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说会展,皆为原创
——只为适用人群提供阅读素材——
如果我说——经济寒冬之中,今年能坚持办年会的公司,都是好公司——可能有些片面了。但这句话大部分是对的。
我认为,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还能坚持让管理层跟员工们齐聚一堂,大家碰个面,说说话,谈谈心,聊聊现状和前景的公司,越是难能可贵。
国民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我刚参加完国民集团年会。天津400多人,在社会山;上海600多人,在黄浦江的邮轮上。加起来1000来人,声势浩大,开支不小啊。
聚在一起,搞搞演出,表彰一下,聊聊今年的情况,畅想一下明年的计划,吃吃饭,喝喝酒,互相勉励一下。我觉得非常好。
虽说集团内部划分为若干个事业板块,若干个公司,若干个团队,但这就是一家人,大家很团结,互相打气,相互支持。
主要是大家兢兢业业地奋斗了一整年,能够有个机会坐下来面对面交交心,喝一顿痛快酒,好好吃顿饭,大家握个手,拥抱一下,“年味”和“人情味”不就出来了吗?
说得文雅点儿,这就是企业文化呀。
2024年确实不容易,在这个经济形势下,大家都不想掉队,都想着一年比一年好,但是经济的走向就在那儿,国际形势很严峻,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就看大家怎么做才能稳健过度。
2025年总体经济不会太好,现在还没触底,2026年也许还是很难,我们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并且做好应对和解决的充分准备。
大家聚在一起,出出主意,尤其是建立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国民会展不是纯粹的会展公司,他背后有庞大的国民集团,还有许多产业支撑。
很多会展公司并不是这样。
国内很多会展公司都是单打独斗的类型,比如:就这么一个公司,二三十号人,一两个项目。还有就是,对外号称一个大型会展集团,旗下几个或者十几个子公司(合资公司或者联营公司),他们之间相对独立,还没有完全做到集团管控。
他们是很难的。
如果他们本来只有一两个项目是拳头项目,是现金奶牛,可以反哺其他公司或其他项目,那么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拳头项目受到大影响,其他项目也不见得日子好过,他怎么相互支持?
所以,“节衣缩食”、“开源节流”、“收缩战略”基本成了大家的通用战略,至于年会,能少花点儿就少花点儿。
好几个我所熟悉的大型民营会展集团2024年都压缩了年会的规模,我不好直接说名字,但是很明显的,大家都在试图减少开支,尽量不要造成压力。
其中有一个会展集团,历年都举办规模浩大的集团年会,少则200人,多则三四百人聚在一块儿,然后各个子公司、分公司再分别召开公司年会。今年也大幅压缩规模了。他们今年变为几十人的管理层聚会,集团也明确下令压缩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的年会支出。
为什么?经营业绩没有达标,资金压力大。
所以我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坚持办公司年会,让大家开开心心聚在一起的公司,十之八九都是好公司。
因为这不是一笔很小的费用。
公司愿意花这笔钱来做这件“可有可无”的事,说明这个公司的老板有这份心,有这个责任感,他愿意让员工对公司更有归属感。这是其一。
其二,愿意花这笔钱,是不是也说明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还不错?或者说这个老板对未来更有信心?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会展公司都应该大张旗鼓地开公司年会,而是说我建议大家有能力的话,还是应该尽量办一次公司年会(欢迎大家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办年会哦哈哈)。在遇到寒冬的时候,让全体员工坚信寒冬很快就要过去,我们一定会很快就迎来暖春。大家好好干,我们一定会比别人更有优秀,走得更远。
说到年会,我给大家看几张图片乐呵乐呵。有网友晒出自己公司的年会图片,也有网友说了很多俏皮话,我摘录一些,分享给大家。
今年好多网友开玩笑说:“364天当牛马,还有1天当猴子。”其实能开这样的玩笑,他们心里的幸福感还是满满的。毕竟人家有年会啊!(看看别人家的年会,差点把我笑死……)
而且还能抽奖。
你看,这不中大奖了吗……
(文中图片仅为示意,如有不妥联系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