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说会展,皆为原创
——只为适用人群提供阅读素材——
本文核心观点:小公司用企业思维做事,大公司用产业思维做事。
真不是我吹啊,好歹我也是当过董秘、做过投资的人,也管过两家企业,眼界、格局还是比较高的。羞羞,哈哈。
今天我讲的这个题目,就是比较装的一个题目——小公司用企业思维做事,大公司用产业思维做事。用到会展这个行业里来,多少有点杀鸡用牛刀的味道。但咱不能小瞧了会展这个行业啊,这个行业也有牛企,也有伟人,还有伟人他哥……
真正能够做大展办大会的机构,都不是刚开始就奔着赚快钱去的。
我做中国会展人大会,说实话,不是刚开始就奔着赚钱去的,我主要是为了打造会展产业链,把产业链的优质资源聚在一起,让大家有生意可做。
有领导表扬我们说,你们这是站在行业角度给行业办事。就是这么回事。站在行业角度去做事,不是站在企业角度去做事。你要是用企业思维去办这么一个大会,肯定会想怎么让它多赚钱,实际上我们没有。
我要求汇聚优质资源,让更多会展人和会展企业加入这个平台。只要人、企业多,资源多,商机自然就来啦。这就是在为行业赋能。我们盯着整个产业,而不是盯着这个大会(生意)创造了多少利润。
我始终相信,只要把这个“生态链”建立起来,自然会有赚钱的机会,这个不着急。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这是很考验整合能力的。
我们做中医药大会也是这个理念。
按理说,你想汇聚行业资源,没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去整合,花钱去“笼络”,很难一下子让产业链、行业里的企业都参与进来。
他需要积蓄能量,特别需要耐心,等到了一定程度,它自然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大道理谁都懂,关键还是看自己的格局和耐性。还好我本身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有点资本去支撑,也耗得起这个时间,所以我关键还是看方向。
如果方向是对的,哪怕再难,我也会去做。
段永平说,企业最本质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企业最重要的是卖你的产品。卖你的产品,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导向,你要找到消费者的需求。你开始的时候资金小,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就小,所以你的生意就小。如果你一直都是对的话,你一定会大起来。你说微软有什么了不起?他不就是卖一个软件吗?不就是卖得多一点而已吗?他可能一年卖几千万个,每个收100美金,它自然就赚很多钱了。那么我们呢,没这个本事,可能只能卖100人民币,卖几百万个,那么我们也算一个企业,我们的企业没有它那么大。其实差别也就是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找到你的消费者,你的方向必须是对的。
当然,段永平这段话说的是做产品,因为他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投资人,更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产品经理。他的眼光是很毒的。他看市场就很准。
我们呢?我们做一个展会,一个为展会服务的产品,本质上也是消费者导向,你只要选对了路子,坚持去做,肯定会成功。
我再说说做展会。做某个垂直领域的展会,也是先找准赛道(方向),钻进去,搞清楚这个行业。做展会最可怕的人不是决心要把展会办大的人,而是决心要把产业吃透的人。他是在用产业思维办展,他总能在这里找到更多、更好的机会。
当然,我说句实话,在中国会展行业,很多老板没时间也没兴趣去研究产业,他们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找一个好的协会当挂名主办,如何多开发几个大客户,如何把展会管理得更好。这是受到认知的限制,很难去改变。
据我观察,已经上市的米奥兰特,他的潘董事长是具备产业思维的。做车展的张珺和谢宇也是具备产业思维的。但这样的老板不多。即便具备产业思维,也不一定都获得了成功。
最后,我想说:自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为产业、行业制定规则,但不妨碍我们用产业思维做展会,并且深耕这个领域。这么做,才能把公司做成巨头,吸引资本的注意。
(文中图片仅为示意,如有不妥联系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