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若皋,字叔叙,一字虞邻,是顺治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丁艰后不再出仕,专心治学,极爱读书,有《南沙文集》八卷传世。
他认为,“乩”与“稽”字相同,是一种通过卜问来解决疑惑的方法。后来人们用“乩”来指代仙人降临并给予指示的行为,称之为“乩仙”,也有人称之为“箕仙”,或者叫做“扶鸾”。
当时来的乩仙大多自称吕祖。吕祖名叫吕岩,字洞宾,是沔州人,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的孙子。在会昌年间,他两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他去庐山游玩,遇到了一个奇异的人,得到了长生不老的秘诀,于是成仙而去。因此,乩仙最擅长作诗,喜欢和读书人谈论科举考试的事情,而且预言非常准确。
江浙一带科名极盛,因而当时江浙一带士子经常扶乩,从而留下了吕祖的许多故事。下面的事就是洪若皋的切身经历。
清朝初年,浙江临海有一个学生,叫张报韩,字元振,他擅长扶乩请来吕祖降坛,是从金坛的官宦子弟那里学来的,且咒语是吕祖亲自传授。
张报韩念咒非常熟练,随意画下一道符,没有不立刻应验的。同时扶乩请仙的,还有书生朱日昌、董万宪、王人玉以及洪若虞兄弟,都学会了这个咒语,均自称是大仙的弟子。
每当仙人降临,吕祖都会先作诗,他喜欢喝酒、行令、索要诗句,输了的人要罚喝一大杯酒,或者罚跪。在每个月的三号和八号,仙人会出题让他们几人写作文。
台州郡有座白云山,他们写完作文后,吕祖总是命他们把文章送到山中的某个岩洞里。到第二天去取回后,文章上面都经过吕祖亲自批改。凡是吕祖有所赠予,都会批示说“从某个岩洞某个洞穴中取”。
而且吕祖的弟子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幅吕祖自己画的吕纯阳的小像,悬挂在家中供奉。
有一天,在白云山书院的楼上,仙人批改了很久,大家都还没吃饭。吕祖问他们--当然不是开口说话,而是在沙盘上写出文字:“你们饿了吗?”大家回答:“是的。”仙人说:“我为你们乞讨一些食物。”
乩盘停了一会儿,又批示说:“可以在窗前取来分着吃。”他们一看,原来是用竹箬盘装着的几十个松花饼。弟子们问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吕祖说:“我刚才向天台国清寺的僧人乞讨来的。”大家吃了这些饼,感觉肚子非常饱。
又有一天,吕祖给他们每个弟子一个葫芦和几个仙桃。那些葫芦都是五彩丝线编织成的,里面装着赤城山的朱砂几粒。桃子也不太大,味道和普通的桃子一样。
过了一段时间,乩仙被他们这伙小年轻请到了洪若皋家楼上。请仙人降临必须要在楼上,这就是所谓的“仙人好住楼”,大概楼上更洁净,空气更清新些。洪若皋当时年纪还小,刚刚过十三岁,也登上楼去拜见吕祖,乩仙批示说:“此子可教。”随即给他起了一个名叫若皋。因为凡是成为吕祖弟子的人,他们的名都是仙人起的。接着,吕祖让洪若皋也参加他们的作文比赛,题目是“不忮不求”到“何足以臧”。作文写好后,吕祖命他把作文送到白云山的土地庙香炉下面。第二天一早他们去取文章,仙人只取中洪若皋的作文,上面圈点了很多,非常赞赏。他批注的是朱紫色的笔迹,笔法如同悬针倒薤,字形非常像螳螂张开的膝盖、蜻蜓点水,不像是人间的书写方式。最后还注上了“三千六百九十日以后我的话才应验”。洪若皋当时一点也不相信这些话,但他的父亲却非常尊敬乩仙。每次吕祖降临,他父亲必定会上楼行四次礼,陪吕祖喝酒也一定要喝到尽兴才散。那时洪若皋的父亲快六十岁了,他第二年偶然去乡下,感染了流行疫病回家,一连发烧三天,都没有出汗。到了第六天,热度更高,开始说胡话,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全家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有人就建议向吕祖祈求帮助。符咒刚刚发出,果然吕祖就降临了,而且与平常不同,乩盘猛然跳了起来掉到地上。扶乩人再次拿起来时,乩盘横冲直撞,扶乩人的手都被打破流血,沙盘也都被撞碎了。洪若皋等人跪下哀求,吕祖才大笔批示说:“你们的父亲分明病得很重,为什么不早点请我,现在才来?”他们再次跪下道歉。随后乩仙批示说:“赶快拿梯子来,到你家楼檐的某个位置的瓦片中,取我的药方。”他们按照批示,果然从那里取下一个黄纸卷,一道药方,三道灵符,都是用紫朱色写的,与之前批注文章的笔迹一模一样。药方上的药材都是人们常服用的,随即让人抄写下来,去药店取药,原方则被焚烧掉。吕祖又命令他们取来一碗水,用七颗核桃仁捣碎后混合在水中。