不拔,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还关心祖国的教育,他说:“搞什么事业都需要人才,这几年我每次回国都到全国大学里挑选最好的学生,到我那里学物理,攻取博士学位。”

重 德

丁氏族人非常重视品德,丁肇中祖居堂号就叫“种德堂”。丁允元的父亲丁珩是一位先贤,他“不面誉人长,不背毁人短。”他因儿子官品受封后,仍自谦一如寒素时,“食无兼豆,衣无华纨,晋晋然不识人间贵踞为何状。”丁允元有时送给他一件好衣服,他也不穿,藏在衣柜子里,他经常劝儿子要当清官,为民的官。崇祯九年丈量土地,有人要为他少报,他坚决拒绝,说:“给我少报,难道要把亏额加在百姓身上吗?”还教导儿子说:“每见人家产尽粮存,良用轸怀,朘人以自肥,儿辈幸勿为此。”
  丁允元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在苏州任上时,当地民众喜讼,有人建议他用严刑峻法,他说:“公何不鸾凤我哉?”遂一意德化,使苏州民风大变。丁允元一生“不矜己长,不暴人之短,不尚赫赫之名。”“常正色以戢奸,回守固穷之节。”“严慎独之修,可质对于天地鬼神。”“言施不言报,记德不记嫌。”“忠恕两字,纵不能行,亦当时时体贴。”这些都是他为人处事的准则。
  丁泰的朋友去世后,遗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丁泰扶之如子,多方玉之于成。
  丁麟年居京时,山东同乡有进京者,不论逗留久暂,无不食宿于他家,故时人皆谓其府为“山东会馆”。
  十四世丁履学是我日照共产党武装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就是八路军日照县大队副大队长,滨北区武装科长,解放后他却激流勇退,辞职回乡,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励 孝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丁氏族人大都孝顺父母,丁允元为官在外,当听说母亲身体不好时,立即回家探亲,并决定弃官回家侍奉老母,不再回去赴任。后来朝廷又封他为榆林兵备道,他仍不为所动,以母老拒绝赴任。并说:“吾虽甫逾强仕,而老母已值望九之年,岂为一官遗终天恨也?”
  丁允元的长子丁泰从小就孝顺。丁允元治处发生邪教之乱,他闻听后就率仆从奔赴千里之外,前去救护,当时他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为官后把父亲接到官舍孝养。
  丁峕的母亲厉太夫人在崇祯十五年为清兵所害,丁峕每一念及,就痛哭流涕,遂以“忆慈”自号。


(未完待续)

·END·

山左望族——日照丁氏

日照丁氏的圣地—德靖山南丁家林

日照丁秦联姻考略

海曲城壕刘氏与丁秦联姻部分考略

蔺洪生:日照“丁牟秦安李”的家训教化传统

日照丁氏的一代文豪——丁恺曾

 日照 丁惟禔(光绪十五年进士)

光绪翰林日照名门丁惟禔书法四屏

牟广丰:七爷爷丁惟汾

徐海燕:访日照著名人士丁惟汾先生故居

丁肇中获2023-2024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丁肇中:《怀念》  

丁肇中的家国情怀

影响中国的日照丁氏族
 走出科学巨人的涛雒同生号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日照丁氏家谱沿革

 日照丁氏历代修谱人

丁肇中的祖居—五宅 

 丁肇中祖居的故事,根脉深长

对海州丁氏家族发展的探讨

 培育出两代俊杰的“东留余堂”

丁守存的成就(丁博原先生 撰文 並講述)

名堪舆家蔡仙槎先生与日照丁氏墓林

登上科学高峰的丁肇中,一生践行苦、智、趣……

《财经》专访丁肇中:聊大学专业;聊邓小平

《日照丁氏家族志》出版|全三册目錄

日照丁氏族人600年来的社会贡献 (一)造福桑梓

日照丁氏族人600年来的社会贡献 (二)报效国家

日照丁氏族人600年来的社会贡献 (三)发展教育

日照丁氏族人600年来的社会贡献 (四)文学创作

日照丁氏族人600年来的社会贡献 (五)科技攻关

日照丁氏族人600年来的社会贡献 (六)文献录存

甲辰桃月拜觀丁𦘦中祖居、磴山遊 

丁肇宾传

《濤雒賦》(丁博原先生撰文)

日照安东卫、石臼寨备御后千户所

追踪历史上的涛雒古镇—涛雒古城

追寻历史上的涛雒古镇—“文”名遐迩

丁博原:从“涛洛”到“涛雒”(追寻历史上的涛雒古镇)

當下書房
为振兴强盛国家而读书,为救度利益一切众生而读书;我读,你也读。努力读本科书、努力读课外书,无论任何年龄也不停读书,这是容易取得成功及无负此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自己而读书是小乘,为国家而读书是中乘,为众生而读书是大乘。#常观世音微语录#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