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交会某洽会失败的原因

文摘   2025-01-04 00:01   天津  

旭说会展,皆为原创

——只为适用人群提供阅读素材——


有个话题我一直想说一说,但这一说吧,牵涉的人太多,我也有点不好意思直接点名。

那怎么办?只好把时间地点人物都给隐去,免得露出破绽,引发大家猜测。

随便聊聊。

我说三个政府展。其中包括两个“某交会”,一个“某洽会”。他们都很知名,也举办了很多届,但一直办得很费劲。

为什么说它办得很费劲呢?

年年换承办执行单位,年年为招展发愁,展会效果年年被吐槽。

其中有个展会,今年特别搞笑,为了保住“中字头”(的展会题目)而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一个多月,最后开了。他们怕现场没人参观,连鸡蛋都送。


说说第一个“某交会”。

2024年展会规模比原计划缩水一半,企业(展商)评价不高,业内看热闹的兴致倒是很高。

该承办单位本来想收费,结果很多企业(展商)都在观望。眼看卖不动了,承办单位就打起了歪主意,想让合作方包馆。

什么是“包馆”?我有N个展馆,你把其中1个展馆包下来,给我缴纳包馆费,我先保本。你把展馆包下来,你来卖,你要是有本事多卖点钱,赚到的钱就是你的。有几个合作方原本想着你既然叫“某交会”,应该不难卖,就把馆给包下来了。结果血亏——根本回不了本。

为了创收,承办单位又变相让搭建商缴纳3-N万不等的“指定/推荐费用”,美其名曰“广告费”。

到了最后,实在招不来了,又开启送送送模式。

再最后,草草收场。

展会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个“某交会”。

不到10万平的这么一个展会政府,硬是罗列了十几个(展会)题材。每年都找N家会展公司做代理,年年找,年年换。

整个展会这么看下来,简直就是拼展。

这个展开起来倒是挺热闹,跟某洽会一样,卖什么的都有,都是消费题材,去的人多啊,可是它运营起来也特别困难,主要是收费收不上价钱来,还得掏一大笔钱委托别人服务。

它的特点是主题极其分散,一看就是个大杂烩。


还有一个“某洽会”。

“某洽会”也很出名,它出名是因为它在会展业内是个笑话。

它反反复复折腾了十几年,展会主题跟走马灯似地换了又换,各个展会板块加起来也是个大杂烩。它比第二个“某交会”更难搞,可是当地政府就是坚持要搞。

我开篇所说的——为了保住“中字头”(的展会题目)而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一个多月、最后匆忙开展的这个展会,说的就是它。

这个展会之所以还能继续存在,跟当地领导的懒政作风脱不了干系。传统,保守,不专业,不作为,拼政绩,安稳过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场面话说起来天下第一,落实起来难以登天。

今天我说的这三个政府展:两个“某交会”,一个“某洽会”,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没找准展会定位。

什么叫“交易会”?什么叫“投资洽谈会”?你到底是什么定位?面向什么客户群体?买家是谁?卖家是谁?什么样的商业逻辑?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你遇到发展瓶颈有什么创新举措?

完全没搞明白。

他们把政府展理解为窗口,也仅仅是“售卖百货”的窗口而已。他们习惯使用“拉郎配”的手法去运营展会,最后变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跟例行公事一样,每年桃花开的时候,他们就请一帮领导站站台,发发新闻稿,浪费纳税人的钱。

没找准展位定位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展会内容越做越杂,越做越难做。一做就想做“综合”、“全面”,实际上愚蠢至极。

我已经不止一次说过,对于展会来说——做杂就是做砸。商业展是这样,政府展也是这样。

我建议他们找个高手高手高高手来好好梳理一下,找准定位,重新策划,赋予展会生命力。

(文中图片仅为示意,如有不妥联系替换)



——您就是传播的力量——
感谢您让更多人认识我们,别忘了转发哦

旭说会展
聊会展,聊经济,聊企业,聊产业,随便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