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志西想,超越诸有,必能致无退转

文摘   2024-11-19 22:01   贵州  
北宋时,东林禅慧大师,是湖州归安县东林的吴家儿子,名叫智印,字也复。他从小就不喜欢世俗生活,志向高远,父母后来觉得他禀性独特,就同意他出家。
他刚成年就拜祇园寺的宗盛为师,不久就精通了佛经,通过朝廷举行的僧人考试得到了出家的资格。后来他想要四处游学,但不久他的师父苍老去世,他继承了师父的位置,不能随意外出,没能实现四处游学的愿望,这就成了他的遗憾。
每当他遇到懂佛法的人,他都会非常尊敬,虚心求教,听到什么就牢牢记在心里。因此,他对佛教的经、律、论、戒、定、慧等学问都有所了解。
到了中年,他听说了净土宗的教义,认为这是超越一切的教法,从此专心修行净土法门。
他天性直率,不喜欢花言巧语,也不迎合别人,他在管理僧众事务时公正廉洁,大家都很敬服他。他的行为和言语都很谨慎,与人交往时总是以因果和生死的道理来警醒对方。
元符年晚秋,他生病了,从此不再与人交往,勉强支撑着不躺下,独自进行日常的修行。一天,他告诉弟子们,他的病不会再好了,他一直发誓要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时候到了,他希望寺里的僧人们能帮他做佛事。
十月二十一日的早晨,寺里的僧人们围绕着他念诵《阿弥陀经》,当念到经文快结束时,智印和尚盘腿坐着,闭上眼睛,平静去世。过了很久,他的脸色还像活着一样当地的人们听说后,都拿着香赶来,向他致敬,赞叹不已。
他活了六十九岁,出家四十五年。他的弟子们有的去了其他地方,只有思坦一直陪伴他直到去世。第二年的二月十一日,元坦按照天竺的火葬仪式,将他的遗体火化,骨灰被收集起来,葬在寺院后面的园子里,并立了塔作为纪念。
高僧元照在元祐年间因为结界(建立道场的仪式)的事曾经到过这个寺院,住在大师的房间里,和大师谈论过净土宗的教义,大师很赞同。从那以后,他们分别了十几年,各自南北漂泊,几乎不知道对方的情况。
直到思坦找到元照,详细讲述了大师的生平,还带来了大师的生平事迹请求元照写一篇纪念文章。
元照感慨万分,因此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用大师的生平来激励同道中人,坚定地向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不要自我怀疑,自我阻碍,从而影响修行的起步。
--出《芝园集》
附:东林禅慧大师行业录
大师湖州归安县东林吴氏之子智印讳也复之字也少厌尘网志慕超拔父母奇之乃听 出家年甫弱冠礼祇园寺宗盛为师未几经业通利比试得度既而登坛禀戒便欲裹粮负笈四 出游学无何师老且死遂嗣其居弗果先志每以为恨然凡遇知法有道之士钦羡敬服避席请 教一有所闻则忻然顶受拳拳不敢忘于是经律论藏戒定慧学皆薄知其梗概中年闻净土教 观决能超绝诸有至无退转自是专勤礼诵凝神系想日无虗度师天资质直不喜巧言谄容迎 合人意历掌众事而公白廉慎上下悦伏身无妄为语不轻发道俗往还止以因果死生之理以 相警励由是闾里向风率从善诱元符改号暮秋月得疾乃摒去人事不接宾侣扶羸牵强不卧 枕席独于常课愈加精至一日语其徒曰吾此疾不复起也吾平居誓生安养时其至矣宜集寺 僧以佛事相助十月二十一日辰时寺众云拥声磬讽阿弥陀经殆至卷末师乃加趺瞑目泊然 长逝经夕神色如生乡俗闻之持香奔赴稽首称叹不可遽数寿六十九腊四十五弟子曰善钦 曰有邦曰思尚皆他适独思坦者侍疾至终越明年二月十一日依天竺法火葬于近郊收舍利 葬于本居之后园立塔以识之予元祐中以结界之命尝至此寺寓大师房数宵因语及净业师 颇以为然自此相别十馀年踪迹南北殆不知师之在否比坦者至具道先师平生本末袖出行状请文为记予追感不已故为编缉且欲以始终见证警诸同道庶几笃志西想无复自疑自障致亏于发足耳。

水殿风凉
给世界以清凉,予心灵以慰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