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新能源汽车企业聚集度,一定程度反映了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及都市圈区域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备注
1、测算数据:各都市圈中心城市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数量
2、测算方法:比值法,专家评分法
招商人APP企业数据统计,全国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数量超百万家,其中40%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位于20个主要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其中上海、深圳最多占比为5%,广州、北京、重庆、成都的企业占比也超过均值2%,居于末位的宁波、长春、福州占比则不足1%。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更多集中在南部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的都市圈中心城市。
招商人APP是华夏数科依托多年产业招商经验,以产业大数据为基础,建立122条产业链,6388个产业节点及全维全量的企业数据库。
数据来源:招商人app,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制图
图片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制图
深圳、上海、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度高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电动化方面,其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环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深度国产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竞争力优势已显现。
根据招商人录入企业数据梳理统计,20个都市圈中心城市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全国占比均值为2.2%。大湾区和长三角还是核心零部件企业主要聚集地,其中18.6%的企业分布在深圳、上海、广州。企业占比超过4%的仅有上海和深圳,这得益于比亚迪、特斯拉两家超大型本埠链主企业,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和进一步聚集。
以深圳为例,核心零部件企业占比高达9.6%,其中动力电池企业全国占比更是高达13%。报告显示,深圳已基本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到动力电池成品制造,从电池、电机、电控的“三电”核心技术到整车智造,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早在手机等消费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年代,深圳已经坐拥“中华酷联”里的中兴、华为、酷派三家企业,并催生了欣旺达、比亚迪、比克电池等重要消费电池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风口时代,深圳通过比亚迪链主的带动,已经完成了从消费类电池产业到动力电池产业的跨越式转型,实现了从电池上游材料到产业链下游应用的全方位覆盖。贝特瑞、新宙邦、德方纳米等重要电池材料企业在此汇聚,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正在强势增长。
深圳以22%的企业占比遥遥领先,正依托于其深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据统计,深圳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超4100家,年产值千亿级企业5家,过百亿企业27家,五亿以上企业近400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1家,形成重点领军企业头雁领飞,众多细分龙头企业深耕细作的良好产业格局。深圳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在汽车电子领域竞争优势显著,在数据上,深圳接近半数的汽车配套企业均与汽车电子相关,特别是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方面,形成了以比亚迪为链主的“三电”“三智”产业链条。
数据来源:招商人app,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制图
合肥、郑州、西安等新兴城市应提升企业聚集度
以合肥为例,已形成了包括京东方、维信诺等百余家企业的较完善的新型显示产业链集群,这些企业在显示技术、材料、设备等方面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可以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车等良好的协同效应,新型显示的技术创新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以此为基础培育和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城市的企业集聚度。
重庆、北京、成都中下游企业集聚度较高 上游不足
主要都市圈中心城市整车企业分布比较
充电桩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石设施,是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20个都市圈中心城市充电桩企业全国占比超50%,均值为2.3%。充电桩企业包括充电桩制造和充电桩运营企业,在中心城市集聚程度较高,其中广州充电桩企业占比超过6.1%,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企业占比超3%,均值以上的还有重庆、杭州和西安。
综合观察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分布,深圳、上海、广州全产业链企业集聚占比更高,产业链发展趋于完善,其中深圳在核心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优势。
成都、重庆、北京全产业链企业集聚占比略显不足,在中下游整车制造和配套服务企业集聚度高,但与深圳、上海的比亚迪和特斯拉相比,虽然整车企业数量占优,但其企业能级和规模差距较大,对上游产业链发展带动有限,伴随着今年赛力斯、小米汽车等本埠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强劲发展,是否能够进一步发挥链主作用,带动区域上游产业链企业集聚?
另外,一些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城市例如合肥、郑州、西安在企业集聚上与老牌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城市能否效仿深圳的发展模式,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抓准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快速提升集聚规模?本研究将结合今年的企业数据变化情况持续观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