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陈半仙掐指一算……

文摘   2025-01-25 00:03   天津  
旭说会展,皆为原创
——只为适用人群提供阅读素材——


我陈半仙基本可以预见,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会展行业也会发生重大变革。

而且我陈半仙掐指一算,还能预见它的走势,连K线图都能给你画出来,它的曲线应该是这样的——刚开始是润物细无声的小变革,紧接着必然是一场惊天骇浪的大变革。

吓得我陈半仙赶紧吃个福建人压压惊。

我们都在小打小闹地搞数字化转型,殊不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会展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为会展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我刚知道,原来中国还有一家公司叫做智慧会展集团,他们号称通过中台系统支持,提供“数字化管理+绿色资源+人员服务”的一站式智慧化解决方案,会展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全程监控。


我对这家智慧会展集团并不了解,但我知道,其实目前在市面上号称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的公司并不少,然而敢于大胆喊出“智慧会展”的公司并不多,能够真正做到的更是……还没有。

作为主办机构,我接触的很多所谓的“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只是提供简单的“数字化”服务,从展会筹备到执行,再到展会后期跟踪,提供各种“小工具”,而这些小工具并没有什么技术壁垒,也谈不上什么大数据、大模型。

有一些公司刻意强调AI、算法、大模型,实质上距离这些相距十万八千里。那是假算法、假模型、假AI。

但是我始终认为,利用科技力开创智慧会展新时代是一条艰难、漫长而正确的道路。

中国会展业发展至今,仍在采用传统的会展服务模式,99%都在进行模式创新,而没有能力开展科技创新。

在科技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会展行业早晚会被真正的大数据、大模型打通任督二脉,从而形成“线下展会+商业资讯+大数据/大模型”的商业形态。

在这样的三角架构商业形态中,它们之间是互联互通、相互赋能的。

坦白说,线下展会的操作并不复杂,商业资讯版图的打造也可以做到,最难解决的是大数据/大模型如何组建。

大数据/大模型的组建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但它是“最强大脑”,相当于基建,可以为前两者提供最有力的输出和支撑,帮助前两者取得巨大成功,甚至重新定义“会展行业”。

更可怕的是,一旦大数据/大模型组建成功,他可以为各行各业赋能,创造巨大的价值。到那时,会展公司不再称之为会展公司,而应该称之为“国际数据集团”。

起“国际数据集团”,不得不提“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简称IDG。IDG在很多人眼里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因为他在投资了腾讯、百度、小米、美团、拼多多、滴滴出行、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金山云、爱奇艺、哔哩哔哩、喜茶、SheIn、携程、如家、汉庭、传奇影业、暴风科技、美图等等一系列知名企业。我刚开始认识他,也是因为跟他的投资人打交道。

而实际上,IDG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会展与风险投资公司。风投只是他庞大的业务板块中比较突出的一环。

IDG公司2006年全球营业总收入就已经达到28.4亿美元。而IDG投资资金的来源,基本上取之于其在中国IT媒体投资产生的赢利。

IDG拥有强大的传媒板块,旗下多个行业媒体具有全球影响力。

需要知道的是,IDC是IDG旗下子公司。IDC的分析能力非常强悍,在全球拥有超过900名分析师,他们具有全球化、区域性和本地化的专业视角,对90多个国家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营销机会进行深入分析。在IDC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众多企业客户借助IDC的战略分析而达致关键业务目标的成功。

最近一则新闻是这样说的:美国未来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 AI狂飙大时代开启!

根据IDC的预测,全球AI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中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这一切都在最近美国宣布将在接下来的四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的背景下愈发凸显。

简简单单一句“根据IDC的预测”,可见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的影响力。


未来,如果哪一家会展公司坚持走这条路,可以预见的是:非常艰难、漫长,且无比正确。

(文中图片仅为示意,如有不妥联系替换)


——您就是传播的力量——
感谢您让更多人认识我们,别忘了转发哦

旭说会展
聊会展,聊经济,聊企业,聊产业,随便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