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僧正持正大师行业记
文摘
2024-11-16 00:10
贵州
北宋大观元年九月十五日的中午到下午之间,永嘉僧正(僧官名,管理本地僧人和佛教事务)持正律师在城西的寿圣院圆寂。在他圆寂的前三天,他命僧人们诵读关于阿弥陀佛的十六观经,他本人也合掌虔诚地跟着念诵。当他临终时,他指向西方说:“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过了好一会儿,他就安详地去世了。到了十月二十三日,他的遗体在西郊被荼毗,当打开棺材投进火中时,他的肌肤看起来还像活着一样,嘴唇和脸颊像红得像莲花。火灭后,得到了无数的舍利子。到了第二年的某个月的某一天,他的遗骨被葬在西岑驻旌亭的南郊,并在那里立了塔作为纪念。持正大师亲自剃度的弟子、首座僧释知孟记录了他师父一生的事迹,并请求我(元照)为他写一篇文章。我尊敬持正律师,他是一位资深的僧正,他视我不以晚辈对待,而且我和他有很深的旧交情,所以不敢推辞。持正律师俗名叫宋灵玩,字占叔,是温州宋家的儿子。他从小就厌倦世俗,拜开元寺的妙明僧正昙可为师。他在二十三岁时通过僧人考试,得到剃度出家,并于当年接受了具足戒。出家后,他立刻表现出学法的志向,听说天台宗的真悟律师在钱塘开座说法,就和同修仲卿一起去听法学习。他聪明勤奋,从不浪费任何时间,广泛学习各种教义,就连儒家、道家,旁及百家,无所不学。当时,他和仲卿的名声在教界非常响亮。后来他回到家乡,仲卿引导亲族父老重建戒坛。但戒坛建成后不久,仲卿不幸早逝,于是持正大师主持戒坛。戒坛上原本没有立佛像,持正律师想要立佛像,但是众人意见不一。后来持正律师从袖子里拿出戒坛经,证明了立佛像的合理性,众人于是信服。从此,戒坛的制度都按照持正律师的教导来执行,并在坛院的左边建立了南山祖堂。持正律师的学问越来越深厚,名声也越来越大,于是众人推举他住持本寺的教院。法明忠老是当代有名的大师,一天他路过持正律师的门口,正好听到持正律师在讲经,讲完后他握住持正律师的手说:“在我们家乡,讲经讲得好的唯你一人而已。”从那以后,凡是有人来求学,都是先跟持正律师学习戒律,然后才学习经论。持正律师后来住持过永安常宁律院,又迁至东安教院,再迁至杭州普宁寺,最后回到本寂禅院,后来居住在大云律省。持正律师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来求法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居住的地方都不够用。信徒们出资兴建僧舍,不久就建成。于是他将讲法的地方命名为毗尼讲堂,并在阁中塑立了历代律宗祖师的像,将律乘教藏锁在方丈室中。从此,人们都称他为毗尼师。郡副守唐谷推荐持正律师为僧判,后来又升为副僧正。郡守张济性格严肃,少与人交往,但对持正律师特别尊重,又升他为都僧正,并给了他帖子,让他揭额为十方律院。郡守杨蟠知道持正律师公正,把所有僧门的事务都委托给他处理,并且还亲自为他写了额字,赠给毗尼讲堂诗,这些诗可以在永嘉百咏中看到。大夫吴君平赞扬持正律师的画像,称赞他的美德。从僧判到都正,持正律师掌握教门二十多年,几乎没有遗漏。他多次因病辞职,最后才得到批准。持正律师曾经在登上戒坛授戒,排名第三位。知郡石景立认为度戒的事情很重要,应该选择有德行的人,就命其他人都被退下,只留下了持正律师一个人在坛上,并推举他为坛长。众人都认为戒坛场得到了适当的人来主持。持正律师自幼学法就不怕劳苦,以致他学过祖师的三大部本讲十记等许多卷帙,都是亲手书写。等到本寺遭到火灾,所有的书籍都被烧毁了,他又去钱塘传写,以备查阅。除了讲学之外,持正律师对西方净土的信仰非常虔诚。他曾经命人绘制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圣像,随身携带,直到老年还非常勤勉。他把一生所有的善行都严格地回向于净土,所以无论坐卧,都不背对西方。他每天诵读阿弥陀经四十八遍,非常喜欢《飞山往生传》,并将其刻板印刷,分发给众人。他为大众讲《行事钞》十五次,《羯磨疏》七次,《戒本疏》八次,其他小部帙不计其数。除此之外,法华经、光明经、十六观、普贤行愿等小经咒,他每天都看诵,作为日常的修行。