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及沿革
关于新能源汽车,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它的背景和它的历史沿革,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从我们传统的汽车工业中分离出来,并不是说我们试图一开始就要弯道超车,这只是汽车工业界自身的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在“双碳战略”的引领下,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最大的石化能源消耗领域之一,首当其冲就需要进行以减碳为目的的产业改造和升级。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本来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同时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水涨船高。截止去年,我国的原油纯进口量达到了五亿吨,这对国家的战略安全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除了燃油之外能不能有一些其他的能源方向,也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些考虑关切。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充足能源支持,我们甚至不可能在这么舒适的会议室开会。关于新能源的认知,通常人们认为不依赖传统石化能源的形式存在,就可以认定它是一种新能源。自然而然地,新能源汽车就是不依赖传统石化能源的车辆。但我们国家现在似乎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与纯电动车等同起来了,这就属于狭义的新能源汽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动力控制和驱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技术原理先进的汽车。
有时能源的选择也与时代的发展关系密切,建国之初长安街跑的公共汽车并不是烧汽油,它上面顶着气袋,里头放的是水煤气,也就是一氧化碳作为能源。因此在学界看来,只要汽车所用的能源不是传统的汽、柴油,就可以称为广义的新能源汽车。比如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纯电动汽车的出现是要早于传统的燃油汽车,因为电池的发明非常早,发明以后自然会有人想到把它与电机连起来成为一个可帮人类运动的装置。在20世纪初电动车的保有量并不是小数,当时仅纽约的出租车中就有5万辆是纯电动的汽车,但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以及内燃机水平的提高,在40年代以后电动车基本上就淡出了历史。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首先应该被人们记住的标志性事件是08年奥运会,作为发展中国家提出在奥运核心区“零排放”的概念,具有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后续的世博会以及北京冬奥会,都是采取类似的做法。随着国家在2010年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开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信号。到2015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就已经在绝对数量上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水平。2017年国家还推出了双积分的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因此在政策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丨典型的新能源汽车特点
十年前刚开始发展电动汽车,思路就是把前面的发动机搬出来,放一块电池,就是最早期的雏形。但从汽车的设计上来讲,纯电动汽车它的设计难度远远要大于常用的传统汽车,因为电池带来的整车重量的加大,会使汽车在做一些激烈运动时,对整车的刚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新能源汽车本身在设计理念上是完全独立于传统汽车的。相对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有很多,包括加速、经济性以及智能网联等,但同时也有也有环境适应、续航、耐久等方面的缺点。
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一直研究的热点。提升电池的功率密度是技术需要突破的重要方向,也就是在一定重量或体积中存储更多的电,这需要付出较大技术努力和研发成本。像功率密度高的固态电池,什么时候才能批量生产或者让业界用得起的,目前来看还不是特别明朗。另一方面安全性也是企业和个人在生产或购买时考虑的重点,国家也一直在重视这个问题。传统的燃油车新车一般不大会着火,但电动车新车就自燃频发,引发大家对电车的安全性的一些顾虑。
丨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特点
混合动力汽车目前的位置很尴尬。按照我们国家的概念,混合动力,包括增程和插电式的,都无法享受电车的优惠政策,所以严格来讲其并不属于我们常说的新能源汽车。但从产业上来看,很多汽车企业出于发展考虑,会逐渐转向这种混合动力汽车,因为其对传统车企几乎没有技术上的障碍,而且如果是非常简单的轻混,几乎成本也增加很少。
单单从能耗水平上去评价,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水平已经非常优秀了。现在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混合动力汽车一点也没有停。以比亚迪为例,他的DM五代发动机的效率在量产汽车里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发动机效率是46.06%,比丰田量产的发动机都要高。对于车厂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效率了,因为内燃机发展到今天,一点点热效率的提升,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对于比亚迪这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绝对龙头,在传统的发动机领域也没有放弃。
我们国内的企业在混合动力方面,也一点不落后于国外的企业,我认为从产业上来讲,混合动力在今后将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有顽强的生命力。很多传统的车企做混合动力汽车,配备六七十升的油箱,充满之后,在高速路可以跑将近2000公里,能耗水平也是相当好的。因此,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车企的传统阵地,他们一点没有放弃,且都在做技术上的演进。
电动汽车作为国家战略,肯定会做下去,同时现在非石化的电量供应正在逐步提升,去年我们国家非石化的燃料供应量已经达到近36%。我们过去说充电很困难,但现在高速路上,我们的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在逐步完善,可以说电车的应用环境正在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利,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
还有就是我们的电动车实际上并不盈利。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赢,因为比亚迪很早就在电池产业上布局了,控股上游的锂矿之类的,具有较强的产业链控制力。现在汽车行业本身就已经有点恶性竞争,在原材料和人工费用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电车的批量降低成本的情形似乎并不存在。
我们再谈一谈关于氢能源汽车。氢能源也是汽车向新能源方向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发展氢能源汽车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他的场景需求很弱,其应用的场景电动汽车也能应用,同时还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并且氢的获取,当然我们现在有很多绿电,可以考虑去制氢,而很多传统能源强省因为转型的需要,对这一能源方向较为积极,但发展这一产业也意味着国家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全产业链的投入,完成制-储-运-加(气站)的完整应用设施建设,这与目前的基础设施兼容性有限。此外,因为氢的易燃特性,大规模投放的安全性也是很多人的顾虑(特别是在密闭空间的安全性),并且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一些极其细微的瑕疵也会放大这一问题。如前面我们说的电池着火,也许它不是设计上的问题,可能比如他的膜有一个很小的皱褶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传统的油车也是这样,不过经过百年的发展,这些让大家焦虑的问题已经很少了。
刚才说的纯燃油车这个概念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车企本身逐渐不会再去生产传统的油车了,因为现在有严格的排放法规约束车企。任何一辆汽车想出厂,油耗表现都是有国家强制法规的,油耗水平达不到连准生证都拿不到,车根本无法销售。这也是传统油车挖空心思去往混动领域转型的原因,这对于传统油车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容易的通道,几乎不需要做很大的改变,这前面已经提到。另一方面,我国纯燃油发动机的出口也是很大的一个产业,因而从产业上说,燃油车实际是可进可退的。
今年,欧美国家的一些大企业,原来宣布说不光要禁止纯油车还要以电动车为主导,现在这些国家和企业纷纷把这些话给撤回了,要么说继续内燃机的研发,要么说再推迟。分析这里的原因,也应该结合他们的实际国情。例如欧洲,尤其德国,电价水平就非常贵。所以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会像我们这样适合搞纯电车,甚至有些国家的基础设施都很难跟得上,出现了用电高峰,禁止电车的情形。而发动机的排放的洁净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考虑它排出二氧化碳,其有害物几乎可以忽略,而在车辆排放洁净层面,甚至要考虑刹车粉尘了,因为这个比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还要高很多。事实上,内燃机技术一直也没有停滞,再如一些北欧国家的船运非常发达。他在大型轮船上采用非碳燃料,比如说氨气,也没有碳排放。再比如,在碳中和方面,欧洲提出的e-fuel理念也很具有实用价值。
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双积分政策的导向以及企业的生存,使得传统车企两条路都要走,既要搞新能源车,对于传统燃油车或者混动车,也一直在做。大家可以看到,今年车展上很多新发布的车也是大屏幕、智能网联,而且也并不仅仅是纯电车的标配,或者说汽车的“智能与网络”的发展与采用什么动力形式,似乎不具有强关联性。
(本文仅代表受访者的个人观点)
END