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且益善,不坠青云之志

文摘   2024-11-20 00:20   贵州  
吉地即心地
清朝时,吴县的潘世恩,家族源自安徽歙县,他的祖上有盛德。某年除夕夜,潘翁他在厅堂中点燃火把,看到一个人伏在黑暗中,仔细一看,竟是邻居的孩子。
潘翁叫他过来询问,经过一番交谈,邻居儿子终于开口说:“我太不肖,家道中落,背负着很多债务。今天除夕夜债主催得紧,我不得已想要偷点东西还债过年。因为我熟悉你家的情况,所以夜里才来这里。”
潘翁问他需要多少才能了结债务,邻子回答:“需要十两银子。”潘翁同情地说:“十两银子不算难,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于是他让邻子坐下,拿出二十两银子给他,说:“十两用来还债,十两用来做生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也发誓不会把你之前的事告诉别人。”
邻居儿子子感激得泪流满面,叩头离去。
十多年后,潘翁去山中选墓地,发现了一块吉地,但不知道这块地的主人是谁。于是他在一个村子的酒馆里喝酒,看到两个年轻人,见到潘翁就拜倒在地,仔细一看,原来竟是当年除夕送给他银子的邻居。
他在得到钱后,做起了旅店酒馆生意,几年后赚了不少钱,还娶了妻子,生了孩子。潘翁非常高兴,邻居热情款待他,杀鸡做饭,留他在家过夜。
潘翁就说起他买地的事,并打听该地主人是谁。邻居说:“这是我买来准备给先人安葬的,现在恩人您认为这块地是吉兆,我想献给您。”潘翁一听就拒绝了,但邻居再三恳求,最后才立下契约,并且给了他更多的购地钱。
当时所有的地师都认为这是块上等的风水宝地,叫状元地。
几代之后,潘家迁往吴县。潘翁的后人陆续考中进士,潘世恩和他的堂兄编修潘世璜都考中鼎甲状元。
古语有云:“吉地非遥,根于心地”,这句话真是没有错。

火灾救千命

常州的费浚,字欧余,他的父亲过去是府中的书吏。他为人正直,有胆识和智谋,外表也非常奇特伟岸。

乾隆三十三年,常州发生了大旱,有一千多江阴的饥民没饭吃,结成团伙闹事,一位大官想要以叛乱的罪名定他们的罪,并且准备上报朝廷,结果将是一场大屠杀。

费老翁知道了这件事,偷偷把那些文书和名单册子拿出来,假装失火全部烧毁,然后自己向官府自首,请求处罚。太守知道他是个贤良的人,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从轻处理了这件事。

过了二十多年,费老翁的儿子费浚中了乾隆丙午年的副榜,官至陕西督粮道。费浚的儿子费开绶,中了嘉庆庚辰年的进士,被授予庶常的官职,当时年纪才刚刚二十岁。

行善得佳儿

兰州有个姓秦的人,从小就离开家去外面谋生,后来成为了一位督抚的幕僚,日积月累,家里变得相当富有。

只是他过了四十岁,还没有孩子,有一天自己反省:“我家里有万贯家产,将来要留给谁呢?”于是他带着一万两银子进京,打算捐个道员的官职。

但在京城他又想:“官场就像戏场,自己一旦下台,那些金钱就不再属于我了,还不如不要做官,回家做点善事更好。”

于是他把带去的钱都用来买了书籍,打包运回家。一回到家,他先设立了义学,用来教那些邻里中读不起书的孩子。每到月初和月中,他都会亲自去学校,给学生们发放笔墨纸砚作为奖励,以此来鼓励他们。

他还设立了行仁堂,用来帮助那些贫困的人。无论是向穷人施舍衣物、棺材还是药物,他都做得非常周到。

不久之后,他连续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秦维岳,号晓峰,中了乾隆年间的进士,进入了翰林院;小儿子也中了乡试,成为了山西的知县。

后来秦某活到了九十多岁,享受了二十年的福才去世。

穷且益善

乾隆五十年,天津人徐北山,原本是靠盐业起家的,后来家道逐渐中落。有一年除夕夜,他在小巷里躲避债主,听到黑暗中有人哭得很凄惨。

他点燃火把一照,发现是一个穷书生,因为欠了别人的钱还不起,正准备上吊自杀。徐北山安慰他:“我自己也欠了别人钱还不起,你又何必走这条路呢?”

他问书生欠了多少钱,书生说:“二百两银子。”徐北山从怀里掏出银子,正好是这个数目,就全部给了书生,书生磕头感谢后离开了。

过了十多年,徐北山还是和以前一样穷,但他的长子徐澜和次子徐淮分别中了文武两进士,第三个儿子徐汉也中了嘉庆戊午年的举人,他的孙子徐文煐又中了道光戊子年的举人。

穷而益艰,不坠青云之志,越是贫穷的时候,越不坠善心,更为感动人天。

--出《履园丛话》

水殿风凉
给世界以清凉,予心灵以慰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