他所获得的布施,都是随时得到随是散去,转手布施给他人。除了衣服和盂之外,他只有几百卷的教乘经文。他教导过的学生前后有两千多人,分布在各地,传承佛法。持正律师享年七十六岁,僧腊五十三年。评价说,放弃世俗成为僧人后,关键在于三点:一是自己严格修行,二是利他,三是护法。持正律师从入道到去世,都遵守戒律,不亏节操,不辱身体,每天礼诵焚修,没有虚度,所以他自己的行为非常勤勉。他曾经担心乡里的律学不振,远涉江山丛林寻找老师受业,早晚讲演,训诱来蒙,使南山宗部远近闻名,流传无穷,所以他利他的事业非常广泛。他四十多年来弘扬律藏,南北播迁,一心流通,魁镇教门,肃清海众,主持坛席,纠正轨仪,承担法务,轻视生死,所以他护法的事业非常专注。晚年他谢绝事务,退养幽居,建立志向,存诚专期西方。临终时,他正念迁神,直到火化,道俗奔赴,众人目睹异相,追慕哀号。这可以说是始终如一,美善俱尽,如果不是存诚承担法务,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唉,人有一点善行就足以绝伦,何况具备这些众德而不被称述呢?因此,我直接记录了他的始末,以等待将来作传的人。--出《芝园集》
附:温州都僧正持正大师行业记
大观元年九月十五日午未间永嘉都僧正持正律师归寂于城西之寿圣院前三日命众 僧讽十六观弥陀等经师亦合掌虔恭随声而和将终乃指西向云此吾所归处也良久奄然息 绝至十月二十三日茶毗于西郊发棺投炬肤体如生唇颊如红莲火灭得舍利不胜数至明年 某月某日葬遗骨于西岑驻旌亭之南郊立塔以识之亲度上首曰知孟具状先师平生行业求 文为记予尊僧正实为先达僧正视予不以晚辈抑与师有旧故不敢辞师讳灵玩字占叔本郡 宋氏子童年厌世礼开元寺妙明僧正昙可为师二十三试经业得剃度当年纳具戒即有志于 学闻天台真悟律师辟绛纱于钱唐遂与同友仲卿而就学焉敏锐克勤寸阴不废儒老百氏馀 力旁求当时卿玩之名藉藉称于教肆既而还乡卿迺导诱亲族重建戒坛坛成未几不幸早世 其先坛上不立佛像师欲立之而众议纷挐是否未决师于众中袖出戒坛经证之众遂默伏自 是坛场制度一禀于师仍立南山祖堂于坛院之左既而学业内充名闻外溢于是众命住本寺 教院法明忠老当代之名匠一日过门正当讲次因而就听讲罢执师手曰吾乡善讲唯师一人 而已自后凡有登门指令从师先学戒律然后可习经论次住永安常宁律院又迁东安教院复 迁杭州普宁寺寻归本寂禅院后居大云律省师以不倦诲人来学辐凑舍宇为之不容众信倾 财鼎新盖造不数载而成因命演法处为毗尼讲堂塑律宗祖像列祀于阁置律乘教藏缄于丈 室自此人皆号为毗尼师焉郡倅唐公(谷)举师为僧判次迁副僧正郡守张公(济)性严少交游 待师独厚又迁都僧正给帖令揭额为十方律院郡守杨公(蟠)知师公正凡僧门事尽委处断 仍为亲书额字赠毗尼讲堂诗见于永嘉百咏大夫吴公(君平)赞师画像盛称其美自僧判至都 正掌握教门二十馀年略无遗缺数以病辞后方获免师昔尝临坛度戒位在第三知郡石公(景 立)以为度戒事重宜选德人馀皆黜退独留师一人仍推为坛长万口皆谓纲纪坛场得其人矣 师少居学地不惮劳苦至于祖师三大部本讲十记诸馀卷帙皆亲手书之逮本寺遭爇悉为煨 烬复出钱唐传写以备捡阅师讲学外于西方净业信愿甚笃尝命工绘弥陀观音势至三圣像 随身奉事至老愈勤凡有少善悉严净域故随处坐卧面不背西日诵弥陀经四十八遍酷爱飞 山往生传镂板印施为众销释讲行事钞十五过羯磨疏七过戒本疏八过诸小部帙不可悉数 自馀法华光明十六观普贤行愿诸小经咒日别看诵以为常业凡所施物随得随散衣盂之外 唯教乘数百轴耳登门受道前后往来二千馀人散布诸方分灯传化俗寿七十六僧腊五十三 评曰弃俗为道其要在三一曰行己二曰利他三曰护法窃惟僧正自入道至终禀律奉戒不亏 其节不辱其身礼诵焚修日无虗度则其行己不为不勤矣尝患乡闾律学不振远涉江山寻师 受业晨夕讲演训诱来蒙故使南山宗部遐迩获闻流演无穷由师为始则其利它不为不博矣 四十馀年弘阐律藏播迁南北一志流通魁镇教门肃清海众主持坛席纠正轨仪荷法轻生死 而后已则其护法不为不笃矣晚年谢事退养幽居建志存诚专期西迈临终正念奄尔迁神逮 至荼毗道俗奔赴众睹异相追慕哀号斯可谓始卒两全美善俱尽非存诚荷法孰能至于此哉 於戏人有片善犹足可绝况备斯众德而无述乎故直笔编其始末以俟异日作传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