将三道灵符烧在水中,给洪若皋父亲喝下。嘱咐他们在喝完后,用手持木杵,在床的四周敲打。他们端着这碗水来到床前,他父亲一直相信吕祖,端起碗一口气就喝完了。又按照吕祖所示,手持杵棒在床的四周敲打。乩仙停笔等待,然后问:“出汗了吗?”大家一看洪若皋父亲,果然出了一身大汗,简直像下雨一样。随后吕祖命令他父亲服用汤药。服用后,乩仙再次停下等待,问:“睡着了吗?”一看果然睡着了。随即命令准备白米粥等待。过了一会儿,乩仙提起说:“睡醒了吗?”一看,又说:“已经醒了。”说:“赶快喂粥。你们的父亲病好了。”原来洪若皋父亲的病,吕祖早已预料到了,并且准备了药方符咒,只是他们一直没请,所以他很生气他们一家人的愚笨。洪若皋就退下,乩仙下了道指令:“碧桃子守护你们家”。于是他们在家中供奉碧桃仙的神座。这个碧桃仙供养很简单,他喜欢水,早晚只供奉一大碗水,并没有其他的供奉。不到三天,他父亲的食欲就恢复到平时一样,身体完全康复,好像从未生过病一样。后来他们家设酒食感谢吕祖,洪若皋的父亲跪在地上一个劲地叩头,感激得流下了热泪。不久,吕祖赠给洪若皋父亲一幅仙人小像。墨迹很淡,看起来像影子,但是非常像洪若皋父亲的样子。上面写着“九天紫府纯阳道人赠”。词句是:灵雨飘衣,清歌满谷。鹤之餐云,鹿之咽月。先生一蓬莱客,为人间谪仙耶?今少炙其貌,深测其衷;若难以形容,只谱片词,为君售也。赞曰:脸臞而衷腴,所举又若梅。其语言落华而务实,至接物宏以宽。温温安安,浑浑漫漫,继繁兰桂,鸿渐于磐。近天子之龙飞,庆上国光辉。其容舒舒,其象如愚。是武城墨士,弦歌片隅;抑西河先生,课古人书?称泗杏之通儒。盛哉猗与!洪若皋的父亲非常珍视这幅吕祖画像,从不轻易亵渎。到了世事变迁的时候,当时一同请扶乩的张生已经去世,王生、董生也相继去世,仙人很久没有被请来。顺治戊子年,洪若皋考中了举人。壬辰年参加会试时,他哥哥又去请乩仙,问这次洪若皋能否考中进士。乩仙也降临了,但不像以前那样写得明显,只批了“中阿”两个字。他们再问时,吕祖就不再回答了。结果那次考试洪若皋落榜,他的邻居何釐度和陈璜考中了,原来“阿”字是由“何”和“陈”两个姓各取一半合成的。乙未年会试时,他们家又像以前那样去问乩仙。吕祖批了一首诗:那次考试,洪若皋真的考中了进士。他哥哥们又问乩仙弟弟在殿试中会得到什么名次,乩仙只批了一个“里”字。再问时,就说:“二十二十又二里。”结果等到公布成绩时,洪若皋排在二甲四十二名。原来“里”字把两画移到上面就成了“二甲”。再逆向推算那一年三月某天公布成绩的日期,用来验证乩仙所说的三千六百九十日,真是没有丝毫差错。这真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洪若皋想,乩仙灵验的事情挺多,但从未有过亲自能够以物品相互交付的情况。那些葫芦、仙桃、小像之类的东西,藏在岩洞里,就不用说了。至于窗前的松饼,屋檐上的药方,是有人带来放在那里的吗?还是穿越空间飞过来的?还有评阅文章所用的笔墨又是从哪里来的?难道天上也有文房四宝吗?有人说:“笔仙墨仙,通常擅长笔墨,对文章的创作有所贡献。那些人都成仙了,那么天上怎么可能没有笔墨呢?何况吕祖在湘潭、黄鹤楼、洞庭湖一带游历时,常常在市场上卖纸墨来隐藏自己的身份。既然有纸墨,那么其他东西也可以类推知道了。洪若皋说:“那真的是仙人吗?”可有人说:“你父亲病得快要不行了,就在呼吸之间,能够让他人立刻站起来,如果不是仙人,能做到这样神速吗?”虽然他们这么说,但听说吃了仙桃的人可以活到百岁以上;可扶乩的张生、王生、董生都吃过仙桃,但他们都没有活过六十岁,那么他们是不是仙人又不一定了。因此,他始终无法分辨,姑且记录下来,等待后来的人去辨析。张潮说:吕祖能写诗,能书法,能饮酒,能执酒令,这些都是他擅长的事情。但是,对于八股文这一门技艺,不知道他为什么也能够评阅?难道只要擅长一项,就能够无所不能吗?木笔说:不知道他们还怀疑些什么,岂不有道一通百通这个成语吗?我还知道,吕祖不仅是道教丹鼎派祖师、妙道天尊,他还对佛法极其精通。我在《大正藏》中看过吕祖写的《金刚经注解》《般若心经注解》,体悟极为精妙。按佛经所说,悟道的人对于世事能不学而会,就像六祖惠能一样,一字不识,也从未看过《大涅槃经》,但他只听无尽藏尼念过一遍,即就演说经义,与宗旨一字不差。这又有什么稀奇呢?
附《吕祖金刚经直解》中《吕祖师降三十二次偈》,让我们看看他的佛学境界:尘缘断后自消融,清净方知色是空。
佛即心兮心即佛,青山只在白云中。
第二十二章
闻说西方种异莲,花开十丈藕如船。
灵台自有祗园树,本地风光即佛天。
他这两偈,和六祖所开示的西方极乐世界简直如出一辙:“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参考文献《虞初新志》《金刚经注解》《般若心经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